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丘甸 [三国][?-255年]

  • 毌丘甸(guan qiu dian)(?-255年),字子邦,三国时期河东闻喜人(今山西.运城.闻喜),镇东将军毌丘俭之长子,三国时曹魏官员,为治书侍御史。曹芳被司马师逼迫退位后,促使父亲毌丘俭叛乱,并发兵离开洛阳,但不久便被杀害。 生平 毌丘甸有名于洛阳。253年,齐王曹芳被废,毌丘甸...[详细]

丘九 [公元1911年-1933年]

  • 丘九(1911~1933年),原名邱祥霞,广西防城人。民国14年(1925年)参加省港大-等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上根据其年龄和才干,分配他从事-和共青团工作。民国15年春,作为特派员回家乡东兴镇开展青年运动,在防城成立中共东兴支部。9月增补为中共南路...[详细]

全怿 [三国]

  • 全怿,吴郡钱-。东吴名将全琮之子。太平二年五月,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之众保守寿春城,并遣将军朱成向吴称臣上疏,又遣儿子诸葛靓、长史吴纲诸牙门之子为人质入吴。魏国派兵攻打淮南,因此,东吴孙琳使全怿等步骑三万救诸葛诞。 历史传记 东吴孙琳使全怿与全端、文钦、唐咨等步骑三万救诞。全怿兄长的...[详细]

全琮 [三国][?-249年,东吴名将]

  • 全琮(?—249),字子璜,三国钱唐(今杭州)人。孙权为车骑将军时,以琮父柔为长史,任桂阳太守。一次,全柔派全琮携米数千斛到吴地出售,琮全部散发一空,救济贫民。柔大怒,琮说:我以为市易并非急事,而士大夫有燃眉之急,所以不及启报就赈济散给了。柔顿感惊异。当时中州士人避乱江南,依附全琮者达数百人。琮...[详细]

屈复 [清][公元1668年-1745年]

  • 屈复(1668~1745年),初名北雄,后改为“复”。字见心,号晦翁,晚号逋翁,亦号金粟老人。陕西蒲城县人。清代关中名诗人。 屈复幼时丧母,入私塾读书。他聪明好学,尤爱诗赋。14岁应县试,18岁开始游历关中名山大川及周秦汉唐古遗迹,写下了《长安怀古》、《曲江》、《新丰》等诗。19岁中全县秀才...[详细]

荣孟枚 [清][公元1878年-?]

  • 荣孟枚 字叔右,阿城正黄旗人,光绪四年(1878年)生。幼聪颖,清末乡试中秀才后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毕业后应清政府学部试验,得法政科举人,殿试一等,授主事。历任旧中国江苏巡抚署秘书,营口商业中学监督,黑龙江省都督府参事,中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教授,驻京奉军总司令部秘书,吉林督...[详细]

阮大成 [唐]

  • 阮大成(生卒年月不详)字希圣,号献斋,宁德五都漳湾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以三舍升国学。 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直逼汴京。宋徽宗赵佶仓皇出走。翌年,徽宗禅位其子赵恒。不久,钦宗受投降派李邦彦等人的怂恿,罢免李纲官职。面对奸佞误国、忠良遭斥,大成与陈东等人异常愤慨,遂率...[详细]

阮积山 [公元1859年-1927年]

  • 阮积山(1859~1927年),字学文,又名金锥,清咸丰九年(1859年)生,泉州画师阮孙龙之子。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勤学苦练,画艺精湛,23岁继承父业,人称阮积山画室。当时照相技术已经流传,大幅的西洋油画像、炭画像也日渐增多,而“对面画”(当面写生)工本费较高,业务日少,阮积山乃致力宗教神像和古...[详细]

阮元皋 [公元1905年-1951年]

  • 阮元皋(1905~1951年)字鹤鸣,号承九。洋中镇青潭村人。 元皋少时,上过私塾,后在霞浦作元学校和福州格致学校就学。民国16年(1927年)1月,在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地下党员郑长璋受组织派遣参加国民党,并被国民党省党部派回宁德筹建国民党宁德县党部。阮元皋参与筹建工作,任筹委会委员、常务指...[详细]

阮子骥 [公元1894年-1972年]

  • 阮子骥(1894~1972年)字家骏,号南人先生。漳湾下塘人。阮家祖辈行医,至子骥已6代。子骥幼承祖训,博览医书。23岁崭露头角,名噪乡里。28岁时,乡间暑瘟流行,他走街串户,挽救危重者甚众。 子骥性刚直,常言“为医者不应只求身家温饱,要有济世活人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更加勤奋工作,经...[详细]

