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原名刘慕蕃,1916年出生于文登城区考院街一个衰落的书香门第。他6岁上小学,8岁丧父,小学毕业后读了三年私塾,家道破落,无力继续读书。多亏亲戚朋友的资助,才念完小学升至中学,1934年考入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中学时刘汉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读师范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由于有出口成章的能力...[详细]
刘兰蕃,1924年2月生于山东省文登市侯家镇二马村一个农民家庭里。自幼家境贫寒,没能上学读书,16岁时就给地主家当长工。社会的不平和地主老财的残酷盘剥,在年轻的刘兰蕃心里烙下深深地印记。压迫越深其反抗精神越强,刘兰蕃在东村地主刘子法家当长工时,就曾积极组织伙计同地主进行增资增粮和改善雇工生活条件...[详细]
刘兰藩,1923年1月出生于侯家镇二马村一个农民家庭,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智勇双全,是出色的侦察员。1947年南麻战役前,担任侦察排长的刘兰藩,奉命率8名战士深入敌后侦察。经过一夜行军,越过敌人数道-线,在太平山下活捉2名敌人,又机智地捕获敌人上士和文书各一名。押返...[详细]
李耀文,原名张锡绅,1918年5月生,山东荣成人,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专业毕业,大专学历。开国少将(1955),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路指挥部政治委员、第三军政治处主任,...[详细]
禄发奎,别号浩月,1924年12月13日出生在今威宁县龙街区灼甫乡高营村一个彝族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刚直不阿。七、八岁时,他就读于家乡的明德小学(今灼乐多小学)。尽管家境清寒,他还是在校坚持勤奋学习,刻苦攻读。1937年,他终于以优异成绩获得了高小毕业文凭,后因家庭实在无力继续供读,才...[详细]
卢峻,号嵩岚,1904年出生于威宁县四甫乡(今雪山镇灼甫管理区)的一个彝族农民家庭。卢嵩岚幼年读过私塾,青少年时代,曾在家乡的明德小学和昭通的宣道中学读书。 卢嵩岚长于封建割据、军阀混战的年代。那时,社会极不安宁,兵结匪,匪连兵,横行霸道,无所不为。当时,农村的有钱人家,都纷纷购买 弹,筑营...[详细]
罗世文(1904-1946),幼名自元,号特生,出生于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观音滩。 1920年,罗世文在家乡组织进步青年参加学习新文化的"读书会"。1921年考入重庆甲等商业学校。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暑假,罗世文回到威远,改"读书会"为"劳农读书会",组织青年学习进步书刊,传播...[详细]
陆宗棠、小名寅发(1918、3、3―1950、4、23),彝族,威宁县四甫乡(今属雪山镇)高菅村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威宁游击团政治委员。 1928年至1934年,他先后就读于家乡明德小学、云南昭通明诚中学、四川成都华西大学附中、云南省立昭通第二中学、贵阳乌当中学、贵州大学,...[详细]
张灿玾(1928年7月—2017年9月),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荣成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 人物经历 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详细]
牛鉴(1785——1858年),武威人, 曾任过一个时期小京官,道光十一年(1831年)开始以道府用,此后历任粮储道、按察使、府尹、布政使,道光十九年(1839年)署江苏巡抚,不久,升为河南巡抚。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授两江总督。 当时,英军入侵浙东,危及江苏。牛鉴抵任后,一度曾...[详细]
乔聚会,1928年生于大水泊镇栏杆河村。他3岁丧父,5岁丧母,5个哥哥都当了雇工。1944年,乔聚会参加了革命队伍,当上了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的一名通信员。在一次战斗中,营长钟平武负伤,他冒着密集的炮火,将营长背下火线,辗转10余里,终于摆脱了敌人,找到了部队。1947年8月,乔聚会被调到东海军分...[详细]
宋同仁,1928年11月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今文登市)铺集镇姚家庄村一个贫农家庭里。父亲除扛活还租种地主四亩薄地;母亲常年讨饭。兄妹五人,他是老大,为维持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六七岁起,就拾草挖菜,并随母亲沿街乞讨。幼年时期经历的两件事使他终身难忘:一件是他10岁那年去地主家讨饭,地主不仅不给,还放...[详细]
王道廉,1923年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天福山镇西北岔村一户农家。在王道廉年幼时,他的父亲因操劳过度,无钱医疾,过早去世。家计全靠母亲一人竭力支撑,原本清贫的家境,日子过得愈发艰难。王道廉生性聪慧,从小懂得体贴母亲的辛酸,六七岁时就开始上山拾柴,帮助母亲干些零活。母亲看他是颗好苗苗,千方百计节衣缩食,...[详细]
王登安,1924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威县杨长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很小就到地里干活,冬闲时还要拣柴拾粪。直到11岁,王登安才断断续续在村里学堂读点书。抗战爆发后,王登安从一个小学老师那里,听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穷苦人民抗日救国翻身解放的故事,心里像打开了一扇天窗。14岁时辞别父母,自愿申请到清河...[详细]
王连清,又名王增,1918年2月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今文登市)小观镇垒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兄妹四人,他为老大。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了四年书。刚满14岁,他就给邻村地主打短工贴补家里生计,少年时期的王连清受尽了地主的打骂和欺凌,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在幼小的心灵里积满了仇恨和不平。 从小在...[详细]
夏云超(1917—1942),国民革命第八路军胶东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 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桥头镇观里西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1935 年,在北平宏达高级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大学医学院。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南迁。他回到故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并很快与当地的中共党组织...[详细]
徐文礼,云南省宣威县人。1935年参加红军长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先后担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师副政委、政委、师长、副军长、军长、军政委、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曾先...[详细]
徐文烈(1909—1976),又名何坤,云南省宣威县板桥镇大堡村人。父亲为贫农经济水平。8岁入私塾,读满四年,又入板桥初级小学就读。1923年考入板桥高小读书,1924年1月被叔父接入省立曲靖第三师范附属高小读书,1925年6月因家境所迫辍学。 1926年初考入云南省立曲靖第三师范读书,一个...[详细]
殷禄才 (1912-1947) 殷禄才(又名殷国清,号殷骡子),出身农民家庭,幼年读过私塾,父亲早亡。在旧社会,由于遭受国民党区乡政权和地霸的00,逼迫多次搬家,不堪忍受,年满二十岁的殷禄才就有反抗斗争的勇气。1933年7月,殷禄才约几人将高田乡陈正杰的枪拖出六支,开始组织农民队伍。193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