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勤 [公元1895年-1942年]

  • 吴勤(1895-1942),原名吴勤本。原籍东莞,1895年l1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第四区南浦村(今属佛山市石湾区环市镇)一个贫农家庭。他祖辈因受地主恶霸压迫,在东莞家乡无法立足而迁到南浦村。吴勤一家人辛勤劳作却终日不得温饱。吴勤十一岁那年,父亲病逝。仅读了四年私塾的吴勤只得辍学,到...[详细]

吴清培 [公元1901年-1936年]

  • 吴清培(1901年—1936年),又名钦培、玉清,漳州人。早年参与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年(1929年)在广西参加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卫生处长。民国2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七军团卫生部部长。民国23年改任红九军团卫生部长兼政治委员。同年随中央红军长征。在...[详细]

伍生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伍生荣,1918年出生于石城县珠坑乡坪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当选代表出席在瑞金叶坪召开的全国工人代表大会的代表大会。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补充师炮兵营二连通讯班班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土地革命战...[详细]

吴淑仲 [公元1892年-1984年]

  • 吴淑仲(1892~1984年),又名岩樵,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泉州市区中医世家。父吴树滋,系名中医外科医师。淑仲从小随父攻读中医书,嗣后拜泉州名中医陈香吟为师,学习临床技术。民国2年(1913年),他参与泉州著名儒医杨巽南为首组织的医学研究会活动,并参加泉州中医公会为会员。直到民国14...[详细]

吴文楚 [公元1890年-1958年]

  • 吴文楚(1890~1958年),泉州新门外延陵村(今属浮桥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幼年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7岁入塾读书。因家贫,光绪二十七年往厦门当商店学徒,后升掌文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文楚南渡新加坡,当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赴爪哇泗水谋生。1910年,吴文楚又...[详细]

吴文良 [公元1903年-1969年]

  • 吴文良(1903~1969年),泉州县后街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家庭贫苦。民国4年(1915年)在泉州培元中学肄业后,到南安洪濑医馆当佣工。民国7年,再到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就学。民国12年,进厦门大学生物系半工半读。 民国15年,厦门大学考古团著名史学家张星烺、哲学教授德国人艾克...[详细]

吴秀珍 [公元1906年-1984年]

  • 吴秀珍(1906~1984年),女,泉州西街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父亲吴封波是基督教牧师。吴秀珍中学毕业后,考进山东齐鲁医学院,后转上海女子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民国22年(1933年),先任上海妇孺医院医师,后应泉州惠世医院之聘,担任妇产科主任。吴秀珍医术高明,在30年代就能做剖...[详细]

吴英 [清][公元1637年-1712年]

  • 吴英(1637~1712年),字为高,号愧能,祖居南安。自幼随父母迁居厦门,其父吴佩辉曾随郑成功驻守厦门。清康熙二年(1663年),他从厦门潜回泉州降清,改以王姓从军,授守备衔。是年,从提督王进功攻打延平王郑经,占领铜山城(今东山县),加都司佥事衔。不久,实授浙江提标都司。康熙十三年,以剿灭海寇...[详细]

吴育 [宋][公元1004年-?]

  • 吴育 字春卿,浦城人,生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吴育少时勤奋好学,天圣五年(1027年),登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等县。宋宗室有一支子孙多葬襄城,派有宦官管理,每因祭、葬事骚扰百姓。吴育奏请朝廷规定,以后祭葬所需,均由官府给费,不得扰民。宦官往往夜间叩门,要县...[详细]

吴藻汀 [公元1888年-1968年]

  • 吴藻汀(1888~1968年),名堃,泉州东街菜巷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生。 吴藻汀15岁进入泉州府官立中学堂。在校的进步教师、同盟会会员江大疆经常引导他阅读孙中山在日本出版的《民报》、《复报》等革命刊物。当时府中学堂学生为反对不合理的管教,曾发起多次-,吴藻汀都是发起者和带头人...[详细]

吴兆泰 [清][公元1851年-1910年]

