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璋(1897—1943),字宪廷,四川成都人。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著名抗日英雄,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 1917年投川军,后入刘湘部,历任团长、旅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第二十九集团军出川抗日。1938年,率部参加黄(梅)广(济)战役。1941年升任第一五零师师长。 1943年...[详细]
许建业,四川邻水人,1920年出生。1935年考入邻水县立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进步同学的带动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8月入党,并担任中共邻水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组织委员、书记。1938年底,调到重庆,以天府煤矿白庙子绞车站管理员的公开职业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1941年...[详细]
杨伯恺 (1892-1949) 1892年出生于营山县小蓬乡杨家花园,1917年先到上海求学,后考入北京法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3月,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加入共青团,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回到上海时值“五•四”运动爆发,便立即投入革命斗争。同年秋,回川协助...[详细]
海军原副司令员。 杨国宇同志是四川省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员、排长、译电员等职,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攻”作战,田水堡、山城堡等战役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先后任译电组长、科长,随...[详细]
杨仁富,1930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井河镇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全家九口人挤在两间破烂不堪的茅草棚里。父亲杨达全给地主种田,母亲给地主当奶妈、洗衣、种菜。14岁的生日刚过,杨仁富就背起篓子跟着大人上华蓥山挑石灰下山卖,赚钱养家糊口。1949年12月,广安县解放了,杨仁富丢下石灰担,扛起了...[详细]
杨世荣 (1917.2-1987.9)四川省营山县人,1933年参加了赤卫队,任红九军七十三团宣传员、师当通讯员。抗日战争,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当排长、连指导员,1938年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组织干事,1942年任三八六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三八六旅十六团总支书记。1943年,他调任决...[详细]
杨遇春(1760-1837) 清代嘉庆时将领。字时斋。四川崇庆州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中武举人,次年拣选入伍。后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及贵州、湖南苗民起义,深受福康安的赏识。嘉庆二年(1797),开始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为经略大臣额勒登保所倚重。五年,以提督率军...[详细]
阳自碧,1918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现巴中市恩阳区花丛镇)。 1933年夏天,红四方面军来到阳自碧的家乡,同年8月参加红军,初在川陕省少年先锋队指挥部作识字排长,1934年春调到通江城区少先队大队部作文书,不久又调任游击队文书,同年8月加入共青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详细]
严震(724~799年),字遐闻,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人。安史之乱时,以家财助唐军,被授州长史。严武镇西川,署为押衙。后山南西道节度使,奏为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刺史,以母丧罢归,复起本官,充兴、凤两州团练使。在任为政清廉,兴利除害,四方称颂。建中年间(780~783),剑南黜陟使奏报严震的政...[详细]
尧茂书,1953年4月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一个工人家庭。他从小生活在长江边,5岁时,望着看不见头尾的长江,问爸爸:“这水从哪儿来?流向哪儿去?”爸爸说:“这水从很远很远的雪山上来,流到蓝蓝的东海去。古老的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条龙啊!”小茂书对爸爸说:“我长大了,要沿江走到东海去,从龙头走到龙尾。...[详细]
叶明 原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 叶明同志是四川省成都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川陕苏区少共省委委员、苏维埃政府委员,川陕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陕南...[详细]
尹昌衡(1884—1953),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四川彭县(今彭州市)升平镇人。曾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教习(相当于校长)、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长。1911年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调集2000余人生擒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并在成都皇城坝公审赵尔丰,当众尽斥其罪,并令部下将赵尔丰当场诛于...[详细]
袁石生,1967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康定县炉城镇跑马山下一个藏族之家。他小时学习努力,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经常利用上学前、放学后和节假日,带领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同学去电影院、百货公司打扫清洁卫生,受到单位和学校的表扬,被评为“三好”积极分子。生活上,他衣着俭朴,从不乱花一分钱,艰...[详细]
袁异波,男,1993年2月23日生,四川自贡人,2012年12月入伍,共青团员生前系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某摩步旅3营汽车排一班驾驶员,上等兵 。 “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个都成了黑娃、泥人,累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就睡着了,袁异波想着自己多干点。” “别的战友一天送水5趟,他至少要跑7趟,下山都是一路小...[详细]
余红模,又名淑范,笔名一弘、耿恒,原籍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1932年出生于昆明。1950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就读于贵州省民族干部训练班,西南民族学院第一期,毕业后留校工作。1956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五年制本科)读书;1961年毕业后在贵州大学历史系、贵阳第六中学教书。后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详细]
余文涵,字复源,乳名学成,名润如,笔名惠波、大涛,1918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长宁县开佛乡一个地主家庭。弟兄六人,余文涵居长。 余文涵儿时由母亲罗氏教识字,读小学时即显露出超常的天赋。在一个大雪冬夜,师生围炉烤火,校长问有何感想,余文涵沉吟片刻即抢先口诵四句:纷纷风雨雪花飞,弟子从师把火围,促...[详细]
于渊,名光藻,号邦畿,1891年出生在四川省射洪县广兴镇于家坝一个佃农家庭。只读过一年私塾,少年时给地主当过佣工,在涪江边拉过短转船。成年后,身高体壮,性情爽直,富有反抗精神。1914年因把一点粪水溅到一豪绅身上遭其打骂,在忍无可忍时,抡起扁担回击了豪绅,惹下“大祸”,无法在家立足,-到军阀部队...[详细]
余子俊(1429~1489年),字士英,明代大臣,青神(属今四川省)人。余子俊于景泰二年(1451)举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在户部十年,以廉洁、干练著称。 天顺初年(1457),知西安府(今陕西西安市),在任六年。他刚到任时,遇到年馑,就当机立断开仓,用十万石粮食赈贷,让受贷者分期偿...[详细]
曾福兴,1951年4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平武县。1971年5月参加工作,1974年4月从平武县平驿铁厂选调到平武县-工作,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任平武县--队副政治指导员,1985年任政治指导员,1989年2月任副局级侦察员,同时任局党总支委员,1993年1月被授予“三级警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