如光 [公元1858年-1962年]

  • 如光 (1858-1962),名澄念,字如光,到香港后别号定西。俗名于润堂,字泽普。辽宁省海城县人。其家致力耕读,颇小康。师范文化,自幼受父母影响信佛,有妻室儿女。18岁时,入邻镇佛教宣讲堂为讲员,旋转牛庄古城为督讲、皈依镇河寺得然和尚。26岁赴奉天万寿寺受五戒,经俄虚介绍到哈尔滨协助修庙...[详细]

邵江海 [公元1913年-1980年]

  • 邵江海(1913年—1980年),漳州虾仔巷人,系漳州地区主要剧种——芗剧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戏剧协会会员,市文联副主任,原漳州市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1960年曾出席全国第三届文代会。 邵原籍同安县,家庭贫困,只念过二年小学,就去卖冰棒,做泥水小工、当小贩。民国16年...[详细]

沈邦翰 [公元1901年-1935年]

  • 沈邦翰黄富群 (1901~1935.7)(1908~1935.7.26) 沈邦翰,连城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生于城内水东门一户贫民家庭,父亲是一位苦力工人。邦翰五岁时,母亲重病,将仅有的两间破屋出卖延医,从此一家栖身于沈屋祠堂。由于贫苦生活的磨练,使邦翰养成一种正直朴实、沉默...[详细]

沈国金 [公元1921年-1950年]

  • 沈国金(1921年—1950年),芗城区天宝人,世代务农。童年家贫,父亲勉力送其就学于天宝小学。13岁初小毕业,因大哥在天宝圩内开设的杂货店缺少人手,他便停学帮助料理店务。民国33年(1944年)到南靖县盐站工作,不到一年辞去盐站事务,又来漳州“利行”汽车公司当卖票员,空余时间也学习汽车驾驶。他...[详细]

沈鸿柏 [公元1873年-1950年]

  • 沈鸿柏(1873~1950年),曾用名林海秋,泉州清军驿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生,幼年随父亲沈廷献迁寓厦门禾山,约20岁时南渡马来亚马六甲。 沈鸿柏在柔佛东甲雇工垦荒,经数年艰辛,种植硕莪千亩,磨制成粉销售英国。1898年,与闽侨李俊源等筹资设立联合马六甲橡胶园;还合营志成发土产公司...[详细]

沈缉生 [公元1890年-1944年]

  • 沈缉生 (1890~1944) 沈缉生,原名君照,字岭松,缉生是他笔名,连城香蒲塘人。与书法家罗丹同届毕业于齐山学校,是连城颇具骨气的国画大师。因其作画均署名沈缉生,所以原名世人知者不多。 缉生出身于一个市民家庭,少有大志,勤奋学习,酷爱国画。稍长,偶与挚友沈成九慕名去访老画家沈梅生...[详细]

沈爽 [公元1896年-1942年]

  • 沈爽(1896--1942),字子儒化名白涤飞,满族,生于双城县镶黄五屯(水泉乡大发村)一个地方家庭。青年时期就读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沈子儒协同国民党员关耀洲,在双城组织抗日武装,起事后不久,抗日队伍溃散,关耀洲牺牲,...[详细]

沈毅民 [公元1891年-1915年]

  • 沈毅民 (1891~1915.12) 沈毅民,原名沈君炤,字质刚,号光甫,清光绪十七年(1891)出生于连城城关西门菖莆塘一个书香富户之家。光绪二十六年父病逝,由母抚养成人。祖遗姑田纸业及杂货商店等由其叔朗西总管。朗西乃清末秀才,为人刚直,对毅民管教甚严,除延师于家塾授业外,经常亲自督教...[详细]

史爱珠 [公元1917年-1986年]

  • 史爱珠(1917~1986年),女,泉州新门外大房村(今属江南镇)人,民国6年(1917年)9月生。未及周岁,母亲病故,被店头村一家贫苦农民收为童养媳。 民国27年,史爱珠21岁在店头村小学做杂工时,由学校教师、中共党员高倩妙(女)介绍参加革命活动。那时她苦于自己目不识丁,便参加店头村小学校...[详细]

施伯初 [公元1884年-1964年]

  • 施伯初(1884年—1964年),又名大勋,字存宽,漳州城区人,系清末丹霞书院和芝山书院优秀学生。他勤奋好学,学问渊博,擅长诗词并写一手好书法,对清王朝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历数十个春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随父到印尼,在望加锡中华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前回国。在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