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青 [公元1917年-1943年]

  • 孙维青(1917~1943年)又名孙家清,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创人之一,出生于梅山镇梅东村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夏末,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梅东党支部建立,任书记。在崖县中学读书期间,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到农村、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道理。 1939年2月1...[详细]

孙毓雄 [公元1915年-1942年]

  • 孙毓雄(1915~1942年)字仲家,梅山镇梅东村人,出生于一封建地主家庭。自小爱好读书,曾在姐夫黎茂萱处阅览了许多进步书刊,受到了熏陶,对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有所认识。在姐夫的影响下,开始信仰共产主义,拥护孙中山“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能够背叛封建地主家庭,走上革命道路。1936年加入...[详细]

孙亚九 [公元1921年-1950年]

  • 孙亚九(1921~1950年)女,出生于梅山镇梅东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7年春,在其堂哥孙维青的教育和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参加妇女抗日救国会,利用唱山歌、讲故事的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上平民夜校,成为梅山地区第一批妇救会员之一。1940年秋冬,任乡妇女主任期间...[详细]

孙有华 [公元1918年-1945年]

  • 孙有华(1918~1945年)梅山镇梅东村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小学就读于五高学校,1935年临近毕业时,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接触上级党组织派来崖县工作的林茂松、刘秋菊、叶云夫等领导人,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7年7月,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深入,崖县委领导相继到梅山发展党组织开展救...[详细]

孙元度 [清][公元1824年-1856年]

  • 孙元度(1824~1856年),字玉臣,黄流村人,岁贡生。天资聪明,勤奋好学,16岁为秀才,20岁以品学兼优升为廪生,22岁被选送琼台书院读书。时琼州知州林仙龄、判军黄仙槎、巡道方伯、江国霖,曾先后到琼台书院视学。查到课卷,皆称赞是有为之士。琼台书院毕业后在崖州鳌山书院当助教。在此期间,饱览家乡...[详细]

孙珠江 [公元1913年-1983年]

  • 孙珠江(1913~1983年)原名孙毓水,出生于梅山镇梅东村。1927年秋考入崖县中学读书,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农运活动,假期回家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发表后,共产党员陈英才回崖城恢复党组织活动,孙珠江经陈英才和黎茂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崖城、保港、梅山一...[详细]

孙毓滋 [公元1892年-1976年]

  • 孙毓滋(1892~1976年)梅山镇梅东村人,中医世家出身。1928年就读于广州中医学校,1931年毕业后回家乡与其父开设“杏林春”中药店。在行医中,以济世为本,悉心诊治,不计报酬。1935年,崖县梅山“天花”流行,孙毓滋主动联络同行挨家逐户给患者治病,不取分文。使梅山的“天花”得到及时控制。抗...[详细]

苏文卿 [公元1882年-1967年]

  • 苏文卿(1882~1967),又名秀纬,温泉镇山潮村人。国子监生。民国初,在琼东、乐会、陵水等地行医。抗战胜利后,在嘉积“善馀园”药材铺当坐堂医生。毕生致力医经,精通古典医学,对内、妇科研究有较高造诣,尤其对妇科危病急症有起死回生的独到之处。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慕名求医者众。1953年经中央...[详细]

苏秀谦 [公元1910年-1951年]

  • 苏秀谦(1910—1951)又名阿培,感恩县感城镇(今属东方县)感城村人。家里有钱有势,自幼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少年时无心读书,放荡不羁,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前后娶过五个老婆,过着嫖, 俱全的寄生虫生活,时常仗势欺人,为地方人士所不齿。三十年代中期,感恩县统治者把苏秀谦拉...[详细]

苏直明 [公元1914年-1979年]

  • 苏直明(1914~1979),又名直平。万宁县北坡溪边村人,30年代于琼海中学(现海南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当小学校长。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乐万县民主政府秘书,北大乡委员、乡长、万三区委员、万宁县民主政府秘书等职。1946年主持创办万宁第一所革命根据地小学——北大小学兼任校长。1950至...[详细]

谭伯棠 [公元1900年-1950年,革命烈士]

  • 谭伯棠(1900—1950年),又名荫垣,临高县附城镇(今临城镇)洋勋村(已废)人。伯棠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小跟随父亲在县立第一高小学读书,毕业后考上琼崖中学。1918年,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 斗争,担任琼崖国民义勇军第四支队司令王贻堃的秘书。曾参与驱逐盘踞临高和府城的桂系军阀蔡炳寰部的战斗。...[详细]

