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则(635年—709年),字少连,亳州永城(今河南永城)人。 唐朝大臣、史学家。他好学,重节义,爱助人。唐高宗时,任右补厥。 武则天称制,广开密告之门,罗织诬陷,诛杀大臣。敬则进谏,武后采纳他的建议,并提升他为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不久,检校左庶子魏元忠因恒国公张易之的陷害被判处死刑,朝内的...[详细]
朱朴(约公元八八九年前后在世)朱朴(文献通考作朱抃。此从两唐书)字不详,襄州襄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龙纪元年前后在世。以三史举,由荆门令进京兆府司录参军,改著作郎。乾宁初,(公元八九四年)为国子博士。道士许岩士出入禁中,言朴有经济才。昭宗召见,对以经义,甚悦,即日拜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详细]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子樵、紫桥。山东济南市历城人,祖籍浙江绍兴钱清镇秦望村人。父锦堂,游幕山东,为历城刑名师爷,庆澜生于任所。6岁丧父,14岁丧母,自幼孤贫力学。17岁,为治理黄河河工。后随友赴东北,投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部下,深受赏识,历任三营统领,凤凰、安东知县,东三省营务处会...[详细]
朱善(1340年-1413年),字备万,号一斋。元末明初丰城(今江西丰城)人。九岁时,即通经史大义,能写文章,尤邃于诗。元朝末年,朱善为避兵乱,隐居山中,侍奉继母,以孝闻名。明洪武初年,他在南昌担任教授。洪武五年(1372)廷对第一,大魁天下。考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因奏对不合太祖之意,...[详细]
朱嗣宗(?~?)又名朱同宗,字号不详,江苏省盐城人。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武举第一人。 该科共录取武进士45人。 朱嗣宗的资料极少,不少地方志只有他的名字,并无其生平事迹。只有《淮安府志》记载说他“谋猷经略,重于一时。”并考证说“盐城新桥北首 有状元坊”是“为朱同...[详细]
朱学稳(1933~)舒城县千人桥镇人,1952 年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地质部工作。1961 年,调任安徽地质局工程地质队工程师及大队技术负责人。1970 年,调至国家地质部南江大队,参加成(都)昆(明)铁路南段及渡口支线工程地质勘测设计与配合施工。其对泥石流...[详细]
朱幼鸿(1870~1952)又名畴,泾县黄田人。光绪中叶随父在浙江牙厘局襄事,曾任浙江铜元局总办。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委其父朱鸿度于上海招商创办机器纺织局,朱幼鸿受命参与。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捐纳道员,代理杭嘉湖数月,接着至沪经商。嗣后朱幼鸿兼并裕源纱厂全部股本,独资经营,颇获效益。先...[详细]
宗杲(1089——1163),字昙晦,别号妙喜老人,宁国市桥头人,佛教禅宗“看话禅”创始人,人称“定光佛”。 弃承仕道,宜从出家 宗杲俗姓奚,出生在一个祖上为官,但已“家道日微”的小康家庭。自幼聪敏好学, 12岁就送入乡校学习儒家及诸子百家学说,家庭对他寄于厚望,希望能继承家风,...[详细]
宗楚客(?-710年7月22日) 唐代大臣,宰相,诗人。字叔敖,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人,祖籍南阳(今河南南阳市)。[1-2] 高宗时举进士,武后时累迁户部侍郎。后因奸赃罪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升任宰相。与武懿宗不和,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4),复为宰相。唐中宗时...[详细]
宗秦客(?-691年),唐朝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在武则天在位期间,690年担任宰相(内史)。宗秦客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堂姐。宗秦客主持《圣母神皇实录》。 宗秦客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堂姐。宗秦客主持《圣母神皇实录》。689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时任凤阁侍郎(中书侍郎)的宗秦客,制作了12个新字,...[详细]
祖 晨(1901-1933) 宣城人。1925年在日本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由党组织派遣,从日本回国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由武汉去南昌,参加南昌起义。1927年秋由中共安徽省临委派回宣城,进行建党工作。 中共宣城县独立支部成立后,任书记。不久宣城县中心县委成立,他为主要成员之一。先后...[详细]
左良玉(1599年-1645年),字昆山,明末山东临清人,明朝末年将领。左良玉是山东人,行武出身,没有读过书,也不大识字。他初于辽东从军,自崇祯十二年在玛瑙山战胜张献忠之后,声名大振,从此开始拥兵自重,蹂躏地方,朝廷无可奈何,一味姑息牵就。他袒护东林党人,且怀有个人野心,于顺治二年(1645年)...[详细]
白皓(1919—1942),女,原名叶明珠,别名叶磊,汝城县城郊乡锦堂叶家村人。白皓从小天资聪颖,白皓八岁那年,跟母亲到长沙随父生活,同年进长沙崇实小学读书,14岁时,由于家境贫困,当时有个富户人家要订她为媳妇,她坚决反对,表示要继续上学。白皓到衡阳女子中学继续就读初中,考入长沙南华女子中学初三...[详细]
班嗣,班斿之子,班固的伯父,班彪之兄。班嗣两汉之际人。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家有赐书,内足于财。曾与班彪游学。与杨雄、桓谭等交往。他修儒学,其事迹与言论见《汉书》卷一00。 稚生彪。彪字叔皮,幼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嗣虽修儒学,...[详细]
包干,原名包粹英,蒙古族,1911年5月14日生于辽宁省凤城县红旗镇包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9岁读书,16岁考入凤城职业中学。在中学读书期间,他看到日军践踏中国,日军特务横行无忌,十分气愤。 1929年5月,包干在职业中学毕业前夕,因带头反对日本人拉拢学生去安东镇江山逛樱花会,被开除了学籍。...[详细]
鲍辉,原名鲍继禄,1908年生于湖北省麻城县鲍家湾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被疾病夺去了生命,他和兄弟们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们靠种庄稼、替人加工面条维持生活。尽管起早贪黑,但依然在饥饿线上挣扎。 1926年10月,北伐军胜利攻占武汉,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给黄(...[详细]
董少绩,炼钢技术专家,钢铁企业总体设计专家。为恢复鞍钢平炉炼钢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数十项大中型钢铁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区总体规划、项目规划、厂址选择、各阶段设计和工程项目实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董少绩,1925年3月3日出生于山东省邹...[详细]
蔡讽,男,襄阳人,汉末名将蔡瑁的父亲,姐姐嫁给太尉张温,长女嫁给黄承彦(诸葛亮岳父),小女为刘表后妻。 史料记载 襄阳耆旧记: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後妇,瑁之姊也。瓒,字茂珪,为鄢相,琰,字文珪,为巴郡太守,瑁同堂也。永嘉末,其子犹富,宗族甚强,...[详细]
曹普南同志生平(1919-1993)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曹普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6月8日9时10分在福州逝世,享年74岁。 曹普南同志是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人,1919年1月生,1934年1月考入山东省潍县中学,1937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