郝植恭 [清]

  •  郝植恭,字梦尧,直隶三河县人。咸丰壬子(1852年)科举人,同治五年(1866)来任夏津知县,治土安民。因兵燹荒歉,县境土地多荒芜失耕,百姓所收不敷口粮。郝知县竭力禀达上峰,缓征全县漕银,百姓欢呼感戴。郝知县聪明敏慧,擅长判断狱案,尝多次赴临清州代理案情,公允无差,被人誉为神明。长于诗作,著有...[详细]

皇甫嵩 [汉][?-195年,十七史百将传]

  •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举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任北地太守。 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皇甫嵩与吕强上疏请求解除-,任左中郎将,与朱儁率军镇压黄巾军,战后以功...[详细]

黄纲存 [公元1919年-1986年]

  •  黄纲存(1919—1986)城西郑保屯人。自幼读书,15岁时在天津做学徒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纲存应征入伍,被编入-某部工兵二团一营三连,任上等传达兵。在军中靠自学考入空军航空学校。从1944年起,先后去印度、美国学习飞行技术,1946年回国后,编入空军第一运输大队任飞行员。因不满蒋介...[详细]

蒋耀德 [公元1901年-1995年]

  • 蒋耀德(1901.9~1995.2),男,汉族,银城街道南关村人。1931年12月随-第26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后,被编入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土地革命时期,曾任瑞金红军学校卫生所长,红军公略学校卫生科长。长征中先后任中央红色干部团卫生队长,红一方面军30军卫生科长,期间曾为生命垂危的红二方面军政治部...[详细]

纪照青 [公元1918年-1993年]

  • 纪照青(1918.6~1993.8),男,汉族, 夏津县东李官屯镇张里庄人。 1936年8月师范毕业后,到本县四区刘兴裕庄小学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翌年7月,在夏津县参加了八路军津浦支队工作团,从事-、抗日宣传等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0。1939年6月,任0夏津县委委...[详细]

李景兰 [公元1927年-1992年]

  • 李景兰(1927-1992),女,甘肃永靖县人。1951年3月加入中国0,历任兰州职工子弟小学教师、城关区武都路中学党支部副书记、甘肃省实验小学教师、名誉校长。 李景兰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40多个春秋,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教育界享有很高威望。曾七次出席全国、全省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和...[详细]

栗祁 [明][公元1537年-1578年]

  • 栗祁(1537—1578)字子登,号东岩。城东栗庄村(今属夏津镇)人。明嘉靖壬戌科进士。致仕于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栗祁天资聪颖,幼年丧父,得其伯父栗科接济,抚育,母肖氏课其识字。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登进士第,授徽州推官。当时徽州民俗粗劣,狱讼叠积,有达十余年而不决者。栗祁到任,循循...[详细]

李思孝 [公元1907年-1942年]

  •  李思孝(1907—1942)原名李慕先,夏津县最早的0员;早期0组织发起人之一。城西珠泉屯(现属郑保屯镇)人。李思孝13岁考入夏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在进步知识分子、语文老师任华一指导下,开始阅读《新青年》、《少年中国》、《曙光》等进步刊物。1921年5月,李思孝和同学们一起到郑保屯等村镇-,宣...[详细]

刘捷 [公元1916年-1992年]

  • 刘捷(1916.9~1992.11 ),原名刘庆河,男,汉族,夏津县渡口驿乡太平庄人。1938年9月在本村入党,1940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夏津九区和武城二区区长,鲁西北大队二中队指导员,第二专署行政科科员,专署-一科干事,武城县-二股股长,公安科长。他生性机敏,善用匣子枪(亦称盒子枪),枪...[详细]

刘君雅 [公元1908年-1988年]

  • 刘君雅(1908.2~1988.3)原名刘文彬,男,汉族,夏津县新盛店镇忠信寨村人,夏津早期0组织发起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革命组织“青岛学生社”。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担任正谊中学团支部-,在济南团市委-关向应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0,任鲁北县委监委委员,7月受县委派...[详细]

