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祚(?~?),字幼麟,安徽宣城人。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刘理顺榜进士第三人。 杨昌祚得中探花后,授翰林编修。累官至左中允。因剪发降清,被南明小朝廷定为刑辱诸臣之一,令夹二夹。 余事不详。...[详细]
杨道德(1932 ~ )舒城县舒茶镇人。民国34 年(1945 年) 就读于私塾。1949 年7 月,考入舒城县干部学校。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共河棚区委、舒城县委组织部干事、中共南港区委书记。从1956 年起, 先后任中共舒城县委委员、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中共六安地委办公室副主任,...[详细]
杨虎(1889~1966),字啸天,宁国县杨山乡人。原姓胡,年少时,生父无力抚养,将其卖与村邻杨允龙为嗣,取名德顺。少时曾入私塾读书,12 岁到宁国西街魏天源药店当学徒,17 岁弃店从戎,先后攻读于清军武弁学堂和两江讲武学堂。历任江苏军总司令、广州非常大-参军、上海警备司令和中国国民党4~6 届...[详细]
杨徽之,字仲猷,福建浦城人,五代后梁龙德元年(921年)生。自幼刻苦勤学。当时,同邑前辈江为、江文蔚是江南诗赋名家,杨徽之事以师礼,久后,便与之齐名并著。 20多岁时,杨徽之就学于浔阳庐山学舍。后潜行绕道,赴中原后周王朝应举。翰林学士窦仪和枢密直学士王朴等见其文章,都叹为奇才。后周显德二年(...[详细]
杨景春(1933~)舒城县城关镇人。1965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同年分配到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首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详细]
杨俊(?~?),字号不详,山西蒲州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武举会试第一人。 杨俊的情况,只在《山西通志》武进士表中有以上的记载,不过,《山西通志》上写的是“戊辰科兵部试第一。”笔者认为兵部试第一,即会试第一。考隆庆年依旧没有武举殿试,兵部试第一即可称为武状元。另外,隆庆二年恰...[详细]
杨廉(1452-1525),字方震,号月湖,一号畏轩,江西丰城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三年(1490)授南京户科给事中。改南京兵科,迁南京光禄寺少卿。正德初改太仆卿,历顺天尹,迁南京礼部右侍郎。世宗即位,就迁礼部尚书。...[详细]
杨培华(1919~)舒城县龙河镇人,民国27 年(1938 年)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排长、指导员,民国32 年入抗大八分校学习,民国33 年后任新四军连指导员、淮南后方医院政治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后勤部第二十五医院政治协理员、十兵团后勤部...[详细]
杨起莘(1200--?) 通城县城西城外乌桥畈(今隽水镇解放西路杨家庄)人。同治《通城县志》记:宋理宗丙辰科文天祥榜一甲二名,赐状元及第。《四库全书.宝佑四年(1256年)登科录》有记载。杨起莘年轻时即志存高远。通城锡山(又称银山)有一青石,高丈余,围五丈,椭圆光洁。相传女娲补天,遗石于此,久承...[详细]
杨顺天(1866一1899).高唐县张大屯乡后杨庄人。义和拳著名领袖。自幼出家五龙寺,法号""本明""又称""心诚"",小名鹅。他在五龙寺跟徐燕法师读经习武,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头不怕重杠打砸,所以人称""铜头和尚""。他气功好, 刀剑戟样样精通,并擅长书法。后去北京受戒遂成为名僧。 清光绪二...[详细]
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河南南阳人。 1901年10月2日生,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熏陶。1915年,杨廷宝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他在求学期间,多次获得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优胜奖。1926年赴欧洲考察建...[详细]
阎暖(1573—1644),字德煦,号又新,阎廷梓的长子。 明万历壬子年(1612),阎暖乡试中举。丙辰年(1616),获赐进士出身。己未(1619)殿试为二甲,被安排在户部任职,负责管理德州(今山东德州市)草场。他为人耿直,从不向权要献媚行贿,结果被停职。六年后,他又被起用为部...[详细]
颜天明(1898~1974),原名天民,又名承嘏,回族,亳州城北关人。民国3 年,热河都统姜桂题在亳募兵,颜天明应募入伍。民国7 年(1918 年),考入毅军随营学校,学习炮兵。民国11 年夏去北京,先后考入参谋、测量学校。民国13 年,颜天明曾任国民军第二军少校团副。民国15 年初,国民军在豫...[详细]
严云绶(1937.5~)笔名严云受,桐城人。1961 年毕业于皖南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讲授文学概论、明清小说理论等课程,担任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86 年晋升教授。曾任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长、副校长。1993 年任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主要研究文学理论、古代文论及明清小说,发表作品、论文共...[详细]
阎召,号“抱凤”,生卒年不详。他是阎廷梓的侄子,学识渊博,清高古朴。他生长在有功绩的大家族,却飘然有出尘脱俗的念头。他喜读黄老的书,懂得吐纳修练之术。 明万历己酉年(1609)中举,任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知县。那里驻军较多,军屯交错,士兵与地方士民经常发生矛盾。他不急不徐,就把...[详细]
姚永朴(1861~1939),字仲实,晚号蜕私老人。桐城县市乡(今城关镇)人,桐城派末期著名作家。 姚永朴出身官宦世家,幼年随父至安福,从同乡塾师郑容甫学经学,后居安庆,受业于同乡秦吉帆。清光绪二年(1876 年),补学官子弟。次年,随父归居桐城挂车山,与姐夫马其昶谈经论史达8 年之久。光绪...[详细]
叶丁易(1913~1954),名鼎彝,笔名孙怡、访竹、光隼之等,桐城县城关镇人,当代史学家。 叶丁易出身于官僚知识分子家庭,少时在家攻读古文,进中学后,酷爱文学,广泛阅读中外名著。民国24 年(1935 年)在北师大中文系读书时,曾参加“一二·九”-,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详细]
叶衡(1114—1175),字梦锡,金华城区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授宁德县主簿兼摄县尉。调任於潜知县。任间,整顿户籍、赋税,查征富户隐漏,减轻贫户负担,而库入增加。考绩第一。升常州知州。适遇水灾,发常平仓米烧粥赈饥。有人劝说常平仓不可轻发,叶衡说:“ 储蓄正备缓急,民饥怎可不救?”灾...[详细]
叶孟明(1921~)桐城人,民国36 年(1947 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安庆解放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政治工作团从事宣传工作。1981 年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82 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 年晋升为教授。1955 年3 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任农工党芜湖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芜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