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德,男,汉族,1897年3月20日生,重庆长寿人。1949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青年时代深受“五四”思想影响,后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1923年应约到北平《国民日报》当,1924年毕业于北京国立法政大学。1925年在成都法政专科学校讲授新闻学,并任《新川报》总。1927年任重庆大...[详细]
陈其祥,男,汉族,重庆忠县人,1913年1月生,1933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至1933年11月任四川省成都市共青团南区工委书记;1933年11月至1938年1月被捕入狱;1938年1月至1942年3月在陕西青干、陕北抗大学习;1942年3月至1946年...[详细]
陈淑梅,女,汉族,1956年1月生;李其云,男,汉族,1956年1月生。二人系夫妻,均为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六顺花园居民。 2013年,陈淑梅和李其云的独子意外身亡,欠下67万元债务。两位老人强忍悲痛,替子还债。4年来,老两口起早贪黑,共做手工馒头、包子约50万个,一分一厘攒钱,用辛劳和汗水...[详细]
四川巴县人。清末举人。曾任知县、知府等职。1912年四川军政府成立,充顾问。旋改任参谋处参议。后依附袁世凯,任川西观察使。1913年因镇压“二次革命”,升四川民政长,次年改巡按使。1915年去职。同年(公元1615年)去世的名人: 沈鲤 (1531~1615) 应天书院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详细]
陈星银,男,汉族,1967年7月生,重庆市丰都县虎威镇同心村村民。 陈星银是一位失去双臂的残疾人,面对卧床不起的老母亲,他用嘴衔起饭勺给母亲喂饭,悉心照顾母亲生活起居,演绎着别样的孝老情怀。 陈星银7岁那年,不慎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双臂。两个姐姐出嫁,父亲和哥哥先后撒手人寰。面对几近被击垮的...[详细]
仇小豹(1947.12—),学名仇钧,相声、喜剧演员,重庆市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现任重庆市故事家协会主席、重庆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政协渝中区第九、十、十一届委员。 1973年拜师侯宝林三弟子杨紫阳,开始从事相声艺术。197...[详细]
戴成富,男,汉族,重庆綦江人,1921年11月生。1933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2月至1935年10月任红一方面军战士、通讯员、勤务员。1935年10月至1937年8月陕甘宁边区、陕西红军总司令部供给部勤务员。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山西五台八路总供给...[详细]
戴坤忠(1898-1930)中共先驱。1917年,考入江津中学。“五四”运动中,和聂荣臻等一起积极参加江津青年学生-的爱国活动。1920年,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次年,同傅汝霖等赴法,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莫斯科红军学院学习。回国后,在湖北洪湖地区工作,历任湘鄂西红军大学分校教...[详细]
邓后炎,1912年生,重庆万盛人,1945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3月加入-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民革中央原中央委员、民革重庆市委原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享受按副省(部)级标准报销医疗费待遇,因病于2016年4月9日逝世,享年105岁。...[详细]
邓茂亭(1900—1990),字享荣,大宁县东溪(今大同乡)人,著名老中医。县第二、三、四、五、六、八届人民代表,县政协第一、二届常务委员,第三届县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巫溪县分会名誉理事长。 邓茂亭出生于中医世家。8岁起即边读私塾,边从父学医。熟读中医经典医书、药典,并用之于临床,医技...[详细]
丁明久是城口县高观镇东升村5社人,现任河北遵化市北方矿业公司项目经理。丁明久出生贫寒,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一家8口人都住着窝棚,1986年,19岁的丁明久带着自己割漆卖来的钱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先后辗转于河北、山西等地,搬过砖、下过井。1989年,丁明久开始到山西、河南从事采矿业,他凭着自己吃...[详细]
董启翔,曾用名董启容、董平沙,女,汉族,1915年3月生,重庆人,1932年冬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武汉二中学生会主席,与吕骥、张庚、陈荒煤成立“剧联”武汉分盟,任负责人。1933年在北平任共青团区委书记。在天津被捕。出狱后先在河南焦作煤矿搞工人运动,后到河南杞...[详细]
段竹馀,男,汉族,重庆人,1919年10月生,193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至1943年6月先后在民族革命大学、延安抗大三分校六期九队学习,历任留守兵团供给部秘书、财政科副科长,西北土产公司会计科副科长。1943年6月至1945年12月在边区政府政策研究...[详细]
杜攻,男,汉族,1928年2月生,重庆永川人。195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肄业。1946年在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学习。1948年11月在中共中央外事学校学习。1949年4月任天津市外事处侨务科科员、副科长。1956年11月任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三等秘书,外交部第一亚洲司综合处副处长。1969...[详细]
方联海,男,汉族,1939年10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三合社区居民。 “采药赠乡邻、赊欠不记账。”他恪守家族只卖“良心药”的祖训,把古镇世家九龄堂药铺12代人、360多年来“坚守信义、诚心助人”的好家风接续传承,成为以诚立身、以诚传家的典范。 方联海15岁那年,一个外地人在中...[详细]
冯镇峦(1760—1830),字远村,清重庆府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人,嘉庆后期曾在四川汉源作过学官。少习儒业,从学于舅苟桓诸乡贤,勤谨深思,究心经史,好客喜游,耽于吟咏。以诗古文词见称于时,与同邑张乃孚、杨士鑅、彭世仪齐名,号“合州四子”。乾隆五十七年(1792),以诸生中式乡榜,数上公车不第...[详细]
傅汝霖(1896—1930),字雨苍、沐波。江津县梁家乡人。一九一四年考入江津中学中6班学习。 民国八年“五·四”运动时,与聂荣臻等积极参加江津青年学生-的爱国活动,被斥令退学。是年秋,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次年,同冉钧、戴坤忠等赴法。在法国参加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在中央红军工作。一九...[详细]
傅翼(1888—1952)字西屏,重庆酉阳人,土家族。陆军中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生于1888年3月8日。曾任彭县教育局局长,1931年任第21军3师参谋长,1935年夏任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教官,1938年6月任第78军新编15师少将副师长,出川参加抗战,1939年3月代理师长...[详细]
甘祠森,原名永柏。1914年生,四川万县人。1935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银行系。1937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任民生实业公司经济研究员、会计主任,重庆大学、求精商学院教授。1944年任《中国学生导报》发行人,参加筹建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任总会理事。1945年参加筹组-同志联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