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毅 [汉][东汉益州太守]

  • 景毅,字文坚,东汉后期梓潼人。 景毅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德才兼优,被太守丁羽推举为孝廉。东汉司徒(丞相)看重他擅能“治剧”(有能力处理特别棘手的事务),先后委任作浏阳侯相、高陵县令。他在任职期间重视文化教育,以礼义教化百姓,政绩显著。后迁侍御史(中央的监察官)。这时朝廷宦官专权,以李膺为首的正...[详细]

纪信 [汉][?-前204年]

  • 纪信(公元前?~前204年),字成,西充县紫岩乡扶龙村人。秦末随沛公刘邦起兵,作战骁勇,初升为部曲长,后被加封为将军。史上有“西汉一人”、“功盖三杰”之誉。 公元前206年(汉王元年),在鸿门宴上,沛公于危急之时起身入厕,纪信同樊哙、靳强、滕公等遂乘机护送其安全返回霸上。 公元前204...[详细]

赖心辉 [公元1886年-1942年]

  • 赖心辉(1886—1942),字德祥,清代光绪10年(1886)生于四川省三台县鲁班乡,父亲是小商人,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后在他岳父引荐,在曾伯和(曾秉中,曾德治,字伯和,今中江石笋乡人,云南候补道台,槐轩学派再传弟子,从学李思栋(字松山))门下学习。曾伯和见他大可培养,1907年出任云南省老鸦滩...[详细]

李邈 [三国]

  • 李邈在刘璋时,曾任郫县县长。刘备占领成都后,改任从事,后升任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诸葛亮病卒,后主披麻戴孝“发哀三日”。李邈上疏议论诸葛亮过失,激怒后主,被投进监狱,定罪诛杀。同名人物: 李邈 (?~773) 陕西省西安长安 [唐]...[详细]

李珣 [五代十国][公元855年-930年]

  •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先为波斯人,后家梓州。字德润,五代人。少有诗名,尤工词,是“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先祖是波斯人,其父随唐僖宗入蜀。他生长于梓州(今三台)。少年时代即有诗名,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50余首,载《花间集》及《樽前集》中。其妹舜弦为前蜀主王衍的昭仪...[详细]

梁巘 [清][公元1710年-1788年]

  • 字闻山,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官四川巴县知县。晚辞官,主讲寿春书院,以工李北海书名於世。初为咸安宫教习,至京师,闻钦天监正何国宗曾以事系刑部,时尚书张照亦以他事在系,得其笔法,因诣家就问。国宗年已八十馀,病不能对客,遣一孙传语。巘质以所闻,国宗答曰:“君已得之矣。”赠以所临米、黄二帖。 ...[详细]

廖纶 [清][公元1810年-1889年]

  • 廖纶(1817~1896),字养泉,号橘叟,四川省平昌县江口镇人。 其祖父廖安国、父亲廖元均为清时举人。廖纶自幼敏而好学,才能出众。曾国藩、左宗棠、沈葆祯、李鸿章等封疆大吏先后委其以重任,曾任新阳(今属昆山)、金匮(今属无锡)县令,主办正阳盐务,继任江苏知府、海州(今属连云港)道员。晚年归隐...[详细]

李白 [唐][公元701年-762年,中国古代十大文豪,饮中八仙,唐诗四大家,唐朝诗人,仙宗十友]

  • 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详细]

李勃 [公元1912年-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李勃(1912—1992),原名苟兴阳,平昌县马鞍乡人。6岁半在其二爷办的私塾里读书,9岁开始务农,12岁跟随父亲当“背佬儿”。甲子(1924)、乙丑(1925)年间,家乡遭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为熬过这场灾难,父亲带他到宣汉县板凳垭一小店扒松毛、捡松豆糊口,后来又到矿山背柴,最后回家和母亲一起...[详细]

李长祥 [明][公元1609年-1673年]

  •  李长祥 (1609年—1673年)字研斋,亦字子发,自号石井道人,西蜀夔州府达州人,出身官绅之家,生而神采英毅,喜谈兵。明崇祯甲戌(1634年)中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举进士,入仕于朝。同里薛国观方为首辅,欲引为私人,拒之。明亡后,在抗清斗争中,李长祥与郑成功、张煌言,屡仆屡起,抗节不...[详细]

