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夫 [公元1924年-2007年]

  • 陈西夫(1924~2007)安国人。1938年10月在博野县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宣传和机要工作,先后任冀中民军一纵队文书、译电员、干事,在八路军三纵队警备旅政治部宣传队、火焰剧社、武装宣传队任班长、分队长、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吕梁军区前方指挥部...[详细]

陈秀菊 [公元1922年-1940年]

  • 陈秀菊(1922~1940)女。蠡县泊庄东村人。10岁入本村小学,二年级即因生活所迫辍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秀菊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参加了本村妇女抗日救国会,任委员。她虚心好学,积极肯干,连续受到上级表扬,很快升为村妇救会副主任。1939年春,-率八路军一二○师三支队在潴龙河南各村征...[详细]

陈学穆 [公元1905年-1980年]

  • 陈学穆(1905~1980)字育才。定县(今定州)城内新立街人。河北省正定县第九中学毕业后,曾当小学教员。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钻研眼科医术,成绩优异。毕业后,任北平(今北京)启明眼科医院医师,仍好学不辍。1933年后,历任河南省立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西北医学院教授。曾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到...[详细]

陈学曾 [公元1942年-1997年]

  • 陈学曾(1942~1997)保定市区薛留营村人。1966年9月清华大学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198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中共党校研究生毕业。历任太原钢铁公司技术员,保定市计量所工程师、副所长。1981年10月任保定市科委副主任,1983年11月任保定市人民政府秘书长,1986年8...[详细]

陈英 [公元1919年-1946年]

  • 陈英(1919~1946)又名陈增寿。安国海市村人。1936年毕业于县立高级小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英当选为村抗日联合会教育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调安国县一区任财粮助理。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后,境内环境残酷,陈英随一区领导活动在县城附近,...[详细]

陈幼云 [清][公元1879年-1909年]

  • 陈幼云(1879~1909)原名陈兆雯,字幼云。蠡县潘营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考入保定直隶师范学堂。同年秋,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读书。当时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留日学界蓬勃高涨,陈幼云亲历其境,深受影响。翌年暑假返回乡里,倡导和赞助创建乡村小学近百所。光绪三十一年(1905...[详细]

陈宇寰 [公元1896年-1938年]

  • 陈宇寰(1896—1938),冀东抗日联军高志远部副司令。 出生于河北省滦县小陈庄一个贫农家庭。幼年时读过私塾。为人公正,胆大好义,在当地颇有名望,1933年被推举为村联庄会会长。1934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滦县抗日救亡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同年12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华...[详细]

陈淇园 [公元1908年-1978年]

  • 陈淇园(1908~1978)蠡县花园头村人。1929年到北平大学医学院学习,1935年毕业后到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攻读研究生,1937年学成回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淇园走上抗日救国道路,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从事抗日工作。1938年6月,受命组建冀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卫生部,任部长。1938年...[详细]

陈云亭 [公元1842年-1917年]

  • 陈云亭(1842~1917)字登明。蠡县潘营村人。幼年聪慧过人,20岁被录取为生员,入县学,由于成绩优异,很快被录为廪贡生,入太学。他博览群书,精于经史古文、诗词歌赋。他开馆授徒,教本族和邻近子弟读书,教学成绩优良。其学生考进县学为生员的就有陈嘉楷等10人,从事教育的外傅(教师)更不胜枚举。他的...[详细]

陈占保 [公元1969年-1988年]

  • 陈占保(1969~1988)唐县西马寨村人。幼年热爱学习,立志作雷锋式的好青年。1984年8月,他和本村同学陈文凯去拔茄中学路上,看见一位60多岁的残疾老人骑三轮车摔倒在路边深沟里,赶紧扶起老人,将车推上公路,把翻到沟里的日用杂物一件件装到车上。还有一次,他发现一台拖拉机掉下一袋大米,急跑追上拖...[详细]

陈哲 [公元1921年-1981年]

  • 陈哲(1921~1981)原名曹耀辉。安新东马村人。高小未毕业即辍学务农。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及县联社主任。在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残酷“扫荡”的环境中,不怕牺牲,坚持斗争。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发动农民,支援前线。新中国成...[详细]

