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颎(jiǒng)(?—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段会宗从曾孙,东汉时期名将。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 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才。后入军旅,戍边征战十余年,历任中郎将、护羌校尉、议郎、并州刺史...[详细]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 自幼好学,九岁能文,十三岁诵五经,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太祖郭威自邺起兵入京,范质为避战祸,藏匿民间,后来被太祖找到,时值严冬,郭威脱下外袍给范质披上。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详细]
金日磾(jin mì dī)(前134年―前86年),字翁叔,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 ,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ú)侯。昭帝即位后,他担起了辅佐少主的重任,鞠躬尽瘁,死后被封为敬侯,陪葬茂...[详细]
李暠(351-417),字玄盛,一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是汉李广的16世孙。 李暠少而好学,性敏宽和,为人宽宏大量。他精通孙子兵法,自幼便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经常和吕光、太史令郭黁及同母弟宋繇一起同宿,共同商讨天下大事。后凉末年,李暠被任命为代理效谷县(今敦煌东北)令。在任职期间,...[详细]
蔡戎前(1914-1941),男,山东省乳山人。北平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曾任东海指挥部政委、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纵队五支二团政委等职,在胡巴庄战役牺牲。牺牲时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第2团政治委员。 北平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曾任东海指挥部政委、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纵队五支二团政委等职。 ...[详细]
常承燧(1904~1964),威远县镇西镇人。黄埔陆军步兵学校第三期、陆军大学参谋班毕业。历任连长、参谋处中校参谋、军校教育科长、工兵营长、团长、少将高参、副师长等职。1950年率部起义。 1937年,常承燧随军奔赴战场,参加上海淞沪抗战。1944年初,常承燧在第八军103师任工兵营长...[详细]
常勇同志生平(1915-201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创业者之一,国防科技战线的优秀领导者,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顾问常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12日15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常...[详细]
丛贵珠同志生平(1924-201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浙江省财政厅原厅长、党组书记丛贵珠同志(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22日14时50分在杭州逝世,享年87岁。 丛贵珠同志,男,1924年2月生,山东省文登县人,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详细]
崔嘉鸿同志生平(1930-201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化学工业部党组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部机关党委书记崔嘉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16日9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崔嘉鸿同志,山东省乳山县(今乳山市)人,1930年8月7日出生,1948年11月参...[详细]
崔建民同志生平(1932-201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审计署党组原副书记、副审计长崔建民同志,因病于2010年5月5日1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崔建民同志,曾用名崔汝庆、崔建敏,男,汉族,1932年11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县(现威海市),1948...[详细]
段正元(1864—1940)俗名德新,道号正元,世人谓之段夫子,威远县镇西镇人。十五岁入峨眉、青城闭门修道,得师“先天后天、内圣外王、修治齐平、体用合一”之真传。著《阴阳正宗》十二卷。1912年,段正元在成都办人伦道德研究会,讲《四书》《五经》,发儒学真义,编有《道德发凡》、《外王刍谈录》等。1...[详细]
范洪兴(1871—1966),又名国清,祖籍威远县白鹤坝(今严陵镇平山村)。祖父早年外出谋生,安家建昌(今西昌)。1871年(清同治十年),范洪兴于建昌出生,幼年父母双亡,九岁流落回威远,开始船上生涯。 范洪兴为人豪爽正直,遇事能言敢当。尤怜贫扶弱,疾恶如仇。曾有两位九旬老人,分别跛足瞎眼,...[详细]
傅开阳(1906—1932),学名傅运生,化名傅亚霖、胡俊、蝴蝶,1906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出生于威远县镇西镇梧桐场猴子凼(今镇西镇金竹村一组)。青少年时期曾在荣县、江津读书。毕业后,先后在江津县和荣县的章佳、高山乡等地教书。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以教师职业作掩护,在荣县章佳、威远梧桐场一带创...[详细]
傅品三(1900—1930),又名傅品章,威远县同胜乡人,12岁就读私塾,16岁辍学务农,1928年加入镇西地区农民协会。 1929年春,中共威远县委派刘执中、孔方新到镇西开展工作,常住傅家,傅品三于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担任中共镇西区委及农协会负责人。在他的领导和宣传下,镇西农户纷纷...[详细]
宫保田,字子瑛,乳山市崖子镇青山村人,清同治九年(1871年)十二月出生。幼时曾入私塾就读4年,因家境贫寒,13岁经人介绍赴北京元亨利碓房(米行)当学徒,每天活计就是捣米送货。碓房老板领正黄旗龙票,捣出的米专供各亲王府食用,每逢四、九往王府送货。 当时,清廷大内武林总管、八卦游身连环掌祖师董...[详细]
官淑芳(1942——1979),出生于威远县共华乡(今向义镇)。1957年高小毕业,1959年威远师范校民师班学习,翌年回乡务农。196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公社团委委员、妇女大队长等职,并受各级部门表彰、各种奖励50余次。 1962年秋,官淑芳受公社党委委派去柳...[详细]
韩秉炀(1921—1949),威远县新场人,曾化名韩玉、韩斌。周岁丧父,家境贫困,孤儿寡母,受尽欺凌。1936年,到成都求学。次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队,为抗日奔走呼号。同时,刻苦攻读《列宁主义问题》、《政治经济学》、《大众哲学》等革命理论书籍,思想日趋激进。1939年,考入...[详细]
川大教授──胡素民(1867-1943),名冀,威远县界牌场人。1903年中举,善诗词,著有《自得堂文集》、《自得堂编年诗集》等。1904年任威远县高等小学堂(严陵镇中心校)第一任校长。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勉谕学生。1910年任天津长葫盐茶道尹。后参加同盟会,并辞去道尹职务,任天津《民国报...[详细]
胡驭垓(1883--1911),又名良辅,字驭垓,又作御阶,威远县界牌场人。1907年春入同盟会,于县高等小学堂任教,以灌输革命理想为事,志不容于当道,主张实业救国,男女平等,鼓励妻子陈凤章赴成都求学。1908年秋,胡驭垓与同盟会人员在成都密谋起义失败后,游走嘉定(乐山)、叙州(宜宾)等地。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