李福 [三国]

  • 李福,字孙德,三国时期涪县(今绵阳市区)人。蜀汉成立之初,李福任成都令,后又任巴西太守、江州都督、扬武将军等职。由于才干突出,李福得到后主刘禅和丞相诸葛亮的器重,进入朝廷任尚书仆射(掌管朝廷文书的官职),封平阳亭侯。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陕西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病重,后主刘禅...[详细]

李洪度 [唐][公元806年-820年]

  • [唐]李洪度:成都人。蜀人。善道释人物。元和(八o六―八二o)中相国武元衡尝请于大圣慈寺画帝释、梵王两堵,笙竽吹鼓,天人姿态,笔踪妍丽,时称妙手。《益州名画录》 工画佛道人物,名振当时,成都大慈寺、三学院等处有画壁。 李洪度[唐]蜀人。善道释人物。元和(八o六―八二o)中相国武元衡尝请于大圣...[详细]

李升 [唐]

  • 隋唐画家李升 李升:成都人。工画蜀川山水,始得唐张璪山水一轴,凝玩数日,云:未尽善也。后遂心师造化,意出前贤。成都圣寿寺有画壁,多写名山胜境。仁显云:尝于少监黄筌第见升《山水图》,乃知名实相称也。有《武陵溪》、《青城》、《峨嵋》、《二十四化》等图传于世。(蜀中多呼升为小李将军。李小将军乃是思...[详细]

李世明

  • 李世明,男,汉族,1948年3月生,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永明场万家坎人,196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4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196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8年4月至1970年4月为陆军第63军187师侦察-士、文书、班长。1970年4月至1...[详细]

李天洁 [公元1927年-1979年]

  •  李天洁(1927~1979),女,四川达县人。18岁时因反对包办婚姻离家来成都,不久考入四川大学教育系。在川大学习期间,接近进步组织,常参加-。民国38年(1949)5月,--在川大搜捕进步学生,在0地下组织安排下,李疏散离校,先后在双流红石乡、华阳胜利乡农村继续从事地下活动。同年8月,加入党...[详细]

刘伯坚 [公元1895年-1935年]

  • 刘伯坚(1895—1935),谱名永福,号铁侠、铸;国外曾用大野(冶)、毅伯笔名。平昌县龙岗乡人。 伯坚幼年聪颖,七岁入私塾,勤奋好学、尤爱习字,五六岁后即能书写对联,作状词。12岁就读大舅苟俊生执教的“专修馆”攻读经史,又经二舅秉衡(武生)教习拳术,练习气功,骑马射箭,演唱川剧等。 ...[详细]

刘鼎 [公元1903年-1986年]

  • 刘鼎(1903~1986年)本姓阚、名思俊、字尊民,南溪县城人。6岁在县城读私塾,10岁入县立高等小学堂。1917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三中学,两个年级被推荐为学生会会长。在学生中组织“劳工团”,积极宣传“劳工神圣”和新文化运动,组织学生会,积极投身-,组织学术研究会和商学会联合共同-,开展反仇油斗...[详细]

刘光谟 [清]

  •  刘光谟,字文卿,射洪县洋溪镇高石桥(今互助乡岱钦桥村)人。清道光二十六(1846)年出生。方志学家。 光绪元年(1875),刘光谟应岁贡生试,考中第一名,被选,札调省城尊经书院肄业十年,潜心治学,研究经史,自谓“目览三万卷,家藏八百部”,学有所得则札记成篇,积稿1000余纸。治学勤奋严谨,...[详细]

刘光第 [清][公元1859年-1898年,戊戌六君子]

  • 刘光第(1859~1898年)字裴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他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是清末维新派的著名爱国诗人。 祖籍福建省武平县,客家人,四川富顺赵化出生,系清初湖广填四川客家后人第七代。家贫,勤读,于光绪九年(1883)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详细]

刘家琛

  • 刘家琛,1937年生于三台县新生镇。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二级0官。1961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后在四川省高级法院政治处、民庭、办公室、四川省人保组刑事审批组、四川省高级法院研究室工作,曾任科员、-员、科长、主任等职。1982年任四川省锦阳中级人民法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