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同志生平(1920-2013) 贵州省军区贵阳后槽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贵州省军区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朱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0月22日4时30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逝世,享年94岁。 朱先同志系山东省茌平县石家海子村人,1920年9月生,1938年8月入伍,19...[详细]
祝小根(1932.6-1951.1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中祝村人,1951年3月入伍,曾荣获模范称号1次。1951年11月在朝鲜黄海俗山郡牺牲,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81部队车队战士。...[详细]
太康公主朱秀荣(1494年—1498年10月1日),明朝公主,明孝宗和张皇后的唯一女儿,明武宗的同母妹妹。 弘治七年年正月十四日出生,弘治十一年九月十六日(1498年10月1日)亥时去世,时年未满五岁。明孝宗悼惜不已,为此辍朝一日,并奉慰礼。当年十月十一日(1498年10月25日)葬于西金山...[详细]
云梦公主(1584年-1587年),名朱轩嫄,明朝公主,明神宗第四女,明光宗的同母妹妹。母亲是王恭妃。 公主生于万历十二年七月庚辰。四岁病故,和仙居公主朱轩姞、静乐公主朱轩妫、云和公主朱轩姝等异母姐弟妹相依皆葬在金山。 定陵发掘的时候,于孝靖太后(即王恭妃)随葬器物箱内出土了三件童装,可...[详细]
班彪(3~54年),字叔皮,东汉初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成阳东北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附近)人。他是西汉著名才女班婕妤的侄子,父亲班稚在汉哀帝时曾做过广平太守。 公元25年,更始帝刘玄被赤眉军推翻,关中大乱;刘秀即帝位于部城,隗嚣却拥兵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其时班彪23岁,为了躲避战...[详细]
班超(33~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是东汉时西域领地的开拓者,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 班超是班彪的次子。父亲死后,兄长班固应诏进京担任校书郎,班超就和母亲一起随往洛阳。由于班固薪俸低微,为了帮助兄长养家糊口,他只好为官府抄写文书。这种工作繁忙而又枯燥,...[详细]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于仕宦世家,书香门第。父亲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学者,曾做过望都长。班固幼年时聪慧好学,9岁时就能做文章、诵诗赋。13岁那年,王充见到了他,拍着他的脊背对班彪说:“此儿必记...[详细]
班勇(生卒年不详),字宜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和帝、安帝、顺帝时在世。他是东汉定远侯班超的次子,少年时随其父生活在西域军旅之中。班超返回京都后,任尚继任西域都护之职。任尚不昕班超临行前的劝告,结果仅仅四、五年功夫,西域诸国复叛。永初元年(107),汉安帝任命班勇为军司马,与其兄...[详细]
班昭(约49—约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名寿)妻,早寡。(后汉书·列女传》有她的记载。因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就东观续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gū)。有《女诫》七篇,集三卷。班昭字惠班,又...[详细]
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字慎伯,号倦翁,又自署白门倦游阁外史、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于东汉时曾分置安吴,包氏旧居接近其地,所以学者称安吴先生。自幼家贫,勤苦学习,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谈兵。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多次考进士不中,以大挑试用为江西新喻县...[详细]
鲍叔牙(生卒年不详),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举荐管仲代替自己的职位,并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从此日渐强盛。 ...[详细]
边贡(1476—1532年),字庭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齐名,时称“四杰”。 边贡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及第,年仅20岁。少年登科,名动朝野。初授...[详细]
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 ,西汉诸侯王韩王韩信的后代,东汉末及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韩暨任监冶谒者时,因考虑到冶练用的马排效率不高,于是改用人排,发现还是费时费力,于是推广使用水排,效率是马排的三倍。他在任期间,使用的器具都很充实,...[详细]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十八年补殿试,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详细]
曹丕(187~226)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详细]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 曹髦即位前为高贵乡公,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详细]
曹霸(约704~约770) 谯郡人,唐沛国谯(今亳州市)人。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后人,官左武卫将军。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时人甚至以其祖先“三曹”比之,有“文如植武如操字画抵丕风流”之美誉。 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魏高贵乡公曹髦后裔,官至左武卫将军。画承家学,擅画马,亦工肖像。...[详细]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详细]
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 曹芳于235年被封为齐王,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274年,曹芳病逝,时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