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贵(1909~1961)艺名大贵子。定县(今定州)塔宣村人。早年拜秧歌艺人杜士林为师,16岁正式登台演出,相互切磋技艺,采长补短,并吸取其他艺人剧种之长,形成独特的秧歌丑角风格。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弃艺务农。1939年参加定唐支队侦察连,曾任排长。因病复员后,参加本村游击队,在京汉铁...[详细]
李水波(1957-1979) 湖北省石首县人,男,22岁,1977年1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35242部队班长。1979年2月23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李水波奉命带领3名战士配合2连扼守代乃东南侧无名高地,阻敌增援。凌晨5时,当他们正在右侧前沿布设定向 时敌人就发起了进攻,他立即组织战士...[详细]
李树楷(1922~1997)阜平人。1937年8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队(后改编为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当演员。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冲锋剧社副社长,1945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北进剧社副社长,1946年任冀晋剧社副社长,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53...[详细]
李叔良(1883~1954)高阳庞口村人。青年时代涉足商界。1913年他看到经营颜料有利可图,便为德国德孚洋行代销颜料。随着布业的发展,所需颜料不断增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颜料来源断绝,价格猛涨,由于他有存货而获利10余万元。 1919年与孙月亭、杨爱卿等集资开设合记颜料店和合记工厂,除包...[详细]
高平宣王李顺(?~442年),字德正,赵郡平棘(今河北赞皇县)人。北魏大臣,著名藏书家。博涉经史,有才策。拓跋珪攻打后燕时,其父李系转投北魏,封平棘令。拓跋焘在位,先后从征柔然,征伐大夏的赫连昌、赫连定,出使北凉,最终进爵高平公。 李顺前后出使北凉达12次,北凉沮渠蒙逊为了避免与北魏争锋以待...[详细]
李树卿(1889~1955)易县西北奇村人。李氏家族为当地望族,上溯五代曾出过举人、贡生、秀才20多名。李树卿自幼勤勉好学。19岁开始潜心研学医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辩证施治理论。先后在易县城内的树德堂、万宁堂、广庆恒等药店主方,行医30年。李树卿临症细心大胆,不泥古方,无视俗流,长于达变...[详细]
李树仁(1917~1997)完县(今顺平)李千户村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参加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完县第八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中共定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云彪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中共完县县委书记。在抗日战争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宣传发动群众,组织人民武装,进...[详细]
李曙森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1910年6月7日生于河北省霸县,参加革命工作后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很大贡献。1953年,他受中央委派到天津大学工作。在先后担任天津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名誉校长期间,他以一个教育家的远见卓识积极探索新中国高等教育的规律,为天津大学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详细]
李舒田(1923~1988)曾用名李树田。完县(今顺平)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1939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冲锋剧社社员、宣传队队长,北进剧社副社长,冀晋剧社副社长,解放军六十六军文工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京剧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等职。抗...[详细]
李书田(1900.2.10-1988.3.28),字耕砚,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北洋大学预科、学士毕业,在美留学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后被母校聘为教授,中国著名的高等教育专家、水利学家,历任多所学院院长,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开拓者之一。 1949年李书田前往台湾,次年赴美国定居。1972年他在美国...[详细]
李淑贤(约1925年--1997年6月9日),是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第五任、也就是最后一任妻子。 1962年,年仅37岁的她经人民出版社沙曾熙介绍认识了溥仪,她那时还是一名护士。在这之前,李淑贤有过两次婚姻。溥仪那时很想再婚,于是,两人结成姻缘。两人婚后恩爱有加,彼此呵护,是一对恩爱的夫妻...[详细]
李岁寒(1940—2003年),曲周县曲周镇湾东李庄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讲师。 李岁寒出身贫寒,生母为1938年中共党员,村妇救会主任,胞兄胞姐早年参加革命、后均为党政领导干部。因幼年时家庭极为困难,抱养于湾东李庄李姓,由养父母养育成人。1958年考入曲周中学上学,肄业后在东关南庙小学...[详细]
李素文,女,1933年生,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郭庄子村人,生于沈阳市。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当地当过儿童团长,团支部书记,高级社副社长。1956年到沈阳市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当营业员,先后当选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省财贸系统“五好”职工标兵。 1965年成为全...[详细]
李特(1913~1947)原名李格亮。蠡县南五夫村人。自幼接受进步思想教育,曾成立革命组织“青苗会”,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本村抗救会主任,在抗日救亡活动中,组织妇女上夜校,动员妇女剪发,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任蠡县二区人民代表会...[详细]
李蔺田,男,汉族,1917年1月6日出生在河北高邑县。1938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1934年创办北平进步文艺刊物《化石》。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同年参加一二九-。后随清华南下转入湖南长沙联合大学(清华)。1937年肄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详细]
李天骥(1914~1995)字龙飞。安新圈头村人。近代武术家李玉琳次子。7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去天津中华武士会深造,并承李耀亭、王俊臣、孙禄堂等名家指点,武功大进,15岁在山东国术馆常与一些武术高手切磋技艺并获李景林亲授。旋与郭岐凤充实完善武当剑法,积数十年苦练精研终成武当剑、太极拳名家。19...[详细]
李天然(1893~1963)安国伍仁村人。13岁入保定模范小学,20岁考入直隶保定第二师范学校。22岁弃学当兵,从北洋军,先后到过河南、湖南、四川及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地,见闻甚广。29岁在陕南西乡县加入道教,后到汉中、西安、郑州、北京传道。其间曾回故里做过小学教师,后出外做过税吏、店员,还...[详细]
李铁根(1893—1983) 原姓向,名伯虎、向浒,后根据俄文名字译成李铁根。汉川田二河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半工半读。1924年转为中共党员,参加国民革命军。次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毕业,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排长,参加北伐。1927年任中共中央直属秘书,军事教导大队中队长,参加南...[详细]
李铁民(1906—1970) 又名锡元、乾三。应城城台乡李家湾人。1921年就读于武汉中学,后转入上海惠灵英文学校专修英语。1925年修业期满,考入上海持志大学政治系学习。“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上海学生会。次年初,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任持志大学党支部书记,从事 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