  • 吴兆泰(1851—1910),麻城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补河南道监察御史。吴兆泰文才卓越。光绪乙亥年,吴兆泰参加乡试,湖广总督张之洞系宗师,当看到吴兆泰卷中“半江之孤月空悬,鹜音已杳;一世之雄风安在,铜雀全飞”时,连声赞叹:“英雄气概,江楚奇才!”任职期间,吴兆泰目睹了...[详细]

吴肇周 [清][公元1869年-1926年]

  • 吴肇周 吴肇周,字基西,浦城城关人。清同治八年(1869)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在南浦书院创办城东两等小学。经费由绅董捐助,肇周自任校长兼任主课,讲得精详,深入浅出。宣统元年(1909),因经费告乏,学校停办,肇周迁居福州。福建光复时,都督孙道仁任他为秘书官,旋任永春知州。后赴广...[详细]

吴志满 [公元1897年-1947年]

  • 吴志满(1897~1947年),原名记满,别号耕夫,泉州新门外黄石村(今属浮桥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幼年过继其叔父为嗣,在家乡念过几年私塾。光绪 三十四年,随养父到台湾基隆开小杂货店。几年之后,小杂货店收盘,吴志满回泉州。不久,随胞兄到印尼泗水谋生。 吴志满初到印尼,先...[详细]

夏开儒 [公元1917年-1978年]

  • 夏开儒(1917~1978)江苏阜宁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夏正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理系读书。“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夏随校于10月迁往重庆,11月初在重庆沙坪坝新校址继续上课。1939年夏毕业,留校任教。1943年转入由上海迁到重庆的复旦大学,任史地系讲师,直至抗日战争胜利。194...[详细]

项朝钦 [公元1871年-1940年]

  • 项朝钦 (1871~1940) 项朝钦,字劲斋,号楞石,连城朋口乡文坊村人,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幼年勤奋学习,酷爱书法,生性倔强,侍才傲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拔贡(相当于举人),进京应试录取,分发邮传部任七品录事,旋晋六品。辛亥革命后回县。 自京归来后,息影里门,潜...[详细]

项明全 [公元1929年-1947年]

  • 项明全(1929-1947年)出生于阿城县城车站街一个工人家庭。1945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后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纵队五师十三团当战士。在战场上他不怕牺牲,英勇杀敌、被提升为班长。1947年12月31日,在解放彰武县城的战斗中,为给主攻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他率领战士用刀劈开敌人据点的铁丝网,就在...[详细]

项文□ [公元1915年-1989年]

  • 项文□ (1915.4~1989.3) 项文□,连城朋口文坊村人,是1949年连城起义的主要领导之一。 1929年,文□赴龙溪职业中学读书,后参加上杭古蛟傅柏翠和十九路军部队。退役后回乡,历任联保主任和连城、上杭、长汀3县5个区署区长。1943年当选为连城县临时参议副议长。1946年...[详细]

项与年 [公元1894年-1978年]

  • 项与年 (1894~1978) 项与年,原名项廷椿,后化名梁明德,连城县朋口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出生于朋口乡文地村农民家庭。他聪明能干,机警灵活。家贫,幼年未进学校,乃刻苦自学。民国7年(1918),离家赴南京看望在法院任法官的胞兄项廷爵时,接触到革命的新思潮,而与年当时...[详细]

萧锐 [公元1907年-1966年]

  • 萧锐(1907——1966)别号慎哉,湖北麻城人。生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后入陆军大学参谋班第三期、陆军大学第十七期学习。曾任第九十九师营长、团长及参谋主任、参谋长等职。日本投降后,任第十八军整编第十一师参谋长及整编第十一师第十八旅旅长。1948年8月任...[详细]

夏日举 [公元1789年-1925年]

  • 夏日举(1789--1925),又名夏和尚,祖居云南,后移住金州,咸丰年间来双城县东官所定居。夏日举7岁时因家遭变故,只身赴嵩山少林寺出家当和尚。在寺中70余年除了读经卷,练习武术外,特别注意学习医术,对治红伤、接骨两项尤为精湛。78岁下山返回故里,结成姻眷。他一直在双城东官所一带行医,对穷苦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