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谋(1909~1988),广东省梅县(今梅州市)人,出生于江西省。 黄少年时,进广益小学、广益中学.后转入学艺中学。民国14年(1925年),念中学时便加入校内进步组织“新学生社”。不久,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为梅县第一批团员。民国16年,在学艺中学毕业。民国17年至民国23年,先后...[详细]
黄有年。黄有年是黄子贤七世孙。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进士,敕授文林郎。上 书《外宽内明整治莆田书》,钦准,授福建莆田知县。有年任职期间,筑工事,修城堡,以御倭寇,兴修水利,治理河道,发展交通,力劝农桑,重视教化,甚得民心。任职十年,政绩斐然。清代嘉庆十八年(1813年),子贤黄公祠重修,菱塘...[详细]
黄愚川(1871—1932),家名德兴,号炜,字愚川,兴福镇湖谷村岗子下人,晚清秀才。清末至民国初年,他曾在谷仓下徐姓“槐林家塾”、东山“创兆学校”及湖洋桥“泗水东山”设馆授徒。其时,谷仓下徐姓与东山丘姓因事失和,他以老师身份多次调解,终使两姓乡亲尽释前嫌和好,至今乡人仍津津乐道。 黄愚川擅...[详细]
黄钥,生卒年不详,字鱼门。清代归善县人。人品高洁,与同邑翟泉、赵念同以绘画出名。工诗,宋湘曾以诗唱和。青年时为惠州知府伊秉绶所赏识,成为伊氏入门弟子。所作隶书,酷似伊体,但欠伊氏博大的气魄。伊秉绶在惠时,求书法者甚多,有时就由黄钥代笔。惠州西湖的王朝云墓志铭,除墓碑“苏文忠公侍妾王氏朝云之墓”十...[详细]
黄月初(1866-1942),讳位元,号绍基。祖居城郊借村。清同治丙寅(1866年)生。光绪间附贡生,五品衔,例授奉政大夫,补用分县。清末,因见南-烟发展前景很好,乃迁家于州城梅魁路,开办黄亨昌烟行。这是南雄人开的第一家烟行。由于黄月初经营有方,生意兴隆,遂大展宏图,与人合伙再在广州开办埠康、岭...[详细]
黄虞龙(生卒年不详),字汝纳,西安街道大仍村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人。倡议并捐资开凿横洞堤官窦,调节和控防水灾。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进士,任贵州清平县知县,后被提升为贵州黄平州知州。清顺治四年(1647年),当地起义农民首领兰二带兵攻破州城,黄虞龙遇难。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详细]
黄泽成(1915—1942),又名李鹰杨、黄天荡。新会县紫坭乡东观里(今属蓬江区)人,生于天津。后随家人到故里。民国22年(1933年),在广州广雅中学读高中期间,加入进步组织行社读书会。在中山大学读书期间,加入学校救亡协会,参加过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组织“突进社”和广州...[详细]
黄泽光(1890~1984 年),江埔钓鲤村人。他14 岁高毕业后考入广州培正中学;4 年后毕业,随即参加由政府组织的第一批勤工俭学海外留学学生团,到法国勤工俭学,晚上在餐馆打工,白天到巴黎大学法语系学习,因学习勤奋,成绩优良,美籍华裔李锦伦便介绍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学习。1912 年,毕...[详细]
黄泽光(1898-1928年),又名德光,出生于陆丰县大安镇陆军顶潭村一贫苦农户。 民国12年(1923年),黄泽光参加农会组织。民国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先后任大安区区委书记、大安区农会委员长等职,在大安各地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组织和领导农民进行抗租减息、反对豪绅地主的斗...[详细]
黄增庆(1751~1854),字邦纬,号寿亭,香山县黄梁都荔枝山村(今斗门县荔山村)人。生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逝于咸丰四年(1854年)。咸丰二年(1852年)被皇帝钦授国子监司业(正六品)。黄增庆享寿103岁,后来朝廷为了嘉励他,敕建“百岁京堂”牌坊。...[详细]
黄兆纪(1911—2000),新会县杜阮镇松园村人,后居江门市白沙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江门市文联副主席、江门市书法家协会会长。童年拜钟大愚太史学书法,遍习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华山碑、衡方碑、史晨碑、等汉隶,从古竹简、清代伊秉绶中汲取养分,形成熔古铸今、古朴典雅的隶书风格。晚年再攻章草...[详细]
黄兆均(1908~1984),又名习练,斗门乾务人。青年时在美国学习飞行,民国22年(1933年)回国与梁买送结婚。次年到广州,由同乡刘锦涛介绍进入广东空军司令军官班继续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国30年(1941年)12月美国对日宣战后,黄兆均参加美国空军,民国32年(1943年)被派到中国...[详细]
黄兆贤(1943—1998),男,源城区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60年12月起在河源县城镇大平管理区工作;196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班长、炮技师、助理员、参谋。在部队当兵期间,曾先后4次受到部队嘉奖;1978年8月起在湖南桂阳县人民武装部任副部长;1985年3月起在河源县建设委...[详细]
黄振邦(1916-1994年),出生于广东省陆丰县东海镇,无党派人士。少年时期在家乡读小学和初中,民国21年(1932年)在广州知行中学续读初三,次年考人中山大学附属高中,民国25年7月毕业后就读中山大学物理系,民国29年毕业,取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成都航空研究院工作。民国36年8月到法国巴黎...[详细]
黄振成,生卒年不详,字韶九。清代归善县人。道光二十六年(1840)举人。状貌魁伟,知识丰富。咸丰初大挑为二等以教职用。从军江右(即江西省)。时太平军已占江西很多城市,黄效命朝廷,镇压太平军,克复南康、饶州、抚州、东乡等城。荐授吴城镇同知,历署理义宁州知州,瑞州、建昌、九江等府同知。在官多所兴革。...[详细]
黄振洪(1891~1966),又名浓尚,别号绰南。香山县黄梁镇大濠涌(今斗门镇大濠涌村)人,幼年丧父,家境清贫,母子相依为命。8岁为人放牛,仅在塾中念书两年半即粗通文墨,并能代写书信。后辍学,随舅父到新会梅阁做杂工。 民国6年(1917年)10月,黄振洪在墨西哥网地李加入致公党组织。他与同乡...[详细]
黄振新(1897-1925年),又名聪,陆丰县东海镇上围社人,生于一农户。黄振新读完小学后,抱着工业救国的志向考入广州染织工业学校,毕业后回到陆丰。但落后闭塞的陆丰城,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可以使黄振新一显身手,他只好走上执鞭为师的道路,成了一名教师。 民国8年(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爱...[详细]
黄植桢(1878~1935),字维周,惠阳县府城(今惠城区桥西)柏子树下人。惠州知名教育家。工诗词,精通历史和数学。早年任教丰湖书院,1910年后任惠州府两等学校、惠阳县立第二小学校长25年。治校注重言传身教,遴选教师要求德才兼备,教育学生谆谆善诱。主持校政期间,学生升中率达99%以上。“栽成后...[详细]
黄志坚(1919—1994),祖籍广东省台山县,1919年生于今荔湾区西关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是一位能诗能文,与书画艺术界来往密切的开明绅士。1932年以前,黄志坚随父母辗转于广州和香港两地生活与学习。1932—1942年,黄志坚定居香港,曾先后在建邦学校、英陶书院、汉文师范中学和岭南艺院读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