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珉,隋朝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妻为韦贵妃,名珪,表字泽,京兆杜陵县人。她是北周太傅韦孝宽的曾孙女,北周骠骑大将军韦总的孙女、隋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韦圆成的女儿。)。二人之女就是定襄县主(阿史那忠的夫人)。后珉死,珪改嫁李世民(613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反隋事败,珉父子俱诛,史载“籍没其家”。...[详细]
李昊(1919~1942)原名郭宗岳,又名郭宗、郭喜贵。望都郭家村人。1931年考入望都城内高小,受革命思潮影响,参加了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抗日宣传活动。1933年进入保定志存中学学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1937年9月保定被日军侵占,李昊回到家乡。19...[详细]
李煜瀛(1881~1973)字石曾,笔名真民、石僧,晚年号扩武。高阳庞口村人。为清末重臣李鸿藻第三子。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清政府驻法使臣孙宝琦随员名义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蒙达迪埃农校、巴斯德学院、巴黎大学学习生物和哲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张静江、吴敬恒发起组织“世界社”,出版《...[详细]
梁蔼然(1910~1991)容城北城村人。11岁考入县立高小读书,14岁毕业后在北张村、大八于村初小任教。16岁参军(直系大名陆军十六混成旅第一团)当司书。不久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1928年转投入冯玉祥部暂编第一军第一师,任书记官、总司令军政处科员。1930年,冯玉祥反蒋战争失败,返...[详细]
梁炳(1572~1660)字如星。容城人。11岁能文,以聪明闻名于乡里。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次年授郓城县知县,兴利除弊,多有善政。四十三年(1615),山东大饥荒,梁炳搜索仓库,请求赈济,劝人募捐,得谷万余石,煮粥以食贫民,缓征以俟天时,以使百姓不致流离失所。四十四年(1616),...[详细]
梁范民(1901~1984)原名梁洪,字范民,后以字为名。蠡县荆邱村人。192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工科一班。曾拟留法勤工俭学,因环境牵掣未遂。旋考入保定师范学校高级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毕业后,任蠡县四存高小教员、教务主任等职。五卅惨案发生后,他激于义愤,主动联合保定各校发动组织工商界...[详细]
梁富长(1923~1947)容城北关村人。幼时因家贫失学,随父做小本生意。1938年,容城县被日军占领后,梁富长不甘忍受日军 ,参加了八路军,在贾桂荣团当战士,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投降后,梁富长因伤复员回乡,任村武委会主任,对敌斗争坚决,使得 派怀恨在心。 1947年8月,梁富长不幸被国民...[详细]
梁建(1920~1941)又名梁建峰。高阳北梁家庄村人。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六中,因其学业出众,学校免其一切学杂费。他自小习武,从不间断,1936年参加武术表演赛,获银盾奖章一枚。1937年中学毕业,未及深造,抗日战争即爆发,遂回乡投身抗日斗争。与父亲梁景浩组织抗日武装,征集 械20余支,率两...[详细]
梁景(1920~1942)女。又名梁景春。高阳北梁家庄村人。其兄嫂抗日战争初期即参加革命,常向其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当时北梁家庄不足50户人家,且远离日伪据点,县、区干部常来此隐蔽工作,多住在梁景家中,在抗日干部及兄嫂启发鼓励下,梁景投身抗日斗争。1939年参加冀中四分区国防剧社,多次深入各地为抗...[详细]
梁立标(1900-1929) 大悟刘集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乡以教书为掩护,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1926年与刘家练建立了黄陂北乡党支部,并秘密组织农民协会。1928年重建中共黄陂县委,他任副书记,同徐海东一起,发展地方党组织,组建地方革命政权,后战斗频繁,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详细]
梁绿野(?-1779年)字茵席,清乾隆间禀生,井径金柱村人。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井径知县周尚亲0乡里,金良庄张绅士几次交涉,没有结果,乡绅恳请梁绿野出面伸张正义,梁允诺:“为民请命,虽死不辞”。于次年二月联合李望春、梁进文、李馥等,到正定府控告周尚亲,知府方立经袒护周沿亲,诬梁绿野“...[详细]
梁梦龙(?-1592年),字乾吉,明代真定(今正定)人。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授职兵科给事中,弹谧吏部尚书李默,改任吏科都给事中,又弹劾礼部尚书吴山、吏部尚书吴鹏。因直谏,角怒世宗,被夺俸禄。后任顺天府丞、河南副使。黄河在沛县决口,监挖新河,迁河南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详细]
梁明朗(1903-1929) 大悟刘集人,是大悟早期农民运动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组织农民、领导群众打土豪,在他的宣传下,农民运动迅速发展。1928年,任中共黄陂县委组织委员,1929年因叛徒告密,面对敌人的屠刀,高呼“共产党是捉不尽杀不绝的!”、“打倒反动...[详细]
梁清泉(1885~1963)字洁尘。满城花庄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班(期)步兵科,光绪三十三年(1907)毕业后,历任陆军第四镇副军校十三标三营排长,保定军官学校二区队队长、排长,保定军官学校少校副官长。1923年8月保定军官学校停办后,曾在宋哲元部、张学...[详细]
梁山(1906~1991)原名梁笃生。保定市区人。早年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北京四中。1927年考入北京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0年考入北平(今北京)联华电影五厂演员训练班,结业时拍摄了无声电影《故宫新怨》。1933年进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后入艺华电影公司,早期参加拍摄过无声进步影片。 ...[详细]
梁双璧(1918~1987)定县(今定州)西张谦村人。定县简易师范肄业。1938年春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定南县文建会主任、中共冀中区七地委宣传部干事、七地委秘书、冀中区党委副秘书长等职。在此期间,积极动员、组织、团结在乡的知识分子,开展抗日宣传和各...[详细]
梁耀章(1891~1938)字化南。满城花庄村人。梁清泉之子。1912年10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六连,1914年毕业后先留校任学兵长,后任步兵分队长,1915年升任步兵科技术教官。曾在北洋军中任职。北伐战争中参加国民革命军。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第五十五军第三师少将副参...[详细]
梁冶浩(1927—1945),湖北天门汪场镇古堤村人。1944年7月参加革命不久,调任天京潜县民主政府公安局战士,参与维护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安和敌情侦探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投入反内战斗争。1945年10月在雷化嘴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牺牲。汪场镇 天门市辖乡。为市西南农副产品集散地。1956年属...[详细]
梁以樟(1608~1665)字公狄,号鹪林。清苑人。与其兄以棻、弟以桂,都知名于世,当时号“三梁”。而以樟更加出众,8岁在家塾读书时,墙壁开裂,他作《壁裂歌》:“壁猛裂,龙惊出。”见者都十分惊奇。16岁补弟子员,受到左光斗的赏识。 明崇祯十二年(1639)乡试第一,第二年中进士。命试骑射,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