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茂(1919—1977年),乳名义祥,化名运贞。昌江县海尾镇白沙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生性屈强,勇敢机智,1942年4月的一天,李芝茂和符映星等7名常备队员在羊礼带领下,扮成民夫,巧妙地通过岗哨,混入日军据点鸡笼坡堡垒营地,打死日军4名,打伤数名,缴获三八式 4支, 数百发,刺刀...[详细]
黎子云,又名北侬,宋代秀才。中和人,兄弟四人(子云、黎威、黎徽、先觉),排行第一,世居城(中和镇)东二里许。家贫而好学,所居皆林木水竹,环境清幽。其为人虔诚,与苏轼友好,苏公雅敬礼之。他及其弟黎威常常载酒与苏公共饮、请益问奇,日相亲炙。苏轼有诗云:“寂寞两黎生,食菜真臞儒”、“东行策杖寻黎老,打...[详细]
黎宗彦(1916~1940年)崖城镇水南乡人。第一个击落日本侵略军轰炸机的琼籍飞行员。1937年考入中央航空军官学校。抗战爆发后,随航校迁武汉、昆明,学习飞行。1938年在昆明驾驶驱逐机(歼击机)实弹飞行演习,突遇敌机,由演习改为战斗,击落日本轰炸机一架,1939年夏至1940年春又驾机先后击落...[详细]
李作标(1918~1991)字景宝。海南澄迈县白莲乡(今白莲镇)罗驿村人。1941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在当地乡村发动群众,收集民间0,支持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打击侵琼日军。1943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3年至1948年初,任中共澄迈县委经济部干事、第三区、第四区副区长、区长等职。1948年8...[详细]
龙朝东(生卒时间不详),字遇清,万宁东澳排溪村人。力过人,能抱百斤磐石来回半华里而气不喘。精于治户,田连阡陌,富甲县南。乐善好施,遇岁荒辄开仓以济饥寒,且善察求助者之饥寒境况。传某荒年,有甲乙二人求其济助,令仆人以蕃薯飨之食。甲见薯有蛭痕,去其皮久未进食;乙则连皮吃之。乃予粟十斛于乙,对甲曰:“...[详细]
罗步云(1898~1925年),又名赢洲,出生在冲坡抱岁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聪慧好学,1916年考上单级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影响,罗步云与众学友积极响应,开展抑制日货的斗争,成为-的骨干。1920年毕业返里,经常阅读《琼崖青年》等进步刊物,参加各种进步活动。与原在师范学校读书的陈...[详细]
罗家仁(1905~1942年)保港镇临高村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在一高小学读书时,经进步教师的介绍,阅读了一些革命刊物,受到启迪,思想进步。1923年一高学生会主席李茂文带领进步学生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新风,罗家仁积极参加毁神像(打公)和各种宣传活动。 高小毕业后,因家庭困难,不能上中学,便...[详细]
罗士方(1866—1926年),昌江县保平乡姜园村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祖父、父亲均是清朝岁员、禀生、贡生。自幼立志读书,勤习经传,生性聪慧,考取岁贡生,精通文史、医学、法律。一生不求富贵,潜心教学,曾在十所、罗带等村任教。1917年在姜园村创办圣贤庙,招收保平、岭村、罗蔓等村庄的子弟进...[详细]
罗英才(1900~?)原名运天,别号能卿。海南澄迈县老城乡(今老城镇)谭昌村人。1900年4月出生于农民家庭,世代耕读相传。自幼在家乡学校就读,后考入广东省第六师范学校(今琼台师范学校),毕业后,还乡习教。1924年8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学生总队步兵科。10月随第2期学生总队参...[详细]
卢仁福(1903—1968)海南省通什市南圣镇牙南上村人。苗族。保亭县政府副县长。民国32年(1943年),国民党军队杀死其妻子和二子二女,其携一子死里逃生躲进深山老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民国36年(1947年),琼崖纵队解放南圣后,是当地较早从山林0来与民主政府联系并参加革命工作的苗族人。...[详细]
卢祥感恩县北富乡(今属东方县罗带乡)人,原籍福建。明洪武三年(1370年),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渡海过琼。明永乐年间定居在罗带,系范阳堂卢寿公之次子。始祖德民公之孙。天资聪慧,寒窗苦读,明永乐六年(1408年),考中戊子科举人,为感恩县第一举人,开创感恩县科举之先河。一生致力教育,在本邑创建敬字...[详细]
卢英感恩县北富乡(今属东方县罗带乡)人,原籍福建。卢寿公之长子。明洪武三年(1369年)和胞弟卢祥从福建莆田渡琼,定居罗带。天性聪明,从小苦读书,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考中癸卯科举人。热爱教育,体察民情,世人敬仰。 来源: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详细]
卢智泰(1891—1922年),别名汉民,又名志水,昌江县保平乡姜园村人。少时念过私塾,习过武。性情豪爽,个性好强,好舞 弄剑,年青时练得一手好 法。 1907年,因-欠债,为逃避逼债,他流浪昌城、旧县、浪炳等地。不久又跑到儋县老市村住在韩君荣家,以帮工税收糊口度日。1910年春,在老市村民...[详细]
麦华西(?~1950),海口长流镇美德村人。1939年2月,海南沦陷后赴贵州遵义,任国民党陆军步兵学校政治教官。年底赴昆明,任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员。抗战胜利后,任南京炮兵学校中校教官,编著《黑格尔辩证法》、《政治学研究》等书。国民党军在徐蚌会战失败后,返琼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秘书。1...[详细]
麦劲东(1904~1966),字锦同,海口长流镇美德村人。-民党陆军少将。1930年秋,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后被选派进陆军教导队军官班深造,结业后任陆军教导第一师第二团排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建有战功,深受上级赏识。5月,蔡廷锴部调离上海赴闽“剿共”,麦劲东随军前...[详细]
麦笃信(1925—1987)感恩县感城镇(今属东方县)感城村人。1933年,就读于感恩县第一高小学校。1939年初,日军侵琼,房屋被毁,家庭破产,被迫辍学。1942年,进入日本海军八所港气象观测所做工,期间,目睹日军杀害劳工的悲惨情景,愤然跑到黑眉岭解放区参加民兵自卫队。1943年,感三区自卫队...[详细]
马秋江(1903~1942)海南澄迈县恭贵乡封平都银题村(今马村镇马村)人。马白山之胞兄。1922年在琼山中学就读。1928年秋参加中共地下组织。1929年到上海文艺学院学习,并在中共沪西区委宣传部担任油印出版工作。1934年返琼。曾任中共昌感县第二小学支部书记、昌江县“小学教师抗敌后援会”干事...[详细]
蒙成德(1903—1962年),南宝区上坎村人,生于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底,在临高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主席谢明义领导下从事党的工作。革命低潮时期,在南宝地区进行革命活动。 1939年4月,蒙成德到波莲乡带笏村姐姐家,说服姐夫,交出 2支, 1支,支持抗日。 1941...[详细]
蒙传良(1881~1932年)出生于林旺镇风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18年秋考入崖县单级师范,“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宣传新文化。1926年秋,崖县农民协会成立,蒙传良与张开泰等在风塘、军田、庄头等村庄创办平民学校,教农民识字,讲革命道理,号召农民起来和封建地主斗争。 1927年,“四一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