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继富同志生平(1920-201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顾问组副组长曾继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0月17日1时25分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90岁。 曾继富同志1920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一个贫苦家庭,1934年8月参加革命,1...[详细]
曾俊臣(1888-1964),号正然(原名臣勋,字云安),威远县百胜乡(今东联镇)人。他幼年时,家道中落,寄居自流井外祖父家。9岁进盐井当学徒,20岁派做泸州庄客。1912年,曾俊臣在泸州开始独立创业,自营“荣记粮店”。1914年在泸州开设“大餐楼”酒馆。1920年投资经营“复兴荣”盐号,...[详细]
曾莱,原名曾永宗,化名蓝瑞卿,1899年11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荣县双石镇夏家湾。其父曾贯之是清朝秀才,教过私塾。曾莱在父母的教育下,从小勤劳好学,把人们的贫困饥饿,统治者的压迫、剥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918年他考入荣县中学。在学校,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革命思想得以启蒙。 19...[详细]
曾润百(1902-1928),合江县人。1921年春考入川南师范学校,受恽代英影响,思想进步。次年5月被恽发展为首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同年夏,为反对地方守旧势力对恽代英的破孩,曾经组织领导全校学生进行-和-斗争,直至恽代英获得保释回校。 1924年曾领导该校团员撰写文章、组织辩论会,捍...[详细]
章泯(1906-1975)原名谢兴,四川省峨眉山市人。著名的戏剧、电影导演和电影艺术教育家。1975年2月4日逝世。 918年 入成都第一中学堂。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成都“青柳剧社”演出进步戏剧。 1926年 经萧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 毕业于...[详细]
张涤痴(1885—1930),又名张渺,威远县永民乡人。14岁时,父亲病逝,张涤痴一面在私塾刻苦读书,一面协助母亲挑起家庭重担。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县高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考入四川公立政法专门学堂。辛亥革命胜利后,又考入了四川陆军测绘学校。毕业后,任四川暂编陆军第八师测绘班...[详细]
张汉初(1902~),别号斌,四川巴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后在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毕业,德国陆军大学肄业。后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毕业于黄埔二期以后,在兵站工作,北伐开始后进入野战部队,1939年6月授陆军少将。担任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师长,先后参加第一、二、三次长沙会...[详细]
张家德(1913—1982),四川威远人。193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后先后设计中央大戏院、沙利文舞楼、聚兴城银行等工程。1941年至1949年在重庆开办家德建筑事务所,系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人民大礼堂建设工程完工后不久,调到城市建设部建筑设计院...[详细]
张家和(1883-1960)字节之,威远县镇西镇人。清光绪秀才,善碑匾书法,字画装裱。1909年在成都铁道学校毕业后,从事川路修建工程技术工作,后被刘湘、邓锡候等川军将领聘为幕僚,也曾辗转于乐山、自贡、荣县等地中学任教。所到之处,均以其精湛的书画为人称羡,乐山乌尤寺匾“秋寒来此听江声”、成渝铁路...[详细]
张黎群(1918-2003) 蒲江县中兴场黎坝(鹤山镇九莲村)人,原名黎富敏、黎储力、张佛翔,1936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始革命活动。1937年春(19岁),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8月奉命回四川,组织四川青年救国联合会,动员一批...[详细]
张明秀同志生平(1918-2011) 中国共产党党员,1935年2月参加革命的红军老战士,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明秀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1年6月13日18时45分在瑞金医院逝世,享年93岁。 张明秀同志生于1918年2月6日,四川广元人。出生...[详细]
张守愚(1921~1975),民国10年(1921年)出生,宜宾城区人,原名张志周,化名王愚。 张在民国22年考入叙属联中。民国25年起先后在重庆、南溪当学徒。民国27年,参加“宜宾抗敌晨呼队”和“宜宾抗战剧团”,宣传抗日,募捐资助抗战将士。 民国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大众书店...[详细]
张斯可(1882年—1961年)名再,四川资中人。陆军中将,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川军将领。 曾任四川新军下级军官。1921年任川军总司令和四川省省长刘湘驻北京特派代表,1924年7月25日,授陆军少将衔。1932年任第21军教导师师长,1936年任川康绥靖公署顾问,抗战爆发后任川慷绥靖公署...[详细]
张锡龙,1906年10月24日出生在四川省高县。父辈靠务农为业,仅有3担薄地维持生计,家境贫困。直至9岁,张锡龙才上学。小学毕业后,家里再无钱送他升学。失学后的张锡龙闷闷不乐。父亲张朝用为实现儿子读书的愿望,将维持全家生计的3担地卖给了香炉山和尚。1925年春,张锡龙考进宜宾叙联中学。五卅惨案后...[详细]
张逸民(?-1933),四川省南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曾任红军独立1师参谋长。 张逸民4岁时在南部县立高小读书,参加了李鸣珂所组织的“新文化读书会”。参加了各校师生联合组成的演出团,演出“文明戏”。 1927年,张逸民于南部高小毕业后,考入成都团练传习所。 19...[详细]
张正桃(1918-1981),剑阁县鸯溪乡化林村人。家庭贫苦。他幼年时,父亲被地主逼租逼债,背井离乡,终生未归,母亲也被地主以120吊铜钱卖了抵债,他孤苦零丁,全赖祖母抚养。十二岁时,祖母病逝,家境更加艰难,只得给地主放牛当小长年,后跟人学石匠。他在旧社会苦熬了三十个春秋,深知农民的艰辛。 ...[详细]
赵伯诚,1900年10月出生,四川省渠县土溪镇赵家塝人。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 1933年,红四方面军从陕西进入四川,发动“营渠战役”,解放了渠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看到红军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赵伯诚积极投身其中。同年7月,他被选为乡苏维...[详细]
赵海伶 女,汉族,198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恒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青川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她毕业后返乡创业,短短10年时间,从一家网店转型成为省级龙头企业。示范带动6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牵头与重庆大学返乡青年建设300亩标准基地,基...[详细]
赵慧深(1914~1967),女,四川宜宾人。20年代末,进上海南方大学攻读文科。 1932年,曾任山东省立实验剧院戏剧干事,组织演出了《父归》和《湖上的悲剧》等进步话剧。 1934年夏,在北平参加中国旅行剧团,不久随团南下,首次在天津新新剧院演出了曹禺刚刚写成的话剧《雷雨》。她在其中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