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乔栋(1587—1645),天启五年进士,为官清正,刚勇不屈,累迁湖广粮储道右参议。李自成起兵,湖广大乱,诸道监司多裹足不前,惟乔栋单骑赴任,巡抚以藩臬以下七印悉数委之。顺治二年(1645)夏,自成据武昌,乔栋时督粮驻兴国,城陷被执,不屈而死。...[详细]
王清弼(?~1799)雄县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中武进士,补陕西汉凤营守备,积功升陕甘固原提标左营游击。嘉庆元年(1796),湖北宜都、枝江、当阳、襄阳一带白莲教徒起义。郧县教徒王金礼、徐良带领起义军占据泥河口孤山村,谋攻白河、洵阳,进军郧西。王清弼奉命督兵攻孤山村 寨堡,乘风雨大作之夜偷...[详细]
王麟庆(1886~1942)字端符。安新端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二期步兵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毕业后在奉军任排长、队官、教练官等。1915年至1916年任少校营长、八十团上校团长。获四等文虎章、四等嘉禾章。1918年任绥远陆军混成团上校团长。阻止外-立...[详细]
王润身(1924~2007)雄县昝岗村人。家庭三代都是西河大鼓艺人。受家庭影响,七八岁时即模仿父亲表演,并开始上学。后在当地武术馆业余练武。15岁时日军侵占雄县,遂辍学随父学艺。1946年秋在农村剧团配合土改搞宣传,后曾到冀中第十军分区文艺训练班学习。1947年父亲被国民党杀害,他愤而参加人民解...[详细]
王淑昭,女。其父王炘,字济似,号晓岩,别号茨庵。直隶雄州(治今雄县)人。明末国变,徙居真州-(今江苏-),课子女作诗,躬耕为生,是明末清初知名的布衣诗人。清康熙十年(1671)还雄州故里。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称王炘的诗“格调高古,多河朔幽燕之气,郁勃之怀,兴亡之感,时流露于笔端”。著有《茨庵集...[详细]
王孙蕃(生卒不详)字三慈,号生洲。雄县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天启六年(1626)授北京昌平学正。昌平总兵委托他发放4营兵饷。当时明朝军中腐败,克扣军饷习以为常。王孙蕃却想革除弊端,按数发放。而监操营弁仍然依旧例克扣饷银,并给王孙蕃送去。他见后大怒,责令立即退回。明熹宗时,魏忠贤阉党...[详细]
王桐龄(1879~1953)字峄山。安新赵北口镇西街人。初入直隶大学学习,后转北京大学师范肄业。因成绩优良,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1911年毕业后回国,任教育部参事。旋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史地系主任。1921年再渡日本,复入东京帝国大学,专修《东洋史》。1922年归国,任...[详细]
王文波(1912~1997)安新北冯村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冯村党支部书记,交通小组长,中共安新县委委员,中共任(丘)高(阳)安(新)中心县委委员等,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 抗日战争初期,参与组织河北游击队,任经理处处长。1938年夏起,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详细]
王玉磬(1923~2007)女。原名陈国贤。安新同口镇人。6岁被送至戏班学河北梆子,先学老生戏《走雪山》、《胡迪骂严》、《男起解》等,旋演娃娃生、彩旦,有时也演老生戏,被称“小客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戏班解散,投天津二姐名伶妙灵云。先后同河北梆子演员韩俊卿、银达子搭班唱戏,亦...[详细]
王玉峰(1918~2001)雄县人。1936年5月参加革命,1937年10月参军,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政治教导员、股长、参谋长、副师长,海军学院副院长兼学术研究部部长,学院顾问等职。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军区营政治...[详细]
王余庆(1879~1919)字兰普。安新端村人。曾在直隶优级师范学堂就读。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二期步兵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留校任学兵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后历任奉军连长,乌里雅苏台驻北京办事处委员,广东混成协第一标教练官,二等参谋官,步二标标统,...[详细]
王振元(1853~1917)艺名-贲。雄县昝岗镇人。是著名西河大鼓演员马三峰的得意门生。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长一脸络腮胡子。演出时,声音洪亮,刚柔并济。刚时如黄钟大吕,字正腔圆;柔时轻盈婉转,娓娓动听。长于功架,擅长表演武书《呼延庆打擂》。他演唱的《纲鉴》小段,观众百听不厌。 其子王魁武(...[详细]
王志(1909~1941)安新端村人。193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安新县委宣传部部长、保东县委宣传部部长兼秘书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与组建河北游击军,任游击军司令部秘书。后任冀中军区二十六大队政治主任、冀中军区十八团政委。1941年2月,任冀中六分区二团政委。当时,日军在冀...[详细]
魏一鳌(1613~1692)字莲陆。新安(今安新)人。明崇祯年间举人,曾任山西忻州知州。礼贤下士,多施惠政。明末变乱之后,不愿为官,清顺治二年(1645)从清初大儒孙奇逢求学,在孙奇逢所居河南辉县夏峰村之兼山堂旁筑室而居,为自己的居处取名“雪堂”。与汤斌、耿介等共相切磋,汤斌是清代有名的政治家、...[详细]
萧淑桂(1895~1980)女。容城东河村人。17岁与东河村张喜之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家庭的阻力,积极投入于抗日斗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妇救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区妇救会主任等职。在她的带动下,全家都参加了抗日工作,丈夫担任抗日村长,两个儿...[详细]
辛璞田(1904~1928)又名绍卿,号赤生。安新马家寨村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其父辛玉卿中年弃书经商,积累了一些产业。辛璞田自幼在本村小学读书,后入新安高级小学校学习,学业颇佳。1918年毕业后,正值家境日艰,父亲劝他在家务农,但他求学心切,搭乘本村船只赴天津,考入直隶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详细]
杨化昭(1891~1951)字德敷。容城北河照村人。杨继盛第十三世孙。曾先后就读于本县高等小学、定兴姚村陆军小学、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后入选袁世凯模范团第一期受训,未几任连长。江浙战争时任第二十四混成旅少将旅长,战后辞职。后应河北省政府省长孙岳之邀...[详细]
杨木森(1864~1939)字欣甫。安新南边吴村人。幼家贫,只读过3年私塾。父杨洛帅从推车串村卖布、线及杂货,后被保定庆丰义号聘为掌柜,他承父业做小买卖。庆丰义后在高阳设号,让他负责经营。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拿出积蓄3000吊,在高阳城隍庙街开设蚨丰号,自东自掌,经营布匹、绸缎、洋广杂货...[详细]
阎钧(1914~1980)安新同口镇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家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曾任高阳、任丘、安新中心县委宣传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党的指示在家乡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任游击队政治部主任。后历任冀中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政委,冀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