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云(1919~1999)高阳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团排长、连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警备六团、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二旅六团团长,华北军区六十六军教导大队大队长,第一九七师五八九团团长等职。参加了五台、阜平、唐县反“扫荡”战斗和百团大战,曲阳、新乐、石家...[详细]
王效贤,生于1930年。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乐亭县人,汉族。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专业。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外事委员长委员,中日友好协会、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翻译、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处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详细]
王锡疆(1905~1925)又名王仲强。高阳利家口村人,1919年7月考入保定育德中学,五四运动时期与安志成、杨其纲、王斐然等在育德中学组织成立“文学研究会”,阅读进步书刊,探讨新文化、新思潮。 1921年3月,邓中夏到保定传播马克思主义,王锡疆积极追随邓中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初步...[详细]
王星(1906~1941)原名王馨,又名王树晨,字兴坦。河北固安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投笔从戎,在牛驼一带同杨仕武、唐保衡等人组织起抗日武装,自称“红军”,一度攻克牛驼日军据点。1938年2月,他赴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政治、军事三个多月。组织上分配他到地方工作。在...[详细]
王心一(1919~1990)新城(今高碑店)半边街村人。1937年11月参加抗日自卫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新城县抗日自卫军第四大队文书,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文书、通信员,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员、区队长、排长、军教干事...[详细]
王新子(1919~1940)女。望都柳陀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了村自卫队,积极参加站岗、放哨、做军鞋等抗日工作。1940年4月“柳陀惨案”发生前,负责看守惨案制造者耿朝然的母亲和妹妹。王新子除对她们进行教育外,还从家里拿来干粮给她们吃,拿鞋袜给她们穿,以行动来感化二人。4月6日,...[详细]
王锡三(1831~1897)字云阁。清苑南王庄村人。幼年酷好诗书,可端坐终日,被塾师视为奇人。清咸丰八年(1858)乡试中举,以知县职分广东,因侍奉双亲未上任,在家设馆教学。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设招贤馆,闻其名以重礼聘之。 他察政务、考历史,上 书治国安民十项大政方针,均被采纳。光绪三年(1...[详细]
王须拔(生卒不详)上谷(今易县)人。隋大业十一年(615)起义,称漫天王,国号燕,众至10余万人。后北连突厥,南攻河北、山西北部,克高阳(今高阳县东),继攻克幽州(今北京)。后中流矢死,所部归另一起义军首领魏刀儿。一说大业十四年(618)为窦建德所败,逃亡入突厥。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详细]
王亚平,原名王福全,河北人,诗人,曾任黄台路小学(今市北实验小学)教务主任,校长。 1934年,王亚平来到黄台路小学任教务主任。1936年,青岛市教育局任命王亚平为黄台路小学校长。他利用这一机会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强的教育,编写并演出歌剧《红儿历险记》,暗示红军长征的胜利,他还每月编印...[详细]
王一之(1923~2004)曾用名王晓岩。保定市区人。1937年11月参军,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文七队、冀晋党校学习,先后在晋察军区特务团宣传队(光复剧社)、四分区火线剧社、军区抗敌剧社(华北军区文工团)、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从事美术及戏剧工作,历任社员、组长、副队...[详细]
王玉磬(1923~2007)女。原名陈国贤。安新同口镇人。6岁被送至戏班学河北梆子,先学老生戏《走雪山》、《胡迪骂严》、《男起解》等,旋演娃娃生、彩旦,有时也演老生戏,被称“小客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戏班解散,投天津二姐名伶妙灵云。先后同河北梆子演员韩俊卿、银达子搭班唱戏,亦...[详细]
王于畊(1921~1993)女。保定市区人。早年在保定女子师范学校求学时就投身革命。1937年参加八路军,从事文艺创作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副队长、民运工作队队长、区委书记、地委妇委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东野战军一纵队直属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山东新汶矿区总工...[详细]
王玉(1913~1940)女。原名侯志德。高阳河西村人。父早丧,家境贫寒。童年的磨难,使她养成自强好胜的性格。抗日战争初期,县抗日党政机关以河西村为根据地,发动全县开展抗日斗争,王玉受到抗日干部的教育启发,于1938年参加本村抗日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妇女救亡工作。 1940年6...[详细]
王元龙(1903~1969)原名秉钰。原籍四川,迁居保定。其父王春霖,生有五子,元龙行四。自幼好玩戏剧刀 道具并练武术,青年时代成为保定戏剧界有名的生、净票友。1922年,上海名星影片公司成立,元龙被招收为演员,1924年参加大中华影片公司拍摄的《人心》。1925年主演《战功》,并考入中华电影学...[详细]
王玉峰(1918~2001)雄县人。1936年5月参加革命,1937年10月参军,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政治教导员、股长、参谋长、副师长,海军学院副院长兼学术研究部部长,学院顾问等职。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军区营政治...[详细]
王余庆(1879~1919)字兰普。安新端村人。曾在直隶优级师范学堂就读。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二期步兵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留校任学兵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后历任奉军连长,乌里雅苏台驻北京办事处委员,广东混成协第一标教练官,二等参谋官,步二标标统,...[详细]
王玉山(1892~1976)满城岭西村人。人称“果木神儿”。约1940年前后一年的冬天,王玉山在狼牙山老爷沟内发现一棵自然野生的桃树。树上结有青果,遂移至家中嫁接培养,因此树种果实生长期长、成熟期晚(小雪),故名“雪桃”。自此,雪桃成为中国林果的又一个新奇品种(1991年获全国名特稀优产品博览会...[详细]
王玉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廊坊霸州出生年月:1964年3月职位:商业、董事局主席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原天津财经学院)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成就:创建新奥集团王玉锁,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河北省工商联副主席...[详细]
王余佑(1615~1684)本姓宓,字申之,一字介祺,号五公山人。新城(今高碑店)人。他幼有大志,读书识大体。16岁补博士弟子员。初随定兴鹿善继学,后受业于容城孙奇逢,又与茅元仪、杜越、刁包等人为师友,并曾得到桐城左光斗的赏识。 鹿善继、孙奇逢二人为明末北方的学术大师,对王余佑甚为器重,亟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