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黑闼(?~623) 隋末河北起义军后期领袖。贝州漳南(今武城漳南镇)人. 与窦建德同乡里。黑闼家贫,建德时常给以资助。隋末,农民起义军纷起,黑闼先从郝孝德,后归李密。李密败,黑闼为王世充所俘,世充以他为骑将,守新乡(今属河南)。但他对世充不满,乘机逃归窦建德,建德署为将军,封汉东郡公,命他...[详细]
刘金山 刘金山:男,1971年出生,河南郸城人,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乘数效应差异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等各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3...[详细]
刘瑞璘(1859~1929) 瑞璘字绍闻,光绪十三年(1887年)迁至东大街。光绪十八年(1892年)成进士,先后任陕西醴泉华阴、同官、咸宁、直隶栾城等县知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奉北洋大臣李鸿章之命,随赴日本考察政治。归国后著有《东洋考证录》,旋任北京总税务处文牍工作。嗣后,担任过北京...[详细]
刘效祖(生卒年不详),字仲修,号念庵。滨州(今山东滨县一带)人。多年寓居京都,故又称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明代散曲家。 刘效祖家世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进士第,历卫辉知府推官、户部主事,官至陕西按察副使,坐内计免官。他早年志在经世致用,报效国家,然却负才不遇,与时龃龉,终致政治失...[详细]
刘雄 (?—578),字猛雀,北周金城郡子城 (今兰州市城关区,一说在今榆中县)人,自幼机智善辩,慷慨有大志,深受太祖宇文泰的信任,授统军宣威将军给事中,除子城令,加都督辅国将军,赐姓宇文氏。569年(天和四年),刘雄随齐王宪攻取北齐宜阳、筑安义等城。奉宪命,出使北齐,面责北齐示相斜律明月违...[详细]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传出生前夜,其父梦神人用马载一儿至其家,并嘱“善养之”。幼年取名骃,字梦骥。后改名因,字梦吉。刘因6岁能诗,10岁能文,且落笔警人。后拜学者砚弥坚为师,深得教益,学业大进。初习经学,感叹...[详细]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详细]
柳元景(406—465.9.18),字孝仁,河东解县(今山东临猗西南)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 柳元景的曾祖父,将柳家从解县迁到襄阳,官至汝南太守。祖父柳恬,为西河太守。父亲柳凭,冯翊太守。柳元景自幼善于骑马射箭,多次随父亲讨伐北地少数民族,以勇猛而著称。柳元景为人“寡言有器质”(《宋书...[详细]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详细]
刘宗周(1578~1645),初名宪章,字启东,一作起东,号念台,因讲学山阴县城北之蕺山,学者称其为蕺山先生。明绍兴山阴人。 宗周系遗腹子,自幼随母养于外祖父章颖家。章颖颇有学问而屡试不第,徐阶、陶望龄、周应中等均出其门下。宗周幼受外祖辛勤培育,己又勤奋好学,万历二十九年(1601...[详细]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详细]
李肖龙,字叔膺,增城龟峰铺(今增城荔城街龟峰里李屋)人。其父李光发为南宋的通直郎。李肖龙在咸淳七年(1271)中进士,官历赣州司户,代理长乐(今五华)县事,太令,朝议大夫。李肖龙为官清正严明,在他出任代理长乐县事期间,因知县腐败,常有大姓人家欺小姓人家,小民受苦,治安混乱等现象。李肖龙上...[详细]
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别名李俨,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凗之子。唐僖宗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12虚岁时被立为皇太子,于唐懿宗死后柩前即位;在位期间平定黄巢起义,招降朱温。光启四年(888)三月六日,27岁的僖宗终于在颠沛流离之后离开了人世,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详细]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别名李杰、李敏,唐朝第二十一位皇帝,唐懿宗李漼之子。文德元年(888),僖宗崩,遗诏命太弟嗣位,改名为敏,又改名为晔,是为昭宗。经过一系列斗争,昭宗初步掌握了权力,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况,使宦官势力多年来第一次遭受重创,但越来越庞大的藩镇势力却为唐...[详细]
李玉龙 李玉龙,七十年代出生,郸城县李楼乡人。编剧、词作者,曾创办及主编过多家报刊,并为多部影视剧与晚会创作歌曲。16岁开始发表作品,所写诗词、诗歌、歌词、散文、小说为《国际汉诗》、《中华诗词》、《当代诗词》、《诗刊》、《词刊》、《现代青年》、《读者文摘》、《小说月刊》、《当代艺术家大辞典》...[详细]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的长子。公元824,穆宗崩,癸酉,皇太子李湛即位柩前,时年十六。李湛登基后,根本不把国家大政放在心上,他的游乐无度较之其父穆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丑,刘克明与苏佐明等同谋将唐敬宗李湛害死,时年仅18岁,谥号睿武昭愍孝...[详细]
(628~683) 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 (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承乾谋杀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详细]
龙且(jū)(?-前203年,秦末名将。生卒年不详,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曾被封为司马。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后与田荣合军救东阿,大破秦军於东阿。英布背楚之时,项羽使龙且点兵十万往击之。龙且与英布战,大破之,英布逃离九江归汉。项...[详细]
唐代大历十大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卢纶,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旧唐书·卢简辞传》说卢简辞(卢纶之子)原籍范阳,后来徙家于蒲,未可信。赵遴《因话录》卷三记其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