唐丙章 [清][公元1837年-1908年]

  • 唐丙章(1837~1908),原名乃钦,字典初,清举人,松鸣乡才根村人。自幼天赋颖异,博览群书,潜心钻研,而博古通今,落笔成文。但为文急于求成,缺乏警句,屡试失利,尔后每一构思,推陈出新,独有见地,且深入探讨。于是,1882年(光绪八年)中举(第19名),为南方各省考生之冠,驰誉文场。后又几次上...[详细]

唐焕章 [清][公元1806年-1860年]

  • 唐焕章(1806~1860),字文思,号朴斋,万宁北坡南福村人。少年天资聪颖,勤学苦练,10岁作诗文,擅于书法。清道光十七年(1837),广东乡试中第24名举人。曾先后掌教琼台书院、万阳书院、温泉书院。治学严谨,爱惜贤才,学子遍布琼崖各地。学问精深,文章纯正,县里官绅寿文、像赞、墓志、碑坊、祠堂...[详细]

唐绢 [明][公元1426年-1435年]

  • 唐绢原籍琼山县东厢攀丹村,祖父于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迁居澄迈县曾家西部(今属瑞溪镇)巷头村。天顺六年(1462年)壬午科举人。成化五年(1469年)己丑科进士,名列3甲73名,任江苏省江阴县知县。他在任上仁慈廉洁,对违法者主张重训导,轻刑罚。御史诬奏其超越职权,独断专行,治理无力...[详细]

唐冕 [明]

  • 唐冕生卒年不祥,字元瞻,琼山东厢(今海口攀丹村)人。少年诗人。幼游郡学,治举业,旁通诗辞,句多惊拔。叔父善继见他书桌上有《唐诗》,即指《过华清宫》、《漂母墓》二诗,责之和。冕援笔立就。善继大惊,称赞说:“写得-唐诗!”冕有《野水》、《春草》之作。年仅二十岁就去世。他的《和过清宫》诗:“塞风吹雨杂...[详细]

唐天祥 [公元1900年-1939年]

  • 唐天祥(1900~1939年),九所落马村人。出生于黎族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为使家乡人民安居乐业,动员和组织群众制定乡规民约,维护乡村治安。其时,部分村民因生活所迫,夜间结队抢劫崖县梅东村10多头耕牛。他得知后,劝阻,教育村民把10多头牛交还梅东村,受到群众拥戴。1930年,九所区十所村大地主...[详细]

陶世民 [公元1915年-1945年]

  • 陶世民(1915—1945年),又名文光,昌江县英显村人(今东方县辖)。中共昌江县委早期领导人之一。学生时代,受到刘开汉等人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爱群社”,同进步青年学生上街--,呼喊反帝反封建口号。1936年6月,陶世民考取广州光华中医学院。后来,由于水土不服,患了脚气病,中途退学回家。...[详细]

田巨生 [公元1853年-1915年]

  • 田巨生(1853~1915)别名鸡旦生。海南澄迈县金江镇白鸽洋村人。为清末民初琼崖著名琼剧演员。 他从师学艺9年,琼剧艺术造诣颇深,擅文戏,也善武戏,声色宜人,表演逼真,做功细腻,唱功超群,具有“高声醒嫦娥,微音入龙宫”的美誉,在岛内外和东南亚各地均享有盛名。平生所获的奖金、奖品很多、仅金牌...[详细]

童光富 [公元1921年-1948年]

  • 童光富(1921~1948)海南澄迈县太平乡强朗村人。1936年考进澄迈中学就读,次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1940年入美合抗日根据地“琼崖抗日公学”学习,“美合事变”后,在澄临办事处任文书。 1942年调入第四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提拔为中队长。1943...[详细]

妚歪三 [公元1899年-1949年]

  • 妚歪三(1899~1949)原名吴以珍,琼北匪首。海南澄迈县第三区安仁乡(今属琼山县)美城村人。因讲话时嘴巴歪向一边,外号叫妚歪三。 妚歪三11岁进私塾读书,性格暴躁,蛮顽不羁,经常打架逃学,16岁弃学回家。开始纠集好吃懒作之徒,昼伏夜行,偷鸡摸狗。1927年夏,伙同吴以博、吴以德等人在儒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