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驾(851~ ?),晚唐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近。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赞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详细]
王稼祥(1906—1974),原名嘉祥,别名稼穑,泾县厚岸村人。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先后在南陵县乐育学校和芜湖圣雅阁中学高中部上学。1925年进入上海大学附中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月,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红色教授学院深造。 ...[详细]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斋,山东省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中共创始人之一,山东省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王尽美出生于佃农家庭。早年为地主子弟陪读,后在本村私立小学和枳沟镇高小读书,在家境十分贫困的情况下,勉强读完小学。1918年初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预科...[详细]
王居正:乳名“憨哥”,北宋画家。山西永济人。精于画仕女,得闲冶之态。每每下笔之前,必先澄思静虑,力求形似。曾作《调鹦鹉仕女图》、《绿窗蕉雨图》,辑入《绘事备考》。传世作品有:《纺车图》卷,为赵孟頫旧藏,赵曰:“图虽尺许,而笔韵雄壮,命意高古,精采飞动,真可谓神品。”后有明代袁廷玉、吴宽等题,辑入...[详细]
王明儒,海城岔沟海龙川人,1932年出生。生前为成都铁路局峨嵋机务段的一等火车司机,优秀共产党员。 1981年7月8日晚至9日1时许在成昆铁路尼日车站到乌斯车站之间,突然利子依达沟山洪陡涨,一股特大的泥石流,夹杂着数十吨巨石呼啸而来下,1时43分,横跨利子依达沟上的长达125米的铁路大桥被冲...[详细]
王若虚(1174~1243) 金代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入元自称滹南遗老。真定□城(今河北藁城)人。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章宗承安二年(1197)擢经义进士,官□州录事,历管城、门山县令,皆有善政。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又奉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详细]
王僧孺(465—522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梁文学家、书法家,兼善谱牒之学。 王僧孺祖上,为南徙的王姓望族,从魏至晋历世显奕。可是到了王僧孺的父亲王延年,家道中落,生活清苦。为了维持生计,王僧孺的母亲不得不“鬻纱以自业”,王僧孺也不得不“佣书以养母”(∠史》本传)。王延年在世的...[详细]
王寿彭(1875~1929)字次?。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自幼读书,17岁时即进入县学,曾在济南任家庭教师。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取举人,次年应会试。光绪二十九年应殿试,中状元,入翰林院,授修撰。不久入士馆,研习法政。后被派赴日本考察政治、实业、教育等,著《考察录》流传于世。宣统二年(1...[详细]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多个地方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详细]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县 (今山东郯城西南) 人。三国时曹魏著名经学家,王朗之子、司马昭岳父。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世袭父亲兰陵侯爵位,任散骑常侍,又兼秘书监及崇文观祭酒,屡次对时政提出建议。后历任广平太守、侍中、河南尹等职,曹芳被废,他以持节兼太常迎接曹髦继位。又帮助司马师...[详细]
王通(584——617),字仲淹,生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卒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当他出生时,父亲为他算卦,得出“坤之师”,他的祖父认为这是“素王之卦”,“必能通天下之志”,因此替他取名为通。 他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汉朝于王莽篡汉时隐居不仕的王霸,先人中也不乏有入仕为官、通达诗书者。如做云中太守,以《春...[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别名王右丞,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诘文集》等,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详细]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详细]
魏绛(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绛,谥号为庄,故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 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魏绛最后被封为文候,其家住在今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文候村,文候村因此而得其名。 据《春秋...[详细]
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西晋时重臣、书法家。曹魏尚书卫觊之子。 卫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于魏国仕官,历尚书郎、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后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参与伐蜀战争。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又成功平息叛乱,命田...[详细]
中国古代著名美男子,晋朝人,有看杀卫玠一语。也是著名玄学家,清谈名士。 卫玠(286—312.6.20),字叔宝,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七年(286年),卒于怀帝永嘉六年(312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他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的清谈名士和玄理学家,初任太傅西阁祭酒,后任太子...[详细]
尉迟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青年时以勇武闻名乡里,参加了刘武周起义军,并和宋金刚率军南下,陷唐晋阳、浍州,大败李渊军队,俘虏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独孤怀恩、唐俭、于均、齐世良等 5名唐将。公元 620年被李世民战败于美良川,复被围困在介休,经劝降,他和刘武周的另一将领寻...[详细]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生于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卒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族祖卫灌,官至西晋司空,录尚书事,与索靖仅善草书,人称“一台二妙”。从父卫恒,官终黄门郎,亦善书法,著有《四体书势》。父卫展,历官江州制史、廷尉,卒于官。...[详细]
卫恒(?-291),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西晋书法家。官至黄门侍郎,惠帝时为贾后等所谋杀。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瓘、从妹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瓘子。少辟齐王府递转黄门郎。善草隶,瓘尝云:“我得伯英(张芝)之筋,恒得其骨。”又善古文,得汲家古文论楚事者最妙,恒常玩之。祖述飞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