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斌(1907~1946年),革命烈士,乐罗村人,1907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因家境困窘,辍学回家帮助父母。在村里,常和进步青年陈明纲等对士豪劣绅、恶霸地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国风、林吉进等回崖四区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建立党组织,颜斌在他们的教育和影响下,...[详细]
羊城高(1918~1941),又名石芬。洋浦墟人。1936年在儋县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儋县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以儋中(现新州中学)抗日宣传队为基础,成立儋县抗日武装宣传队,他毅然参加,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1939年4月,日军侵占儋县,并纠集在儋县的大部分日、伪军,进攻翰苑村。...[详细]
杨德春(1935~1987),曾用名杨德椿,万宁县万城人,1950年7月于万宁县初级中学毕业后,参加海南区暑期学习团学习。1950年8月至1953年,先后参加澄迈、陵水等县的“八字”运动及土地改革运动,任土改组长。1953至1954年在中共海南行政区党委办公室秘书科任干事,1955至1956年8...[详细]
杨家冕(1773~1856),又名廷冕,别号庶农。会同太平都白银村(今福田镇)人。幼读乡塾,好学深思,颖悟善记。清嘉庆十六年(1811)县试,名列前茅。道光十六年(1836)恩科进士。十九年,署大庚县知县。为官清廉,惠人和。后改授惠州府教授,其德宇渊深,学有根柢。咸丰三年(1856),主讲琼台书...[详细]
杨儒楷(1923~1967),北坡港尾村人,10岁在港尾村私塾读书,1939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被命为港尾党支部书记,同年5月被派往“抗日军政学校”受训。1944年10月任万宁县一区区委书记,兼任仁德乡乡长。1945至1948年,任万宁县二区总支书记兼县 部长。1949年6月任“中国新...[详细]
杨绳苕(1919—1983)感恩县感城镇(今属东方县)感城村人,幼时在私塾读书,1934年至1936年,在感恩县第一高小学校就读。1942年,参加了“青抗会”,并被选为该会主任。在此期间,冒着生命危险为琼崖独立队兵工厂送去两个大铜鼓,解决了兵工厂原材料的困难。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详细]
颜广贤(1920—1990年),乳名初庆,昌江县乌烈镇道隆村人。少时读过私塾,后因家境贫穷,于1936年12月失学回家务农。1939年参加抗日宣传,参加组织“妇女抗日救国会”、“农民抗日救国会”等。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4月至1943年11月任昌二区交通站站长;1943年12月...[详细]
杨文贵(1927—1996.3)曾用名杨天祖。海南省三亚市藤桥镇人。黎族。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民国35年(1946年)担任过民主政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中南民族学院学习。1951年后,历任保亭县南山乡委员,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审判员、副院长、院长,副书记、书记,县革委会副...[详细]
杨祚兴(1822~1904),福田镇人。乡试不第,入梨园习戏,能编能演。主演《秀才挑柴》一戏,讽刺科举时弊,被地主豪绅拿捕,押送县衙问罪。知县审问之时,杨以唱戏作答,辩解有理。知县赞其才华出众,当堂宣布无罪,并设宴款待。杨善演丑角(杂脚)戏,乃清末岛内八大名丑之首。编写剧本有《大爷落院》、《秀才...[详细]
羊志雄(1925~1986),松鸣乡新地村人,三亚市政协主席。出身贫苦,少孤,仅读三年私塾就辍学。1945年8月参加革命,任征收员,负责税务、粮食征收工作,并当了爱国后备队文化教员。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到“琼纵”军政学校学习,年底任“琼纵”第五总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直至海南解...[详细]
颜任明(1898~1953年),乐罗村人,颜任光博士胞弟。少年失去父母,依靠继母抚养,但求学之志颇坚,经常求教于塾师,且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博乡人怜爱。后逢其胞兄考选留美,喜获族会津贴,进入高小读书。毕业后又遇其姐夫从国外归来,传授英文、代数,得以第二年考入琼群华美中学插读,次年考取国立北京大学...[详细]
颜瑞粦(1925~1993年),世界著名电子、电器工程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乐罗村人。1925年11月29日出生于上海,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原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私立海南大学校长颜任光博士次子。自幼聪明好学,尤其对无线电方面的知识有特别的爱好,自制过无线电接收机等智能玩具。读完中学后,考入...[详细]
颜绍禹(1899~1940年),乐罗村人。1923年考入广东省立番禺师范,毕业后,在乐罗二高、黄流三高和感恩县五高任教。日军侵琼,颜绍禹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当时,崖县国共两党合作,他借此机会成立崖县抗日游击队,拉开了崖县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颜绍禹是游击队指挥部成员。1940年2月,在佛罗昌厚村...[详细]
叶虎(1905~1989),原名叶必文,万宁县港北盐墩村人。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盐墩乡农民协会委员,中共盐墩乡党支部书记,万六区委委员,组织和领导过盐墩乡盐民 。1929年冬赴马来亚,加入马共并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被英殖民主义当局驱逐出境,回到家乡。1937年6月跟上级党组织取...[详细]
冼永驹(1919~1944年),出生于佛罗村一个贫苦的家庭。幼年丧父,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过着贫困的生活。童年在佛罗小学读书,1938年考上琼西中学,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立志投身革命。1939年日敌侵占海南后,毅然参加革命,积极为党工作,于194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的委派,打入佛罗日敌伪维...[详细]
游济(1896-1928)乐会县人,陵水县工农红军干部学校校长。少年在乐会县小学读书,后升入府城琼崖中学学习。1921年到黄埔军校学习,是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1927年回琼崖参加武装斗争。同年11月随徐成章率领的东路红军来陵水协助组建县苏维埃政府。12月初,陵水工农红军干部学校在陵城镇成立,任校...[详细]
曾关东(1920~1986),汉族,南坤镇加榄村人。幼年在南坤小学读书。194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5月,被选派到澄迈县共产党办的学习班学习,结业后在藤南乡搞地下工作。1946年2月任藤南乡乡长。是年,国民党四十六军对琼崖纵队进行-围剿,中共琼崖特委和琼纵司令部由澄迈县向琼山六区政府驻地(合口村)...[详细]
曾开,1615年生,字公实,号泰阶,明举人,中和镇水井村人。父廷策(岁贡)。其生性颖异,智力轶伦,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援笔立就,尤工于诗。1633年(明崇祯六年)考中第三名举人(时19岁)。平生待人和蔼,办事果断,思路敏捷,遗诗200余首。曾编修《儋州志》三卷,惜早已失传。 来源:中共海南省党...[详细]
曾庆松(1930~1986),海南作家协会、记者协会副主席。温泉镇人。小时家穷,靠母亲节衣缩食供其上学。1951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南方大学就读。1953年后,任海南日报社记者、、采访组长等职。1979年,调往南方日报社,任采通部副主任兼海南记者站站长。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卓有成绩,在中央、省和地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