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一(1907—1975)原名李公选。山西省万荣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一九0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二级解放勋章。 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教导第五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滨海军区第二十...[详细]
李息,生卒年不详,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 ,西汉时期著名将领。李息少年从军,侍奉汉景帝。汉武帝在位时期,李息曾多次担任将军,率军征讨匈奴,镇守边邑。因军功封关内侯。 出征匈奴 李息少年时从军,起初侍奉汉景帝刘启。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景帝去世,皇太子刘彻即位 ...[详细]
李肖聃 (1881~1953) 李肖聃,原名犹龙,别号西堂,善化县七都(今望城县白箬乡)人,清光绪七年(1881)生。17岁举秀才,次年人长沙城南书院,后就学于江南陆师学堂。三十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得与杨度、杨怀中、杨树达、陈寅恪诸人相识。1911年学成回国。 1913年他任...[详细]
李希莲(1914~1980年),曾名吕彬,民国3年(1914年)生于山西省恒曲县同善乡刘村的贫苦农家。民国11年入刘村小学读书,民国19年高小毕业。民国25年,在刘村小学协理教学,并任中共领导的牺盟会小组长。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8年,由中共组织介绍北上加入抗大阳城六区泗滩河十八兵站时...[详细]
李修森 (约1899~约1933) 李修森,号竹秋,出生于连城的一个小商家庭,是连城县立中学第二届毕业生。修森每年的学习成绩都名列第一,深为校长及教师所器重。约在民国8年(1919)中学毕业后,随即被祠山小学校长罗玉章聘为教员,这时年龄在20岁左右。修森虽然每周担任24节以上课程,工作很...[详细]
李尧宝(1893~1983年),又名国富,泉州龙会铺棋盘园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二月生。父亲李九史,是油漆彩画艺人,兄长李琦会刻纸。李尧宝12岁读私塾,课余练习作画,还用心临摹《古今名人画谱》,在绘画技法上打下厚实的基础。 李尧宝18岁时跟兄长学刻纸,善作交枝缠草图案。继承艺术传统...[详细]
李翥仪(1898~1948)女。陕西蒲城人。幼年随经商的父亲李思忠到成都。1913年入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次年越级考入女师附中,成绩优异,被编入留学预备班。1919年被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录取。因其母不愿女儿远离,当年未能入学;次年再考,又以高分被北京女师大录取,四川省宿辈吴蜀猷和陆慎...[详细]
李仪祉(1882~1938)原名协,字宜之,后改仪祉。陕西蒲城人。父亲李桐轩、伯父李异材,均为学界骄子,又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的会员。他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和爱国主义的熏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与胞兄约祉参加同州府试,名列榜首。是年入泾阳崇实书院,后又入三原宏道书院深造,受陕西著名爱国...[详细]
李异材(1858~1937)又名李异,字仲特,号俱非子,晚号一如居士。陕西蒲城人。清光绪四年(1878)与胞弟桐轩同时考中秀才,因正逢荒年,便在乡间教书糊口。常于夜间独立旷野,按图观天象,对各大行星之名目及运行规律逐渐通晓,并开始学习绘图。他幼年学习过珠算,23岁读了《算法统宗》一书,对数学发生...[详细]
李一石(1903~1979年),泉州打锡巷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祖父和父亲都是泉州著名的银匠。李一石13岁跟随祖父学艺,到青年时代学就一套高超的雕刻工艺技术,驰誉海内外。 民国15年(1926年),兴泉永镇守使孔昭同令李一石雕刻一对“东西塔”。他经30多个昼夜雕成,而孔昭同故意...[详细]
李永宽(1886-1941年)阿城县南门外姜家磨坊电生人。平生勤劳,家庭小康。为人忠厚老实,乐善好施,见义勇为,乡里贫困者,辄解囊相助。邻人崔胜,老伴病故,无钱埋葬,停尸在床。李永宽主动代为赊购棺材,料理安葬。后来崔胜家贫不能自给,无力还债,李永宽就全部代为偿还。一次,路遇倪富、倪生两孤儿,因饥...[详细]
李元鼎(1879~1944)字子彝,亦作芝逸、子逸,笔名礨空,号老曼、鲁曼,晚年自号漫西居士。陕西蒲城人。早年随担任汉中府学教授的祖父在南郑读书。18岁时祖父病逝,他千里扶柩返回蒲城。服丧期满以考试成绩优异补为增生,又得陕西学政沈卫(淇泉)器重,选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深造。 清光绪三十一年(1...[详细]
李约祉(1879~1969)名博,字约祉,别号金粟逸农。陕西蒲城人。清末曾攻读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及北京京师大学堂,对中国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早年参加同盟会,在组织联络革命党人、动员在京同乡支持进步学生 “蒲案”制造者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光绪三十年(1904)于右任因所写《半哭半笑楼诗草》流露...[详细]
李岳瑞(1862~1927)字孟符。陕西咸阳庇李村(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人。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工部主事,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办铁路矿务事。 李饱读经史,通晓天文、地理、数学,且时常留心国内外大事。光绪十六年(1890)撰《同治间福...[详细]
李云贵 (1902~1929) 李云贵,连城新泉杨家坊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父李开梅是个贫苦农民,兼做豆腐养家糊口,全家四口,生活备尝艰辛,李开梅勤劳节俭,供子上学读书。民国10年(1921)云贵在连城县立中学(旧制中学)毕业后,考取福建法政学校深造。在福州就读期间,深受革...[详细]
李云霄 (1878~1956) 李云霄,字步青,号凌庵,连城县新泉乡乐江人,清光绪四年(1878)出生于书香之家。幼年勤奋好学,喜书法。清末中拔贡后,曾出任江西省南丰县知县。他为官清廉正直,处事公正无私,政声卓著。善书法,其书法源自颜、柳碑帖,秀丽刚劲,飘逸潇洒,自成一体,在广东潮州和闽...[详细]
栗在山 原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政治委员。 栗在山是河南省方城县人。1933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许昌工委青年委员,区委书记,政治指导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后兼任开封市委组织部部长,纵队组织部部长...[详细]
李兆炳(1909年—1992年),漳州人。早年在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就读。学习期间,曾多次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民国18年(1929年)到海澄县任教。民国21年中央红军入漳后参加红军,被分配在红一军团第四军政治部工作,后随主力红军撤回江西中央苏区,曾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科长。民国24年加入中国...[详细]
吏兆熊(生卒年不详),字梦轩,陕西城固县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出任平利训导。他学识渊博,循循善诱。邑中知名士多游其门,掇高科者指不胜数。平利文风士习蒸蒸日上,文风优越,士习亦较端谨。同治七年(1868),因丁忧去任,诸生感念不置,为之立德教碑。他的德才为陕甘学政许轩屏所赏识,被聘为新设泾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