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祯祥(1866—1954年),又名老吉,江贝街(今属恭城镇)人。幼年曾到广东佛山佣工,学灯彩和烟花工艺,回家后以此为业。经过长期钻研,颇有创新。他所制作的“武松打虎”、“鹬蚌相争”、“打箦开箱”等,人物形象生动。配合烟花放的还有火箭、花筒、铜盘起月、吐珠等,色彩鲜艳,甚为群众喜爱。民国初年以后...[详细]
张显龙(1904—1982),莲花新圩(今属莲花乡)人。幼年随父到广州石井兵工厂做学徒。 民国13年毕业于法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圣心书院,随后考入广东中山大学攻读中文、英语。 参加过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并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四·一二”政变时,党派他回桂林,因联...[详细]
张晓峰(1918--2006),生于海城市耿庄镇大莫村,其祖父都是秧歌大鼓的鼓手。张晓峰14岁习鼓,26岁率队参赛。1952年鞍钢招工,张晓峰分配到矿山东烧厂当工人。曾人班组长、工段工会主席、职工代表、区人大代表。张晓峰锣鼓队多年来活跃在钢城文艺舞台,曾参加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的仪式。1980年...[详细]
张西源(1949~) 中共党员,高级工人技师,西安秦川机械厂七分厂703车间工段长。以厂为家,勤恳工作。一次,脚趾被20公斤重的钢料砸伤,打石膏住院,竟每天溜回车间劳动。四年间,不计报酬,顶岗加班1600多工时。先后复活的合格产品1478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获1993年全国“五一...[详细]
张西仲(1894—1933),栗木街(今属栗木镇)人。他家有40担租谷的水田,生活尚称富裕。 在桂林读书时,受革命思想熏陶。回乡后,投入粟木的农-动,与何瑞章、洪仰芝、刘运标等组织栗木乡农民协会,推行孙中山“耕者有其田”、“二五减租”等政策,并兴办学校和组织平民夜校。当时中山街刘老七租种夏金...[详细]
张耀廷(1879-1959) ,原籍来宾县凤凰维都罗塘村人。世代务农,不识文,清末只身来县东泉镇为人佣工。 不久随沈鸿英入绿林,又随沈受招安进驻柳州。民国2年任哨长,旋升管带。 因骁勇机智,深得沈鸿英器重,于民国9年间擢为团长,驻贺县八步、桂岭一带。民国12年任邓瑞徵第一师少将旅长。民国14年...[详细]
张逸辉,原名张永香。1926年生。辽宁省海城市南台镇土城子村人。1945年于鞍山工科国民高等学校肄业。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队文化干事、团宣传干事、保卫干事、保卫股长、师保卫科长、军保卫处长、成都军区政治部群众工作部副部长、保卫部副部长、成都军...[详细]
张英才(1924 )山西万荣人。战斗英雄。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太岳军区连、营长。1946年获特等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被授予钢铁营长、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所在营被命名为“钢铁营”。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后历任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是中共...[详细]
张英华(1941--2012)。辽宁省海城市感王镇他山村人。1965年沈阳农学院毕业。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6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辽阳县农业局技术员、市水文站文书、市农业局副科长、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共辽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详细]
张咏华(1938~) 女,民盟盟员,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考入西安易俗社,受王天民、宋上华等名家教诲,能演小旦、花旦、刀马旦和青衣。嗓音高昂饱满、厚实有力,唱腔热情奔放。其主演的《桃花扇》、《貂蝉》、《走雪》、《庚娘传》等,深受秦腔观众称道。1956年获陕西省第一届青年戏剧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详细]
张永新(1940-2008),辽宁海城人,出生在沈阳,擅长油画、版画。195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深得朱鸣岗、路坦、陈尊三、全显光等著名教授的指教。1965年工作初至鞍山美工厂任技术员,1971年到鞍山市群众艺术馆历任美术部主任、副馆长。曾为鞍山市文联委员,鞍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详细]
张永义,1950年2月生,辽宁省海城市耿庄镇灰菜村人。1966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沈阳军区空军滑翔学校学员。2006年晋升海军中将军衔。历任海军航空学校学员、教员、海军航空兵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参谋长、海军飞行学院院长、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参谋长、司令员,海军...[详细]
张岳灵(1905—1965),江贝街(今属恭城镇)人。广西党务学校毕业。曾任阳朔、桂林和安徽立煌县县长,第四集团军二十四师政训处中校处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秘书,豫鄂皖边区战地党政分会少将秘书主任,安徽省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安徽省银行行长、全国-等职。 民国26年,张岳灵参与韦贽唐等罗织...[详细]
张云多,1940年12月生,辽宁省海城市耿庄镇大莫村人。1960年海城高中毕业。196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张家口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日语教授,文职干部4级。张云多从事日语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长期担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对日本文章?文体学和日本文学有...[详细]
章泽(1920--1991)。辽宁省海城市人。青年时代接受进步思想,曾参加过"一二九"-。1938年2月由东北大学奔赴陕西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参加革命,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时青年训练班连长、指导员、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战地工作团第三团指导员、冀察热边区涞水县青年部长、组织部长、延安市青年...[详细]
张政枋(1892——1974) 字立衡,辽宁海城人。1913年考入海城县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先后在海城县西丁家峪小学、山城镇小学执教。1922年3月考入东北陆军教导队第1期,经过短期训练后,于同年4月投考东三省讲武堂步兵科第四期学习。1923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留校在第五期任上尉分队长,...[详细]
张志坚(1934.5. )男。汉族。山西闻喜人。1956年2月入党。上将军衔。1951年7月入解放军第31步兵学校,后转华北军区军政干校学习。任察哈尔军区文化速成学校教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师后勤部文化教员。1954年入志愿军参谋学校学习。1957年回国后任师教导营参谋,军司令部作...[详细]
张芝祥(1912~) 女,民盟盟员,中共党员,原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校长。解放前历任关中地区多所中小学教师。民国34年(1945年)与西安民盟负责人胡景儒等发起成立“新妇女社”,出刊《新妇女》,从事“反-、反内战、要和平、要民主”活动。民国35年(1946年)在国民党 统治日益严酷的形势下加入...[详细]
张知行(1901-1995),原名骏,安徽桐城人,生于北京。潘赞化(潘玉良之夫)的表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毕业。早年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任职,1923年任陆军检阅使署学兵团1营营长, 1926年任第15混成旅45团团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副校长,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