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昭(生卒年不详),字宣卿,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县)人。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祖伯龙官至少府卿,父彪为齐征虏晋安王记室。自幼聪敏,7岁通《老子》、《庄子》文义。长而勤学,善属文,受到表兄、著名文学家江淹的称赏。天监初,起家奉朝请,历官征北行参军、尚书仓部郎、无锡令,并先后任豫...[详细]
刘振武(1925—1976)聊城县(今聊城市东昌府区)人。任临清卷烟厂维修车间主任期间,大搞技术革新,将木制包装机改为铁制包装机,自制空调设备和车间通风机。在车间进行科学管理,采用新技术代替传统工艺,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多次受到地、市领导的表彰。1956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1976年病...[详细]
刘振亚(1911—1934)临清县吕堂村(今属临清市)人。红军烈士。出生于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临清城里育英小学,后转入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学习。1928年秋考入冯玉祥创办的开封军官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夏军校毕业后,任冯玉祥部第三十八师见习参谋,后升任第十三师参谋。同年10月,...[详细]
刘之言(1906—1933) 原名照巽,又名汾,字之言。郯城县马头镇和平街人。鲁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1923年夏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6年(一说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结识了在济南上学的进步学生、临沂人孙善师,并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奉系军阀张宗昌...[详细]
刘致远(1904—1954)潍县人。1926年因生活所迫参加军阀部队,后入冯玉祥部任三旅五团副团长兼营长。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率部接受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改编, 任第八师副师长,后升为师长、第二军军长。1934年调上海中共-负责情报、保卫、交通工作。1936年...[详细]
刘子繁(1897—1966)郯城县丁沟村人。早年教书,后弃教从医,精于内科、妇科。1945年参加革命,任县参议员。1959年任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曾在山东省中医院应诊多年。翌年任省政协委员。著有《伤寒论注释》。 ...[详细]
李延章(1913—1940)肥城县七区前衡鱼村(今属肥城市石横镇)人。革命烈士。为了谋生,他十五岁时和乡亲们结伴闯关东挖煤炭。“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 “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抗战。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肥城县第七区抗日区长后,扩建和整顿了游击队,成立了七区区...[详细]
李又罘(1908—1976)字光 。诸城人。中共党员。1925年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后在山东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38年到延安,在陕北公学、鲁艺美术系学习。建国后,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曾任沈阳故宫博物馆馆长兼东北展览馆馆长、长春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分会主席等职。他擅写意花鸟。...[详细]
李元涛(1912—1982)临清市李洼村人。1939年入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旅卫生所所长、某师卫生处处长、某军区后勤部检查处处长、某军区后勤部司令部组织处处长等职。曾主持过某军区后勤部物资部的工作。1982年4月26日病逝。 ...[详细]
李宇超(1906—1968)原名李城超。诸城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2月, 当选为共青团济南地委候补委员。10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军事部在上海举办的军事训练班,转为中共党员。结业后,被派任山东军事特派员,赴济南开展兵运工作。1929年春,参加中共中央训练班。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详细]
李玉芬(1918—1947)郯城县大塘村人。1936年在临沂省立三乡师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临郯青救团,任连长。1943年打入土匪陈世昌部,配合滨海军区某部将该敌歼灭。 后调任滨海独立二团政委。1947年8月在胶县韩村战斗中牺牲。 ...[详细]
李云海 (1922—1977)阳谷县东辛庄人。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955年,带头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带领农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互助合作道路,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粮棉产量有较大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多次受到地、县领导机关的表彰。1...[详细]
李振清(1901—1976)字仙洲。临清县李圈村(今属临清市)人。幼年读私塾。1921年6月入陆军第十五混成旅学兵连。 1924年调保定警察厅任职。1925年夏,调暂编陆军第四师步兵第八旅第十五团,任排长。其后,考入西北军校受训。1931年,任陆军步兵第一师(后改为陆军第三十九师)第二团营长。1...[详细]
李子光(1911—1945)原名李怀名。东阿县黄屯乡王庄村人。193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底任东阿五区抗日政府民政助理员。 1944年秋任六区副区长。1945年4月26日上午, 到张道口村检查布置工作时被敌人包围,多处负伤昏倒后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5月9日凌晨在平阴城郊遇害。 ...[详细]
李子华(1909—1942)原名李春荣。临清县(今临清市)人。1934年赴北平私立山东高中读书, 次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7年6月毕业回乡。193 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临清县三区战委会副主任兼武装部部长。1939年春任中共鲁西区第一(鲁西北) 地委委员、秘书长。同年9月任鲁西北行...[详细]
李子珍(1907—1927)又名李自真。禹城县(今禹城市)人。1923年,深入济南人力车工人中开展工作,建立了济南人力车工会。后到鲁丰纱厂、新城兵工厂等开展工作。 1924年11月23日, 在进步青年中发起组织了“山-会科学研究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 6年4月,代表淄川炭矿俱乐部...[详细]
李宗鲁(1901—1940)禹城市禹城镇寺后李庄人。1917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回禹城城内高小任教。192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鲁北地委书记、鲁北县委书记、鲁北特委委员,在鲁北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是禹城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40年病逝于沈阳。 ...[详细]
卢秉枢(1902—1942),男,字玉衡,革命烈士。“菊花台九烈士”之一,前国民政府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1942年1月2日马尼拉沦陷后,卢秉枢被日军所拘,威武不屈,同年4月17日,卢秉枢被日军杀害。 人物生平 1902年5月9日,卢秉枢在这个院落出生,他的父亲希望他“匡扶乱世,解...[详细]
鲁伯峻(1895~1927.5.23)名鲁广德,字伯峻。历城县北园沃家庄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鲁佛民是一位锐意上进、博学勤读的知识分子。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鲁伯峻入山东模范小学读书。1914年考入山东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受聘为小学教员。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济南成立“山东省学生联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