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更有(1923~1964)唐县温家庄村人。少年时即随父兄务农,为人忠厚正直,深得乡民称赞。1948年2月2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六十军一八○师五四○团一○一连当战士。是年10月调师部侦察连。 1949年12月任侦察连班长。195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随第六十军进四川峨眉山区剿匪,参...[详细]
石贵山(1905~1941)原名石计山,化名石磊山。望都常早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其父早亡,母子俩相依为命。14岁到天津一家纺织厂学徒,由于不堪忍受工头的-,返回家乡,做小买卖以维持生计。1938年春结识中共望都县委书记刘元士,走上革命道路。先是当选为村农会主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村...[详细]
石康,1968年3月14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编剧,作家。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理科硕士。 电影《大腕》和电视剧《奋斗》的编剧之一。...[详细]
时立爱(1056~1137)字昌寿。涿州新城(今高碑店)人。辽太康九年(1083)中进士,调泰州幕官。后调同知春州事。不到一年,调任云内县令,再授文德令。枢密院选为吏房副都承旨,转都承旨。迁任御史中丞,因刚正敢言触犯权贵,调燕京副留守,后迁辽兴军节度使兼汉军都统。 金太祖定燕京后,访求得平州...[详细]
史立德(1914~2000)清苑人。1932年考入北平(今北京)中国大学文史系。1935年,参加“一二·九”-。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平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交际部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率领保定后援会及清苑县部分民工,往返于窦店前线,运送伤兵、弹药给养达20余日。...[详细]
施履本(1878年-1938年),字长卿,满族,湖北江陵人。清朝、中华民国及满洲国官员。 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后,他获清朝法政科举人,任-编查馆编制局副科员。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任北京政府外交部主任秘书。满洲国成立后,施履本参加满洲国,历任满洲国哈尔滨市市长、滨江省省长。1938年1...[详细]
史弥忠(?~1244)字良叔,南宋鄞县人。1187年(淳熙十四年)进士,为鄂州咸宁尉。秩满归家,囊中装填甚多,其父史渐大怒,集里人开箧以视,俱是书帙。1206年(开禧二年)监文思院,杨简称他质直有才。知庐陵有能声,后守南安吉州,提举福建盐茶事,功赏不受。其从弟史弥远久在相位,他数劝弥远归。子嵩之...[详细]
史青(1886—1962)字丹墀、丹池,安陆城关人,1903年留学比利时,为欧洲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1903年冬,闻孙中山将旅居伦敦,史青立即偕同学四人手持介绍书,拟前往拜见。至比利时后,方知孙中山即将由美国抵伦敦,史青等人即刻在比利时留学生中筹得3000余法郎,准备前往康德黎家中,亲手送交孙中...[详细]
石双琪(1922~1986)唐县上庄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本村抗日自卫队,任副队长、队长、青救会主任等职。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支部委员、书记。1942年调第四区区委会工作,先后任区委宣传员、副书记、书记兼区游击队长。1943年5月在战斗中身负重伤。1945年任中共唐...[详细]
石天(1919~1989)又名杨田。阜平人。1938年初参加工作。1940年春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学习。1942年在冀中火线剧社任演员。1944年至1948年先后在冀中第七军分区文工队、七纵队二十旅宣传队、冀中第八军分区文工队任队长。1948年8月调沧州地区文工团任团长。 抗日战争和...[详细]
施万中(1920—1948),湖北天门岳口黄家滩村人。抗战爆发后,他在岳口堤街开勤行。渔南抗日根据地开辟后,他协助渔南党组织从事地下活动,传送情报。1944年冬至1945年初,他在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涂云庵动员下,毅然参加新四军的抗日队伍,随部开赴新四军五师驻地宣化店。不久,参加中原突围,根据党组织...[详细]
史文泽(1202-1275年)字润甫,原籍永清,后徙居获鹿岳村(今属石家庄市郊区)。从其兄史无倪帅真定为帐前军总领。护送母亲归北京,天倪为武仙杀害。天倪府僚王守道快马飞报天泽。天泽倾资装,易甲仗南还,引兵攻武仙,收复真定。蒙古将笑乃歹怒民从武仙,驱万人将杀戮,天泽力争得释。蒙古太宗即位,史天泽受...[详细]
史一民(1915~1996)原名史纪勋。定兴易上村人。1931年1月加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8年8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定兴县易上村抗日救国会会计,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三支队干部训练所书记,独立第三支队供给部会计,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详细]
石振华(1913~1979)完县(今顺平)西柏山村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直属队指导员、党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政委等职。参加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北外贸公司秦皇岛分公司副经理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详细]
裘树藩(1906~1927)完县(今顺平)西柏山村人。1918年考入县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直隶省正定第七中学,在校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潮斗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张兆丰、郝文亭等7人发起成立“正定各...[详细]
裘树凯(1910~1993)完县(今顺平)西柏山村人。1922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在校参加了孙中山追悼会活动和“五卅”运动,组织校内学生成立进步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为第四期工兵大队学生,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10月毕业后...[详细]
溥叔明,名僡,字叔明。生於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初三(1906年2月25日),卒於1963年元月29日。叔明先生在音韵学、文字学和诗词方面有专门研究,著有《周易古谊》、《蕉雪堂诗集》以及其它散篇论文。 叔明先生的父亲载滢是清恭忠亲王奕欣次子,道光帝之孙。1868年,道光帝八子钟端郡王奕詥去世,因无...[详细]
宋琏(1909~1991)女。蠡县人。1924年考入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任女师党支部书记。在学校参加-,为受伤工人义演募捐,在-上发表演讲,散发纪念五四运动的传单,后被学校开除。1930年9月到天津女子师范学院学习,并作学生工作,因散发革命传单而...[详细]
宋琏(生卒不详)字汝器。保定北关人。明弘治八年(1495)举人。初任乐陵县教谕,升为御史,素以秉公办案而名闻一时。后调边防管理军政事务,正值宦官刘瑾在朝中弄权,横行无忌。宋琏以其克扣边防军饷数万金而愤然上 书,不幸落在奸党手中,险些被谋害。刘瑾败后,宋琏深受武宗的赏识,誉为“真御史”。在关中(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