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昌焘,字养吾,青浦镇人。清末废科举后,东渡留学日本,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经廷试奖商科举人,授邮传部七品京官,旋升授主事。辛亥革命后经营电业,在浙江嘉兴、绍兴等县筹办电灯公司,先后任两公司经理、浙江省民营电器事业联合会会长等职。民国16年(1927年)曾代表嘉兴0出席...[详细]
殷文圭,字表儒,小字桂郎,池州青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天佑初年前后在世(904年)。初居九华,刻苦于学,所用墨砚,底为之穿。唐末,词场请托公行,仅文圭与游恭独步场屋。乾宁五年,(公元八九八年)及第,为裴枢宣谕判官记室参军。朱全忠、钱铰交辟均不就。田頵置田宅迎其母,以甥事之,待文圭以上客礼,...[详细]
尤淑孝(生卒年不详),字孟仁,大兴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尤淑孝被任命为即墨知县。在任十几年间,为即墨地方兴利除弊,政声显著。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将位于县城南偏西的龙王庙移建至南门外偏东处。当时,位于县城西南的淮涉河(今墨水河)大坝,由于年久失修,经常被洪水冲溃,不能预防河水...[详细]
袁超(1919~1998),普东镇袁家屯人,学生时代就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追求救国救民之路。1934年2月,15岁的袁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月,中共袁家屯支部成立,袁超任书记。9月,他在袁家屯建立“少年俱乐团”,任总团长,以习武、娱乐的形式组织青少年开展军事训练,...[详细]
袁明三(1913~1951年),又名袁淑光,普东镇袁家屯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袁明三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袁明三奔走于即墨西北乡一带,联络有志之士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他的家成为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联络点,一家人都积极从事抗日活动。他家因此曾多次遭受日伪...[详细]
袁蔚文,字采华,重固乡章堰人。毕业于上海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旋任本县小学教职。民国7年(1918年),青浦县成立童子军时担任总教练,历时8年,每次会操,都指挥得有条不紊。次年秋任县甲种师范讲习所教员,后调任县乙种商业学校校长,注重联系实际,在学校开设商店由学生实习。12年8月,改任县立初级中学校长...[详细]
于宝光(1914~1943),又名于启瞳、林承先,即墨县窎庄(今属华山镇)人。 于宝光青年时期受民主思想影响,曾极力主张用本村“裕源堂”族产公田之地租救济贫苦人家,并张贴揭帖,揭露会首、族长-公产的丑行。因此遭到会首的报复,被会首告于官府,父亲于方世走投无路,含恨悬梁自尽。面对黑暗的旧社会,...[详细]
俞仿连(1907—1938年) 俞仿连,原名木金,莲盛乡高许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出身于贫苦农家,父母曾在朱家角镇当佣工,以后在家乡租种几亩薄田,终年劳作,难以维持生活。幼年丧父后,靠母亲抚养长大,在本村小学读书4年。民国11年(1922年)经人介绍,到青浦城内...[详细]
于黑丁(1914~2001),即墨市丰城镇苏口村人。1930年,在青岛市立中学读书时,接受著名作家王统照的指教,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第一篇描写乡情的短篇小说。1933年,经中-员乔天华、俞启威的介绍,在青岛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投身左翼文艺运动。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这期间,他一边主编《青岛民...[详细]
于维功(1903~1963年),又名于文成,七级镇湍湾村人,系即墨籍第一位中共党员。 于维功青年时到青岛四方机厂做工,1924年11月由邓恩铭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1925年2月,由邓恩铭、纪子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嗣后,他先后任四方机厂工会执行委员、胶济铁路总工会常务...[详细]
于笑虹(1914~1973),又名于得海、于占魁,通济街道南山东村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正在济南读书的于笑虹,为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参加了去南京-的行列。1935年,于笑虹到北平读书。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影响下,积极参加-,被吸收为民先队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同平...[详细]
于兴邦,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即墨县城关镇中山街。1972年12月参加工作,在张店铁路工务段当工人。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党团组织的教育下,于兴邦认识到养路工作也是革命的需要,决心继承铁路工人的优良传统,做一个铁路线上的螺丝钉。他在入路的决心书上写道:“我要求到最艰苦的岗位上...[详细]
曾平(?—1945年) 曾平,江西省丰城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早年参加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爆发后,在新四军军部工作。民国32年(1943年),被派往浙东游击纵队担任特务大队政治委员。生活俭朴,待人和气,工作认真负责,常深入连队做...[详细]
张伏山(1910~1987年),名存恒,号横河老人,即墨城阁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著名指画、国画家。9岁入私塾读书,16岁毕业于县立职业小学,期间爱上诗词、绘画。1934年到济南私立书画社学习绘画,拜关松年、关友圣为师,学习国画。后又赴北京华北大学艺术教育系学习,旁听李苦禅的美术课。...[详细]
张渐九(1894~1987),七级镇东七级村人。16岁进胶州达材学堂求学。期间,他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带头剪辫,踊跃参加支援辛亥革命的募捐活动。1913年毕业,先后在青中埠小学、哈尔滨三育小学任教师,后转入哈尔滨邮政局、青岛港务局供职。1928年,在青岛参加中国国民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胶县和...[详细]
张继斋(1869-1938),原名毓英,字德魁,祖籍松江张泾港,后迁居江苏青浦(今属上海)。清末民初著名报人。 清同治八年(1869)生。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代进青溪书院读书。18岁中秀才。 光绪十五年(1889),考中举人。翌年(1990)到上海,经钱昕望、章太炎推荐入申报馆当...[详细]
张明硕(1979~2001),即墨市移风店镇大坝村人。 1996年,张明硕应征入伍,在部队里,他勤奋学习,团结战友,关心群众,被评为执勤标兵、学习标兵、优秀辅导员,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1999年,他所在的班还荣立集体三等功。 2001年3月24日12时50分,一名妇女从龙潭山铁路桥上坠入...[详细]
张树基(1901~1941),原名张瑞先,灵山镇灵山村人。 张树基幼年求学于灵山学塾,20岁投笔从戎,曾在北洋军某团任书记长,后见军阀混战,人民涂炭,遂愤而离开部队,回家务农。 1938年初,日军占领即墨城。张树基参加了纪淑和组织的游击队,后任苏鲁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第十六支队第十纵队第...[详细]
张唐卿17岁,曾以诗文拜谒韩琦,韩琦对其才华甚为推重。中状元后,张唐卿初任陕州通判。他处事干练,决断如流。曾有一人之生母改嫁后病逝,后其父亦染疾而亡。在安葬父亲时,此人恨母亲不能与父亲同穴,遂掘墓盗尸,将母亲尸骨与父亲同葬一处。事发,官吏欲依法治罪,遇张唐卿复审,张唐卿说:“不过只知有孝,不知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