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 [秦][公元前277年-前204年,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

  •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今中国南部安徽省桐城南)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详细]

樊子 [春秋战国]

  • 樊子 名须,亦称迟。春秋末年鲁国(山东济宁)人,是孔子晚年的弟子。...[详细]

范宗尹 [宋][公元1100年-1136年,南宋初宰相]

  • 范宗尹(1100-1136),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 南宋初宰相。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靖康初,以论弃太原三镇为言者所劾,罢归。张邦昌立为楚帝,遣其诣康王劝进。建炎元年,出知舒州,...[详细]

冯奉世 [汉][?-39年,十七史百将传]

  • 冯奉世(?—前39年),字子明,原籍上党潞(今山西省潞城东北)人,后移居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西汉名将。冯奉世出身于将门世家,其先人冯亭,为韩国上党太守。秦攻上党后,使太行道中断,韩国不能据守,冯亭使将上党城献于赵国。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赵括共同抵抗秦军,最后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此分散...[详细]

冯梦龙 [明][公元1574年-1646年,吴下三冯]

  •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等。长洲县(今苏州)人。明末文学家、戏曲家。 少有才气,惜怀才不遇。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因编纂通俗文艺遭-。万历四十七年曾馆于麻城。崇祯三年(1630年),57岁才考取贡生,选为丹阳县训...[详细]

伏龙

  • 伏龙名维锦,字云程,阜宁益林镇伏庄人。清光绪10年(1884年)生于仅有数亩薄地的贫农家庭。父母早亡,伏龙和两个妹妹均由叔父抚养长大。 伏龙少极聪颖,虽只读过几年私塾,由于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却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年方十八,即设馆课童。除了教四书,还讲新学,深受学生欢迎。伏龙...[详细]

涪翁 [汉][中医针灸鼻祖]

  • 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当时涪江边上有一位老人,人们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因他在涪江上打渔为生,人们称他为涪翁。涪翁为人治病不取报酬,见有病人就用石针为其诊治,即刻便能治愈。他曾传下了有关针灸方面的《针经》、《诊脉法》等著作...[详细]

傅作义 [公元1895年-1974年,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 傅作义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1949年 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归回人民, 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燹。这一义举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青少年时期 傅作义,字宜生,...[详细]

高二适 [公元1903年-1977年]

  • 生平简介 高二适(1903-1977),江苏东台人。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中年曾署瘖盫,晚年署舒凫。18岁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员,21岁时为校长。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生,并任小学校长。33岁应陈树人之邀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详细]

高观国 [宋][宋朝词人]

  •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高观国的词作,句琢字炼,格律谨严。继承了周邦彦的传统,同时也受到体制高雅的姜夔词风的影响,所以又被称为姜夔的羽翼(汪森《词综》序)。...[详细]

高金城 [公元1886年-1938年]

  • 高金城(1886——1938)字固亭,河南襄城县人。家贫,11岁入福音堂做勤杂工。13岁入基督教内地会学堂学习,后又到开封教会医院勤工俭学。毕业后,来到兰州,在白塔山下勃德恩医院从事医务工作。1917年起,先后在甘 (张掖)、肃 (酒泉)二州创办福音医院,行医布道。 1922年,受...[详细]

高鹏程 [公元1876年-1942年]

  • 高鹏程(1876~1942),名凌云,字鹏程,山西省芮城县人。幼时家贫,无力上学,及长,操持家务,从事劳作。清末,因家居无业,随其姐夫来凤县,投靠其舅父郭建本(原凤县知县,时已去世)求业,为郭之遗孀徐氏收留,并出资着其经商。曾与段凤仪合资开设当铺,始涉身商界。民国初,以精明能干,善于逢迎官府,...[详细]

唐太宗高阳公主 [唐][?-653年,武媚娘传奇]

  • 高阳公主(?-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另有封号高阳长公主、合浦公主。高阳公主下嫁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但婚后却与辩机和尚私通;事情败露后唐太宗将辩机和尚斩杀,高阳公主怀恨在心,唐太宗死时哭容不哀。永徽四年(653年),高阳公主与其夫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事泄,唐高宗赐其自尽。 人物...[详细]

葛立方 [宋][?-1164年]

  •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祖籍丹阳(今安徽宣城),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葛立方...[详细]

龚自珍 [清][公元1792年-1841年,清末文学家]

  •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 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详细]

顾骧 [公元1930年-2015年]

  • 顾骧 (1930~2015.1.2) 古老的阜城镇,依傍着流水澹澹、绿苇白帆的射阳河,为地灵人杰之所钟。1930年,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顾骧就出生在这里。 顾骧的曾祖在清末淮安府当一名官吏,祖父是贡生,二叔在北京上学,父亲早逝。抗战期间,日寇侵占了阜宁县城,...[详细]

光绪爱新觉罗·载湉 [清][公元1871年-1908年,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与慈禧太后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之子。同治皇帝驾崩后,年仅四岁的载湉被选定继承皇位,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虽然亲政,但实际权力把持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在位三十四年,期间爆发甲...[详细]

关汉卿 [元][公元1219年-1301年,元曲四大家]

  • 关汉卿(1219——1301年),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详细]

关平 [三国][公元183年-?,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 关平(178年-220年),蜀汉名将关羽之子,东吴趁关羽攻樊城时,突然背弃吴蜀同盟,偷袭荆州,关平与其父关羽一同被擒,最后被斩于临沮县。时年四十二岁。 关平的形象在后世由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而渐渐丰满起来,很多地方的关帝庙在供奉关羽的同时也供奉关平、周仓两员大将。此外,民间通常认为他是关羽收养的...[详细]

关兴 [三国][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 关兴(生卒年不详),字安国,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关羽次子。和父亲关羽在荆州,后荆州失陷,关羽被杀,关兴随先主刘备一起伐吴,杀死吴将潘璋。夺回其父之刀。后随诸葛亮北伐,和张苞结为兄弟,立了许多战功。在蜀汉担任侍中、中监军之职,继承父亲汉寿亭侯的爵位,但不久病亡。 人物生平 关兴,字安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