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洪,1916年10月出生,河南省新县泗店乡邱堂村人。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吴先洪生于一户贫雇农家中,祖辈以生田为生,家境贫寒。幼时失去父母,7岁就为地主放牛,一年仅有一块钱工钱和一套旧衣服。他不堪忍受地主的欺压,回到家中。 19...[详细]
萧崇善,1901年冬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胡畈村(原属湖北省黄安县)一个佃农家庭。幼时曾入私塾念书,后因家境日渐贫寒,中途辍学,其父寄予他通过读书光耀门庭的厚望遂付诸东流。 萧崇善性情直爽,寡言少语。25岁那年秋天,忙完了田地里的农活,他听说箭厂河一带闹农会,便三天两头往那儿跑。他有时早出...[详细]
萧国清,1917年出生在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萧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新县来了共产党,领导农民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起红色政权。10岁那年,萧国清入“列宁小学”读书。 萧国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经常向老师请教什么是“劳苦大众”,什么是“革命”,什么样的人算是“土豪劣绅”...[详细]
肖国清(1917--1933),新县箭厂河乡油榨湾村肖家湾人。1917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927年参加童子团,1929年被选送箭河列宁小学学习。在校任宣传队长。1930年2月任紫云区一乡团支部书记兼童子团中队长。1932年9月参加了游击队。1933年9月游击队在一次战略转移中的杨李家,陷入敌人的...[详细]
萧辉锡(1917―1942)湖北阳新人。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参加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县委书记、红军团政治委员。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1937年冬所部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后,历任宣传股长、副营长、团政治委员等职。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详细]
肖凯宁(1954-) 永新县台岭乡台岭村人。1954年出生,1970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历任步兵连班长、排长、副连长、总参某部参谋、总参某部总工程师、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应用和管理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委员、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详细]
肖智贤(1913--2000).新县箭厂河乡油榨湾村肖家湾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人西满军区兵站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第二分部兼第十五兵团后勤部长。建国后,任第十五兵团兼广东军区后勤部第二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检查...[详细]
萧作舟,1901年6月2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祖父在龙港镇开一爆竹铺,生意兴隆,家境颇殷实。父亲萧学儒,虽饱读经史,但屡试不第,遂在本地开设私塾,课读蒙童。 萧作舟7岁入乡塾,9岁便读完了《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幼学琼林》等书。在学校里,他见有些家庭贫寒的同学无钱购买纸笔,便...[详细]
夏沛亨,1903年4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筠山乡夏清村一个佃农家庭。他9岁就随父亲上山挖葛根、下湖摸鱼虾,饱尝生活的辛酸。10岁时,父母节衣缩食送他进本村私塾。1917年,夏沛亨以优异成绩考入阳新高等学堂。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思想、新文化迅速在阳新高等学堂传播开来。夏沛亨如饥似...[详细]
夏文法,原名易自友,湖北省新洲县双柳镇。幼年父母双亡,10多岁到阳逻当学徒,转而赴汉口汉正街一带从事打包等杂活,几经辗转,成为一名染织工人。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武汉工人运动、青年运动,以及周围各县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夏文法满腔热忱地投身于革命洪流。1926年9月,...[详细]
谢曙光(1910—2003) 永新县莲洲乡固塘村人。一九二八年加入共青团,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乡工会委员长,乡苏政府主席,红十七师四十九团团部警备排班长、团部直属党支部书记,四十九团八连政治指导员,龙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龙山...[详细]
谢真(1889--1946)早年名振鹏,字祖尧,清宝庆府(今邵阳市)新化银溪人。青年时代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后入明德学堂。民国初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明德中学主事,1919年起任代校长,1925年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毕生以教育为职业,对明德中学和第一师范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曾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详细]
徐琛(1230~1303),字国宝,元泰安新泰县(今新泰市羊流镇)人。唐英公徐勣之后,世乱,子孙流寓新泰。琛赋性醇雅,处事谨慎,读书不为章句,凡学必穷源流。仪观魁杰,有古杰士风。元太祖时,首署尚书行军万户府令史。至元三年(1266年),转沂郯万户府经历,升承直郎广德路总管府判。三十一年(1294...[详细]
徐光前(1573~1613),字裕伯,号匪莪,明新泰县(今新泰市)西周乡西周村人。光前才高学富,身正行端。万历庚子科(1600年)乡试解元,万历丁未科(1607年)进士。初任交河(在今河北泊头市西南五十里交河镇)县令。时交河法纪废弛,经济凋敝,地痞恶霸横行乡里,鱼肉人民,一县士民不堪其苦。徐不畏...[详细]
杨桂通,1931年8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父亲是一个乡村小学教员,母亲贤淑可亲。幼年的杨桂通天资聪慧,勤学好问,加上父母的严格管教,特别是母亲对他的良好影响,学习成绩极佳。1937年,他正在读小学,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已践踏到华北平原。1942年,杨桂通随亲友只身离家,投奔其在上海恒生织造厂当...[详细]
羊鉴(?~约329),字景期,晋新泰县(今新泰市)人。父羊济,匈奴中郎将。兄羊炜,历太仆、兖徐二州刺史。东晋元帝时鉴为东阳太守,迁太子左卫率。太兴二年(319年),泰山太守徐龛叛晋,司徒王导以其为龛乡里望族,必能制之,授以征虏将军,命率军讨龛。鉴以自己非将帅之才固辞,太尉郗鉴亦谓羊鉴非其才,不宜...[详细]
杨乐羊,原名杨光寿,曾用名洛阳、伍昙、王志刚,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千斤杨店村(今属河南省新县)。 杨乐羊3岁时,在江西德安做生意的伯父杨华先回老家探亲,见他资质过人,便带他到德安,送入郭氏私立沉毅小学学习,并为他易名伍昙。18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湖北高等师范附中学习。 在武...[详细]
羊烈(?~约580),字信卿,北齐东泰山新泰县(今新泰市)人。从父祉,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烈少通敏,好读书,能言名理,以玄学知名。北魏孝昌四年(528年),堂兄泰山太守羊侃据郡降梁,乃奔洛阳告发,然不愿受赏。弱冠时被辟为州主簿。入齐,累官左右户部郎中、阳平太守。皇建二年(561年),迁光禄大夫,...[详细]
羊深(?~535),字文渊,北魏泰山梁父(今新泰市天宝镇)人。续九世孙。父祉,北魏名将。学涉经史,善文牍。自司空府记室参-尚书骑兵郎。正光五年(524年)从都督北海王元颢出讨敕勒酋长胡琛部将宿勤明达、北地人车金雀。孝昌三年(527年)与大行台长孙稚击败反叛之齐王萧宝寅,以功赐新泰男。次年,尔朱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