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骥(1392—?),字子良,河源县城镇人。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中举人, 宣德五年(1430)官任广西灌阳县知县。他居官清廉,政务异绩,兴利除害,积极组织瑶民发展农业生产。明正统八年(1443),其父逝,辞官奔丧而归。当地士民感其德,联呈上宪报部,崇祀“灌阳名宦”,载入《桂林府志》。 ...[详细]
马纯一 (1921-) 湖南省人民-检察长。 河北省故城人,1921年1月生于一个中农家庭。194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故城县抗日政府司法科科员,冀南行署干校学员、干事、民政处科长。1949年8月南下湖南,任常德市政府秘书兼市法院院长。建国以后,任...[详细]
麦长龙(1922—1972),原名昌隆。出身在一个比较殷实的农家。在云浮中学读书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初,他参加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云浮县独立支队,任独立支队副队长。是年,发动100多名同学加入抗日先锋队,创办《云浮青年》墙报,在校内外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9年6月,由徐文华、余...[详细]
马升(生卒年不详),河源县城镇上城人。明成化十九年(1483)中举人,成化二十年(1484)中进士。这科广东连捷者独马升一人,故有“百粤特秀”之称。县人为表其人其事,特于县城镇上城北门其住地建立“进士坊”,以资赞誉。 马升中进士后,授任福建沙县知县,后调任建宁县知县。建宁县原无县城,马升是第...[详细]
马翔飞,国家一级演员,1972年3月生于四川雅安。 1984年考入天津市艺术学校(原天津市戏曲学校),在天津市艺术学校学习期间,受教于曹世嘉、苏承龙、姚尚英、梅伯寒、-祥、郭文俊等名家,学习、演出了《四郎探母》、《失空斩》、《打渔杀家》、《碰碑》、《战樊城》、《三娘教子》、《打严嵩》、《辕...[详细]
梅蟠,生卒年不详,字子升。宋代归善县(今惠城区)人。元丰八年(1085)举进士,授迪功郎。多才博学,笔力豪放。《登第》诗云:“沧海有风鹏翼健,青云得路马蹄轻。”不乐仕进,晚年居丰湖元妙观,自号罗浮山人,常流连于惠州山水间,题诗逾千篇,人称梅夫子。著有《罗浮山人诗集》。今有游罗浮山的《何仙姑祠》诗...[详细]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永城(今河南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人 ,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 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详细]
明宪宗万贵妃,万贞儿(1428年-1487年) ,明宪宗朱见深的至爱。后人多称她万贞儿,真实姓名不可考。 昭德皇贵妃万氏,青州诸城人,年仅四岁便被选入孙太后宫中,充入掖庭为奴。宪宗两岁时被孙太后立为太子,并差遣十九岁的万贞儿做他的贴身侍女。 公元1465年,英宗皇帝去世,宪宗继承皇位,...[详细]
莫鸿猷,字宣三,生于阳江县城郊(今江城区岗列镇)龙涛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恩科第二名举人。后来七次应试未入选。曾到北京十多年,当景山官学教习。期满被召见,拟派任知县,但他想到父母年老,遂辞官回乡,在濂溪书院主讲。他存心仁厚,无疾言厉色。他着力阳江改制为厅和筹建考棚事,致力于家乡水利建设,...[详细]
农劲荪,名竹,字劲荪,安徽宣城人,原籍河北,出身满族官僚家庭,自幼熟读诗书,跟父在湖北长大(父在湖北做官)。师从太平天国志士学文习武,受师言传身教,蒙生爱国爱民思想。稍长赴日本留学,后加入同盟会。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回国,在天津开设淮庆药栈,以经商为名,走南闯北,以采购药材为掩护,结识武林英豪。 ...[详细]
欧阳纥(?—570)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出身地方豪族,其父欧阳頠任广州刺史,其叔欧阳盛任交州刺史,另一叔欧阳邃任东衡州刺史。欧阳纥曾任广州刺史、左卫将军等职。其子为欧阳询。 公元557年,岭南叛乱。陈霸先任命欧阳顾为衡州刺史,派他去讨伐岭南。欧阳还没抵达岭南,他的儿子欧阳纥已经攻下了始...[详细]
欧阳頠(wěi)(498年—563年),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年三十,其兄逼令从宦,起家信武府中兵参军,迁平西邵陵王中兵参...[详细]
欧阳春 (1903-1971) ,又名阳骏,湖南省汝城县人。民国 13 年 (1924)7 月,毕业于衡阳市第三师范学校。民国 20 年至 38 年,先后在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任教。民国 27 年 10 月在湖南郴群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 29 年 1月,欧阳春被解雇离开郴群中学,与党组织失去...[详细]
庞嵩字振卿,学者称弼唐先生,张槎弼唐村人(今属佛山市石湾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讲学罗浮山中,从游甚众。后任应天府通判,代理府尹八年,发票赈饥,活民6万余人,调剂苦役,治堤筑防,得田3600亩,移贫民佃耕。尤加意训士,捐出自己的俸给作奖。早年师从王守仁,通晓五经,集诸生于新泉书院,...[详细]
庞国钟 1948 年2 月生于佛山石湾,居佛山城区。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理事、佛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庞国钟自幼喜好绘画、书法,美术作品(与朴戴华合作)入选全国美展。书法从唐碑入手,打下扎实的基础。曾经佛山著名书法家林君选的指导,后转益孙伯翔、欧...[详细]
庞尚鹏(1524~1581年), 字少南, 号星庵。南海叠滘村(今佛山)人。出生于经营木材的家庭。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中进士。历任江西饶州府乐平知县、福建道监察御史、河南巡按、大理寺右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 庞尚鹏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民意,做官清廉,为人耿直,不阿谀,不畏豪势。任乐...[详细]
潘光岳(生卒年月不详),字仲瑛,号石闾,熬头村人,祖父迁居佛山。潘光岳于嘉庆十八年(1813 年)中举。次年,被挑选为觉罗官学教习。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历任刑部江西、湖广、山东司行走。办案以清楚、慎重为原则,从不草草定案。他当主审时,曾办理山东司一件行劫...[详细]
潘衍桐(1841~1899 年),又名汝桐, 字菶廷,号峄琴,佛山人。翰林潘光岳之孙,潘衍鋆之弟。清同治七年(1868 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同治十二年(1873 年)简放陕西副考官。光绪元年(1875 年)充国史馆纂修。四年(1878 年), 母丧归籍, 主讲于广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