卢树澜 [清]

  • 卢树澜,字海如,湖北黄冈人,附生,宣统二年(1910)二月来夏津代理知县,卢知县“情和厚,崇道学”,“治事勤慎,案无留牍”,对司法之事非常慎重,常反复询问,耐心研究,务得真情方才罢手,因此卢知县所断案情无不公允明晰,令人折服。 卢知县到任后,县内议会、城区议会选举成立,他屈己下人,使官民隔阖...[详细]

马仁瑀 [宋][北宋开国功臣]

  • 马仁瑀(约于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在世)夏津人。膂力过人,勇猛善射。被后周太祖郭威召为将军。高平(今山西晋城一带)之战周军失利,形势危急,马仁瑀跃马出阵,引弓搭箭,毙敌数十人,周军声势大振,遂大败后汉军。960年(宋建隆元年)宋太祖即位,马仁瑀被授为都指挥使,随太祖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后出任密州(今...[详细]

莫循 [公元1914年-1979年]

  •  莫循(1914—1979)原名张昭训,城东前籽粒屯(现属夏津镇)人。1928年入夏津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30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济南学生赴南京-,遭到韩复榘0多方阻挠,莫循参加集体卧轨以示 ,终达南京。1935年12月“一二.九”运动爆发时,莫循参加了济...[详细]

冉宪文 [公元1849年-1944年]

  • 冉宪文(1849~1944),字兴周,男,夏津县城东侧吴井村(今属银城街道)人。赋性刚毅聪慧,1917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为十连学员,同期学习的有薛岳、顾祝同、黄镇球、余汉谋等。1919年毕业后,任山东第五师步九旅少校参谋,后升为直鲁联军第十七军九十八旅中校主任参谋。1928年5月...[详细]

司马光 [宋][公元1019年-1086年,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详细]

宋九嘉 [宋][?-1233年]

  • 宋九嘉(?—1233)字飞卿,金夏津人。诗人。为人刚正豪迈。少时曾游太学,从李纯甫读书,才思敏捷,文章清奇,很得士人推重,与雷渊、李经齐名。1213年(金至宁元年)登进士第,历授蓝田、高陵、扶风三县知县。为官清正廉明,百姓无不称颂。后擢迁翰林应奉文字。金哀宗正大年间,因病辞官,殁于癸巳之难。  ...[详细]

宋元征 [清]

  •  宋元征,字鹤岑,江南庐江人,清康熙戊辰(1688年)进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来任夏津知县。到夏津的当天夜里,寓宿于城隍庙内,当晚写下誓言,祝告焚香,焚烧誓词。第二天又帖出一幅对联“私派一文钱幽有鬼神明有法,枉入一人罪远在儿孙近在身”在任六年,轻徭薄赋,兴利除害。捐修城门楼,修筑白泊(白...[详细]

孙洪喜 [公元1929年-1945年]

  • 孙洪喜,1929年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运河东畔的柳元庄一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父亲孙长林租种几亩薄田和给地主老财打短工养家糊口,生活十分困难。孙洪喜自幼就沿街乞讨,到田野寻剜野菜。12岁时,他到本村财主家当了只管吃住的小长工。童年的他饱尝了被盘剥的痛苦,养成了倔强的个性,整天只是默默地劳作。 1...[详细]

孙耀荣 [公元1929年-1980年]

  • 孙耀荣(1929.10~1980.08),曾用名玉荃,男,汉族,银城街道五里庄人,1947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5月加入中国0。历任连文书、班长、政治干事、政治助理员。曾参加解放华北、西南、西北等战役,获得“解放华北”、“解放西南”、“中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念章各一枚。19...[详细]

谭富英 [公元1906年-1977年,后四大须生]

  • 谭富英(1906 - 1977),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 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后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