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云武(1911—1985) 四川省奉节县青正乡龙水村人。11岁学裁缝,1930年10月被国民党拉兵。次年,在湖南河凤县五里墙战斗中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四师,在师部当通讯员,后在军部便衣队、监护队当战士,转战湖南、湖北。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七师二十五团五连二排长,...[详细]
刘安恭(?~1929年) 刘安恭,四川省永川县人,生年不详。 安恭早年在旧军队当过团长,后赴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由中国共产党-派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工作。1929年春夏,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期间,他先后担任过红四军临时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第二纵队司令员。当时,他对红四军-表...[详细]
刘家义,男,汉族,1956年8月生,重庆市人。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审计师。 1980年2月四川省财政厅监察处办事员。 1984年12月起先后任四川省审计局二处副处长、综合处副处长。 1988年12月任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干部。 ...[详细]
刘园园,本名刘园媛,1980年9月10日出生于重庆,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 。 1997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府河人家》,自此开始演艺生涯。1999年,被张国立选0演古装历史剧《康熙微服私访记3》 。2001年,凭借主演家庭伦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胡妮娜一角崭露头角 ...[详细]
冉隆发,1930年生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古乡景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冉隆发自幼朴实憨厚,为人正直,读书发愤,干活卖力。由于家庭生活所迫,他12岁时就离开私塾学馆,弃学从事家务劳动,帮助父母看牛、打猪草、喂猪等,有时还帮助推豆腐、烤豆腐干,再到铜鼓场上去卖,换回粮食供全家糊口。 ...[详细]
冉泽 (1912—1997)四川省江北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磁县独立三大队中队长,十一旅三十一团营长,陕甘宁警备第一旅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嫩江军区司令部作战科...[详细]
谭仁贵,1938年生于四川省南川市(现属重庆市)土溪乡兴开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在学校读书期间,因品学兼优多次获得学校奖励,先后担任少先队中队长、班长。小学毕业后,回乡担任兴开村农民识字班辅导员,为扫除农村文盲,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勤奋工作。在教学中,谭仁贵针对学员年龄差异大...[详细]
陶敬之,又名陶叔琪,1913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重庆一个店员家庭。30年代初,陶敬之在京沪求学时,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上海商学院毕业后,1935年秋陶敬之回到重庆,经同学温田丰介绍,进《商务日报》当记者,在副刊版与王达非合编《国际时事周刊》。后来他又在《商务日报》本市版“公共园地”(服务版)...[详细]
王良(1905~1932年) 王良,四川省綦江县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1926年入黄埔军官学校第5期学习,在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等中国共产党党员引导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 大革命失败后,王良参加了毛泽东...[详细]
王朴,又名王兰骏,1921年11月27日出生在四川省江北县仙桃乡一个富裕家庭里。他自幼勤奋好学,深受历史上爱国志士、革命先驱伟大精神的熏陶。中学时代,王朴目睹国家忧患,民族危机,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为此博览群书,尤其热心阅读党报党刊、马列著作。他从《新华日报》上先后读到了毛泽东的《论持久...[详细]
汪石冥(1900—1928),四川省南川县人。1922年初,考入南京大学读书。1926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在汉口罗家墩小学任教,并在泰安纱厂、申新纱厂等工人区域进行革命活动,建立支部,开展1927年底的年关斗争。后调湖北省委军委工作。1928年3月...[详细]
王英,又名王明福,1925年7月生于重庆市巴县龙凤乡(今九龙坡区金凤镇)一户贫苦市民家庭。全家靠父亲给人烧水烟维持生活,后其父患精神病,因无钱医治而过早去世。 王英童年仅读过几天书。他为人忠诚,有强烈的自尊心,不甘受他人欺侮。因生活所迫,王英8岁时就到磁器口一家猪毛厂做童工。12岁时他又到磁...[详细]
万涛,又名万铁民、万诗楷,化名王德,土家族,1904年诞生于四川省黔江县(今属重庆市),家境颇富。少年时入私塾读书。1920年进入县城高等小学堂。1923年7月,赴重庆求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重庆 负责人张锡畴等积极参加 、平民社的革命活动。1926年转赴上海,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党中...[详细]
夏首勋(1890年—1969年)号仲实,四川江津人。陆军中将,保定军校第一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历任川军第3师6旅营长、支队长,暂编第10师19旅团长、20旅旅长。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4军第3路司令,1928年10月任第24军3师师长,1935年任四川省第11区行政督察专员。19...[详细]
徐泽贵,1954年6月出生在四川省云阳县清水乡一个农民家庭。很小时父亲就病逝了。兄弟姊妹多,11岁时他就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1976年3月,徐泽贵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干一行爱一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叫他当机枪手,他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射击技术;叫他当炊事员,他刻苦钻研烹调技术,种...[详细]
杨国良,又名杨国亮,1928年生于重庆市大足县回龙镇一雇农家庭。他18岁帮人当长工;1949年秋被国民党军拉壮丁,当年12月在成都被解放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十二军第三○一师九十三团三营补充连当通讯员;1950年3月调九连,在剿匪中荣立一等功,同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详细]
杨克明,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县(今属重庆市长寿区)。1925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受中共四川省委军委派遣,在涪陵、丰都、石柱等县组织农民-,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4月,参加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组建工作,先后担任游击队副队长、中队长。1932年夏,任中...[详细]
杨太平,1947年9月出生在重庆江津一个农民家庭。1966年10月杨太平告别家乡,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杨太平在部队最喜欢唱的一支歌,就是《基建工程兵之歌》:“我们是光荣的基建工程兵,从内地到边疆,从南方到北方,遍地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对于基建工程兵这个兵种的内涵,当时的杨太平并不知道,...[详细]
杨星春,1935年2月生于重庆市綦江县永新镇垭口村。由于家境贫困,杨星春仅在本保国民学校读了五年小学即失学,随母亲吴克书、大哥杨星荣、二哥杨星成过日子。他从小勤俭朴实,帮助家庭割草喂牛,做些杂活。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中国人民立即投入抗美援朝的运动。杨星春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