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周(1880—1951),字远昌,原籍广东,自幼家贫,为生计奔波来蒲,开设小纸店谋生。他痛切当时弊政,有志于唤起民众,遂将节衣省食之资,在县北高桥乡创办育才学校,延聘师资,培育人才。 1927年春,陈绍周在当时广东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影响下,同进步教师王尧钦等成立高桥农民协会。4月,中共成...[详细]
陈兴建,1916年12月出生,四川省阆中县(今市)清泉乡东阳村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兴建先后任红四方面军红30军265团和红4军28团重机枪连文书、班长、排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详细]
陈彦衡(1868一1933),四川宜宾人。又名鉴,字新铨,成名后人称“陈十二爷”。他是清未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国京剧音乐家、教育家,被称为“京胡圣手”。 1京胡圣手技艺精湛 陈彦衡幼年随在山东做官的父亲生活在济南,后曾一度在天津客居,1909年起定居北京。 陈彦衡幼时非常聪慧,记忆力很强...[详细]
旦科,男,藏族,1933年出生。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人。主任医师。曾任若尔盖县藏医院名誉院长,现任阿坝州藏医院院长、阿坝州藏医学会理事长、阿坝州科协常委、四川省中医药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 从事藏医药临床工作30余年,善于接受新事物,主张借鉴中医药学的精华,结合传统医学的特点发...[详细]
德格·格桑旺堆,1912年1月出生,西康省德化(今四川省德格)人。藏族。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 德格·格桑旺堆是德格土司后裔。父亲德格·昂旺强巴仁青,是甘孜最大的土司德格家的嫡系,第四十七世德格土司罗追彭措的次子。他有个哥哥,叫多吉僧格。 1943年,德格·格桑旺堆任...[详细]
邓磊 男,汉族,1980年9月生,中共党员,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EICU副主任医师。2012年,他加入了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参与汶川、玉树、芦山地震等伤患救治,并随中国政府医疗队前往尼泊尔开展地震救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担任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重...[详细]
邓绍先(1898~1971),名续成,男,四川省华阳县(今双流县境内)人。自幼聪颖好学,青年时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仰慕新学,崇尚科学,遂立志以科学救国。1916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专攻化学。1919年毕业,任四川实业制革厂技师。1926~1929年,先后辗转于四川南溪、温江,崇庆...[详细]
邓致久(1909-1949),又名邓世群,广安县(今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人。1928年,在上海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 1930年夏,从上海回到四川。是年秋,在广安县立女子中学,以教书为掩护,在师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和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此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担任广安观阁乡长、镇长和中...[详细]
董幼娴同志生平(1920-2011) 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民主建国会第一届监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一至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中央常务委员,民建中央咨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详细]
董仲平(1916-2005),四川蒲江县人。1916年12月21日,出生于寿安镇。成都就读中学期间,深受中共领导的爱国-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1936年8月,参加中共地下党的 组织“成都市学生救国联合会”。 1937年6月,董仲平与张黎群、肖泽宽、付承均、廖仁五位青年至交,经一个多月徒步千里...[详细]
段虚谷,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蓬溪县赤城镇人。少时入塾攻读,塾师赞其敏慧过人。小学、中学各科成绩优异。尤其酷爱文艺、美术、书法,每于课余假日,学画、学书兴趣日浓,基础渐固。1923年中学毕业,考入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1924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专攻山水画,其作品闻名遐迩,人称“...[详细]
段正元(1864—1940)俗名德新,道号正元,世人谓之段夫子,威远县镇西镇人。十五岁入峨眉、青城闭门修道,得师“先天后天、内圣外王、修治齐平、体用合一”之真传。著《阴阳正宗》十二卷。1912年,段正元在成都办人伦道德研究会,讲《四书》《五经》,发儒学真义,编有《道德发凡》、《外王刍谈录》等。1...[详细]
杜晏波,1900年生于四川省阆中县飞凤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出世之时,恰是个严寒的冬天,大雪铺天盖地,父亲杜正生便给他取了个“雪娃”的乳名。 杜晏波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虽把他视若掌上明珠,但从不娇生惯养。五六岁时,他就能干一些家务和轻巧农活。 杜晏波长到8岁时,父亲把他送进本村杜家祠私塾馆...[详细]
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与教育家——杜长明(1902—1947) 杜长明,字镜如,四川蒲江县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他通过研究球形颗粒碳在气流中的燃烧,首先提出外扩散影响燃烧反应的理论,对化学反应学科的早期发展有益。他毕生从事化工教育,参与创办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并长期任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长,为培养...[详细]
杜顺德,号滇光,英文名DuSwunDeho1900年9月4日生于四川遂宁一个贫苦农民家中。他从小学到中学每学期都考第一名,年年获奖学金。1919年自成都华西协合中学毕业。1920年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6年学完7年课程,于1926年毕业,同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会医学博士学位。1926年6月...[详细]
范次希,又名范钧天,1917年8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今内江市东兴区)田家场(今田家镇)赵家坝。兄弟三人,哥哥范长江排行老八,被称为八娃子,范次希排行老十,被称为十娃子,还有一个弟弟范长城。范次希从小在范长江带动下,十分好学,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名列前茅。1934年,以优良的成绩考入成都建国...[详细]
范洪兴(1871—1966),又名国清,祖籍威远县白鹤坝(今严陵镇平山村)。祖父早年外出谋生,安家建昌(今西昌)。1871年(清同治十年),范洪兴于建昌出生,幼年父母双亡,九岁流落回威远,开始船上生涯。 范洪兴为人豪爽正直,遇事能言敢当。尤怜贫扶弱,疾恶如仇。曾有两位九旬老人,分别跛足瞎眼,...[详细]
樊一蘅(1573~1651)字君带。四川宜宾县人。明万历进士,崇祯王年(1630年),迁榆林兵备参议,抗拒李自成义军,有斩获,进按察使。 崇恢十二年招右金都御史,代郑崇俭巡抚宁夏。十六年冬,“用荐起兵部右侍郎,总督川陕军务,道阻,命不达。”不久,南明王朝建立于南京,樊在川节制兵力约20余万,...[详细]
冯化之(公元188l~1926年),字时雨,今金马乡人。18岁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校期间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对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行为深恶痛绝。不久,加入同盟会,和县人吴庆熙、李樾森等在川西各县宣传革命。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与吴庆熙等人发动各地袍哥,组织保路同志军,与清军战斗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