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博(1922~2000)定县(今定州)李亲顾村人。1937年11月参加革命,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定县战委会宣传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随营学校学员,冀中军区锄奸训练班学员,冀中军区锄奸部干事,第一二九师冀南军区锄奸部干事,冀南军区直属队特派员...[详细]
赵宏图(1919~1940)完县(今顺平)杨家台村人。1937年底在杨家台村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下半年调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工作,10月到平山县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学习。先后任组长、分队长、团政委等职务。1940年8月18日凌晨,日军进山“扫荡”,抗大二分校全体师生奉命向深山...[详细]
赵建庵(1908~1941)原名赵守乾。曲阳县城东大街人。童年家境贫寒,1925年考入保定大中职业学校,因参加反对 校长的 ,后转交通中学、烈士田中学学习。1926年回乡,任高门镇小学教员、校长。1928年同牛树才等一起创办“城厢临时平民学校”,任董事。1937年10月,被八路军派到唐县开展抗日...[详细]
赵江(1926~1993)原名王肇江。安国西伯章村人。1939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宣传员、勤务员,安国县大队区小队政治指导员、副政委、组织干事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第七十九团一连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独立第九旅二...[详细]
赵金铎同志1926年3月出生于河北枣强县,1944年4月参加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汉二分区京安应县四区工作组组长、十区副区长;湖北安陆县巡店区、会砦区区长、安陆县副县长;河南省总工会财贸工会副主任;河南省建筑工业局党组成员、生产计划处处长等职。1983年11月离休。 赵金...[详细]
赵景华(1912~1941)排行老四,乳名四尔。博野北小王村人。1937年参加农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青救会主任、武委会主任,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3月,日伪在北小王东三里的邓庄安了据点。为了进一步开展抗日斗争,赵景华和他的战友们挨户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同时组织周围十几...[详细]
赵钧(1920~2002)安新小北冯村人。1938年春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心村党支部书记。1938年10月参加冀中四地委党训班的培训。此后,在冀中肃宁县四区委、一区委、二区委先后任保卫委员、文建会主任、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书记。1945年9月起,先后任天津地下军支队政...[详细]
赵路(1925~1994)阜平人。1938年5月在阜平县青抗会血花剧社当演员。曾演出《无名小卒》、《军火船》等剧。1939年9月到完县(今顺平)青救会儿童团任干事。1940年9月调晋察冀边区青救会任文书及儿童团干事。1942年3月入华北联合大学学习。1944年12月调至边区群众剧社任演员和戏剧队...[详细]
赵明升(1920~1942)女。原名赵宝阳。阜平城厢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了抗日斗争。1939年春任阜平栗元铺区妇救会主任,积极组织妇女参加抗战工作。1939年夏季,阜平发生特大水灾,大水冲走了她的父亲和两个弟弟。赵明升利用进城开会机会,回家看望了一下,就返回工作岗位。1940...[详细]
赵鹏飞(1920~2005)满族。易县里仁庄村人。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工作团,先后任易县大良岗区区长,定兴县、龙华县县长。解放战争期间,任冀察行署实业科科长,察哈尔省政府实业厅副厅长,冀热察行署农林厅、实业厅厅长。新中国成立前夕,任北平(今北京)市建设局副局长。...[详细]
赵上交(895~961)本名远,字上交,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以字称。范阳(今涿州)人。他美风仪,善谈论,尤好吟咏。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重。曾到中山(今定州)投奔王都。因有人在王都面前诋毁他,没有得到王都的礼遇。他便南游洛阳,与中官骠骑大将军马绍宏交好。马绍宏领北面转运制置大使,上表任赵上交为判...[详细]
赵少农(1904~1973)保定市区人。是槐茂酱园创始人赵氏的第七代孙。其先辈经营的酱菜,质高价廉,驰名华北,传到他这一代,企业中衰。1942年9月,赵少农另开设永茂号酱园,自任经理。继承祖辈传统经验,努力创制新品种,企业大有发展。曾任保定酱业公会会长、保定商会理事多年。保定解放后,在宣传党的保...[详细]
赵堂(1921~1981)涞水玉斗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赵堂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先后担任本村青年救国会小队长、村青年主任。1939年任五个村的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1940年参加八路军,任平西九团二连副班长。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随部队调陕北编入教导旅第二团,参加...[详细]
赵天秀(1925—1993),祖籍肥乡县小移庄村。中国共产党党员,1939年参加八路军,在部队先后任护士、护士长、军医。1952年转业到曲周县,仍从事医务工作,曾工作于候村诊所、县卫生院(县医院前身),任外科主任、妇产科主任至1986年离休,1993年病逝。 赵天秀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详细]
赵文濂(1805~1889)字鲤门。涞水人。幼聪敏,博学强记,每指某本、某卷、某页、某行,可默诵不忘一字。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举人,初任肥乡教谕。不久,太平天国北伐军抵肥乡,文濂与知县杨树屏加固城池,挖掘壕沟,环以炮垒自守,并招募丁壮500人,抵御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捻军复至,...[详细]
赵文泷(1942~2004)易县人。1961年5月参加工作。196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学习。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员,鞍山广播器材厂技术员、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北京卫星通信地面站筹建处技术组副组长、工程师、组长...[详细]
赵文涵(1796~1868)字海门。涞水人。幼承父训,15岁能默诵十三经。清嘉庆二十年(1815),以诗、古文辞受知于学使吴芳培。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更勤于学,诸子百家之书无不浏览,尤嗜《春秋》、《孙子兵法》,且读博野颜元、蠡县李塨诸书,愈以敦实致用为务,不喜科举八股,故屡次会试不第。二...[详细]
赵文哲(1921~1946)涞水小丰口村人。出身书香门第,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华北抗大干校毕业后,分配到平北抗日根据地半游击区的龙(关)崇(礼)宣(化)联合县第三区任民政助理员。 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崇礼县建制,赵文哲调任县政府财政科科长。19...[详细]
赵羡朴(1870~1957)又名赵崇信。蠡县赵家庄(今赵河庄)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考入县学为生员(秀才)。后经县学保送去北京某学堂深造,在准备科举考试时,恰遇战乱,遂同朋友到山东省邱县教书。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邱县知县。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审理一刑事案件时,因秉公执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