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问(生卒年月不详), 字謇衷, 明末清初佛山人, 是明代户部尚书李待问的族人, 佛山李族第十世后裔。他主持编修的《佛山忠义乡志》, 成书于康熙五年(1666年), 是佛山第一部地方志。 李侍问博闻强识, 读书必做笔记, 尤其注重搜集整理地方史料, 所以有关著术很多。大司农李忠定很器重他,...[详细]
李守(?—22年),李通之父,为人严厉刚毅,好星历谶记。公元22年,其子李通起事于宛,李守与同乡黄显及家人一并被诛。 李守身长九尺,合今两米零九,高大威猛,容貌绝异,居家如官廷,最为看重礼节。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 地皇三年,李通起事于宛,遣从兄子李季之长安,以事报守。季于...[详细]
唐邠王李守礼(672年-741年),本名李光仁,唐高宗李治之孙,章怀太子李贤次子,唐朝宗室、亲王。 咸亨三年(672年)出生于王府。调露二年(680年)李贤犯下谋逆罪,李光仁与父母同被废为平民,流放到偏僻的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李贤在流放地-自尽。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详细]
李守真(1909~2001),字之望,增城荔城街人。1930年就读于岭南艺苑,师从赵少昂,并得高剑父、高奇峰等名师教诲。由于天资聪颖、勤奋不辍,仅二三年时间便领悟和掌握岭南画派技艺,开始活跃于艺坛,曾与徐悲鸿、赵少昂、司徒奇、周千秋等7人一起被聘为重庆国立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抗战开...[详细]
李枢焕 (生卒年不详)江西南城举人,定远厅第五任同知(嘉庆十年〈1805〉,由西乡知县升任)。十三年(1808),以厅境系班超食邑之地,在厅城南关帝庙右侧捐建“班侯庙”一座。十四年(1809)在城北捐建养济院十间,收养孤贫。同年,官至四川建昌道尹。...[详细]
李淑娟 (1943~) 笔名陆捷。女。河北栾城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经济系会计学专业。历任西安铁路局工程处财务科会计员、科员,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财会教研室教师,河北省文化厅计财处副主任科员,《大众文艺》杂志,副编审。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嫁...[详细]
李树明 (1956~) 笔名树明、也予。黑龙江双城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1986年又毕业于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班。1974年作为知青到黑龙江双城县兰陵公社务农,1982年到哈尔滨工学院任助教,1986年调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工作,1989年调黑龙江省委《党的生活》杂志任,1...[详细]
李淑勤 女。1972 年出生,佛山市人。12岁进入广东省粤剧学校学习,6年后毕业进入佛山市青年粤剧团,后成为该团的正印花旦。先后与罗家宝、彭炽权、冯刚毅、梁耀安、阮兆辉、李龙、梁汉威等粤、港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拍档演出。其扮相俊俏端庄,嗓音细润清丽,表演艺术博采众长,成功塑造了《顺治帝与董鄂...[详细]
李松,南阳宛县豪强,东汉固始侯李通从弟,更始政权官员、将领,初任丞相司直。后为丞相,与右大司马赵萌共秉内任。建武元年(公元25年),李松被赤眉军擒获。 李松,更始政权官员、将领,初任丞相司直。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八月,更始帝刘玄派李松与西屏大将军申屠建进攻武关,三辅地区为之震动。恰逢...[详细]
李太勉 (1963~) 生于辽宁海城。1990年毕业于辽宁文学院。曾任海城电视台记者,海城日报社副总,现为海城市文联主席兼鞍山市文联、作协、诗人协会副主席,鞍山市政协常委。文学创作二级。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一茬庄稼一代人》、《笔者行歌》等八部文学作品。同年(公元1963...[详细]
李天培,字承之,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南门街,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任承天府推官,有平叛功绩。他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好。任沔阳县和处州长官时,深得当地百姓和文人志士崇敬。后升任南京工部主事。两年后,退官回乡,曾捐资建阳江顿砵塔和文笔塔。因父母相继去世,悲极,仅50岁逝世。 ...[详细]
李同成 (1931~) 笔名童城、成兰。山西翼城人。中共党员。曾就读于临汾师范、外交学院。1947年参加革命,历任驻捷克斯洛伐克、苏联、黎巴嫩、利比里亚大使馆一秘、政务参赞、临时代办,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外交部外交笔会常务副会长,现任河南鬼谷子学说研究会副会长。1991年开始写作。1997年...[详细]
李通(?-42年),字次元,南阳宛县人 ,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家族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初事刘歆,后为王莽的宗卿师、五威将军从事、巫县县丞。王莽末年,李通曾听父说图谶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常想此事,因家里富足,不想为官,而辞职回家。后辅佐光武帝,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详细]
李屯哲 (1913~1989) 原名李书堂,笔名舒群。黑龙江阿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曾参加第三国际与上海左联。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主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东北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协秘书长,工厂党委书记,副厂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主编。全国第五、六、七届...[详细]
柳偃(?—542),河东解人。祖父柳世隆是南朝齐的尚书令。父柳恽是南朝梁的大臣。柳偃娶梁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有一女柳敬言,子柳盼。梁文帝大宝(550年正月—551年十二月)年间,柳偃为鄱阳太守。后来死于任上。其女柳敬言后来成为陈孝宣帝陈顼的皇后。 ...[详细]
柳杞 (1920~2015.2.12) 原名蔺风萼,又名蔺柳杞。山东郯城人。中共党员。1937年肄业于临沂师范。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晋察冀军区《抗敌三日刊》,冀察军区司令部军事报道员、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华北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解放军文艺》副总,邯郸军分区副政委,北京军区创作室副...[详细]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详细]
刘宝琦 (1952~) 笔名流碧玉。山西黎城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历任黎城县西井中学教导员,西井供销社统计员、黎城县供销社办公室主任,县旅游管理处副主任,县政府办副主任兼旅游处主任、旅游局局长,县委办公室主任,长治市作协理事。1975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旅游...[详细]
刘崇善 (1933~) 江苏盐城人。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研究》。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红领巾》、《脚印》、《中学生进行曲》,评论集《给小孩子的大文学》、《儿童小说·童话·儿童诗》等。评论集《儿童诗初步》获全国首届儿童文学理论优秀专著奖,诗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