陈子瑞 [公元1916年-1978年]

  • 陈子瑞(1916~1978)河北武强人。1934年毕业于河北省第六师范学校。1935年任武强县第三高小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担任武强县抗日救国动员会宣传股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任武强县抗日县政府教育科督学。1939年4月任武强县政府教育科科长。1940年6月任...[详细]

陈子正 [公元1878年-1933年]

  • 陈子正(1878~1933)又名陈纪平。雄县李林庄人。自幼好武,得少林拳、翻子拳、岳氏散手、鹰爪擒拿法之精华。擅鹰爪拳,被誉为“鹰爪王”。1918年到上海表演鹰爪罗汉拳,受上海精武体育会邀请,任上海精武体育会副会长。传授鹰爪拳,还先后在上海大学、中国公学、圣约翰大学授艺。1921年去香港精武会传...[详细]

楚昌龄 [公元1884年-1954年]

  • 楚昌龄(1884~1954)字锡九。蠡县北高晃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被清政府拔为贡生,去京师国子监学习。翌年,清政府在保定创办直隶农业专科学校,广招天下举人才子应试,在1500名考生中,他考取第一名。在校攻读6年,潜心钻研学业,尤对农、林业造诣深邃,著有...[详细]

崔挹 [唐]

  • 崔挹,定州安喜(河北定县)人。出博陵安平房,父崔仁师相太宗、高宗,子崔湜相玄宗。崔挹曾官拜礼部侍郎,官至户部尚书。喜贪财利。 崔挹有三个儿子,长子崔湜、次子崔液进士及第后,一个任吏部员外郎,一个任户部侍郎,只有第三子崔涤年方十六,也才华出众,尚未应考。崔挹及其子崔湜、崔液,一家三侍郎,这是稀...[详细]

崔澄田 [公元1915年-1993年]

  • 崔澄田(1915~1993)又名崔夫昂。蠡县崔家庄村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受民间戏曲艺术影响,对老调戏曲产生浓厚兴趣,10岁即参加南宗村老调戏班。教师根据他的身材和嗓音等条件,让他学白脸末(即白脸奸净),在名师教授下,很快学会了十几出戏中的白脸角色。13岁在南宗村首次登台,之后在城乡多次演出...[详细]

崔健吾 [公元1913年-1941年]

  • 崔健吾(1913~1941)女。原名崔秀梅。望都建安村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1933年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文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天津沦陷,崔健吾回到家乡从事抗日救亡活动。9月与胞弟一起参加了冀中党组织领导的满(城)望(都)特区救国动员委员会,负责筹建妇女组织。走乡串村,组织妇女...[详细]

崔洛唐 [公元1906年-1968年]

  • 崔洛唐(1906~1968)易县墨斗店村人。由于交不起地主的租子,逃荒到杏树台村大深山沟里落户。1938年,易县、良岗、杏树台一带成为晋察冀一分区的抗日根据地,崔洛唐和边区农民一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到前线抬担架救护伤病员。1943年春,日军残酷“扫荡”抗日根据地,部队将伤病员分散在各家各户养护,...[详细]

崔台符 [宋]

  • 崔台符(生卒不详)字平叔。蒲阴(今安国)人。中明法科,为大理详断官,校试殿帷,宋仁宗赐以“尽美”二字。熙宁年间(1068~1077),由文彦博荐为群牧判官,授河北监牧使,入判大理寺。当初,王安石定按问欲举法,朝廷官员大多认为不对,只有崔台符赞赏:“数百年误用刑名,今乃得正。”王安石为相时用他,历...[详细]

崔蔚林 [清][公元1634年-1687年]

  • 崔蔚林(1634~1687)字夏章,号定斋,又号玉阶。新安(今安新)人。其父崔九围为清初大儒孙奇逢弟子。崔蔚林少时即喜好读书,学习勤奋。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受学者熊赐履影响,开始钻研宋明诸儒学说。寻升弘文院侍读,晋侍读学士。不久,又转翰林院侍读学士。康熙初年(166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