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鲲翔(生卒年不详),字鹏翼,三洲街道伦埇村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贡生,任四川万州州学辅助教员,转任四川长宁县县学教谕,后来升为广州府府学教授。在上述学校里任教有方,受到中央派往各省的主考官赞扬。广州府府学任期届满后,升迁为河北安肃县县丞,他不去上任,请求辞职回家。回到故里,他督促指导诸...[详细]
黄晓鸿,1975年11月出生,广东从化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从化市经济调查队副队长、队长等职。在2002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作中,任市基普办副主任,参与协调指挥全市的基普工作。他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出色完成主抓的数据处理工作。2003年1月,被第二次全国基本...[详细]
黄小配(1871~1912),又名世仲,别号“禺山世次郎”,又号“世界一个人”,笔名“黄帝嫡裔”,广州番禺人。出生于破落的地主家庭,父亲和祖父均是理学家。早年就读于佛山书院,后因家境清贫,一度在广州谋生,又曾到马来西亚,后到新加坡,在保皇会的《天南新报》当记者、。随后参加了孙中山 尤列领导的中和...[详细]
黄萧养 在广州的沙面、黄沙、洲头咀和芳村之间的珠江江面广阔,这一带水面称白鹅潭。白鹅潭之名,与明代一位农民起义首领黄萧养有关,波光荡漾的水面,当年曾经是黄萧养与明朝官军激战的战场。 黄萧养是广东南海冲鹤堡番村(今广东顺德勒流镇)人,明永乐年间出生于一个姓黄的贫苦农民家庭。小时被一游方和尚...[详细]
黄新卫,新会县杜阮松园村(今属蓬江区)人,民国34年(1945年)出生于菲律宾。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国民革命者黄汉杰之孙。黄毕业于碧瑶菲律宾军事学院并获工程硕士学位。2000年11月,任菲律宾海军司令,是菲军队中任职最高的华人。菲律宾报刊评论黄新卫坚持原则,勇于改革,是华人之光。2001年辞职。他...[详细]
黄秀文(1902-1979年),又名锦铺,生于陆丰县金厢镇黄厝寮村一贫苦农家。民国11年(1922年)于汕头师范学校毕业后,即回本村学校任教。民国13年参加海陆丰农-动。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任中共南塘区委书记。10月7日,南昌起义军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及团长徐成章在中共汕头...[详细]
黄细英,女,1968年8月出生,广东从化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0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市统计局工贸基建股副股长、办公室副主任、综合科科长、副局长等职。在1996年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作中,认真负责,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她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细致地做好各项统计、核查工作,按时按要...[详细]
黄选盛(1908-1945年),一区蟠扶乡田寮(今属岗美镇)村人。武艺高强,臂力过人,曾为舞狮班主。 1945年2月17日,选盛奉两阳党组织的委托,负责召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阳春县抗日游击队。为国民党轮溪乡长谢仲云侦悉上报。2月21日凌晨,国民党-一百余人包围其家,选盛临危不惧,从容不迫地烧...[详细]
黄延火(1907~1979),彭寨镇人。自幼生活在铁匠家庭里,祖辈的言传身教,使他学就一手打铁的好功夫。 解放战争时期,他跟父亲到河源、龙川等地打铁谋生,常为我游击队修理兵器。 1953年在彭寨狭颈加入打铁组。1954年后先后在彭寨农具社、县第一机械厂从事锻打农具。期间,大搞技术革新,创...[详细]
黄耀恭(1871~1942),番禺县崇文社(乡)西塱村(今东漖镇西塱村大桥)人,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青年时曾在乡间麦村学堂任教。 清光绪十七年(1891),他与其弟黄世仲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谋生。光绪二十六至二十七年间,任星洲《大南报》,加入孙中山 尤列创设的“中和堂”(同盟会前身)。后到...[详细]
黄耀基,1955年10月出生,广东从化人,大专学历。1974年4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市统计局副股长、副局长、主任科员等职。在1995年开展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任从化市1%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他带头钻研调查知识,从始至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连续放弃休...[详细]
黄药眠(1903—1987年),原名访荪,梅城下市人。早年就读于广东省立第五中学(今梅州中学),1921年秋考入广东高等师范英语系。后赴日本留学,毕业后回国,先后在百侯中学、金山中学任教。青年时期,追求民主与科学,积极参加爱国-。1927年,在上海加入革命外呢学团体“创造社”,任该社出版部主力,...[详细]
黄耀庭,男,1872年生于新安县下沙东头村(现深圳市福田区下沙村),原名黄恭喜,字发林,绰号“盲公喜”,自幼习武,相貌堂堂,性格豪爽,常仗义疏财,抱打不平,是广州、惠州一带“洪门”首领之一。 少时随父在荷兰人船上当水手和轮机工。青年时代,是当时广州、惠州一带反清组织三合会的首领之一。1895...[详细]
黄依侬(1898-1931年),陆丰县金厢区洲渚村人,生于一户渔民家庭,少时在本村小学就读,稍大跟父亲下海捕鱼。民国12年(1923年)春夏间,海陆丰农-动发展到金厢一带,洲仔村也树起农会的旗帜。他带头加入农会,积极参加农会活动。不久,农会遭军阀镇压。黄依侬在金厢沿海一带乡村中团结了一批坚定的农...[详细]
黄易(1630-1677年),宇子参,坊廓都石寨(今大安镇石寨村)人。事继母至孝,远近传闻,对昆弟(继母之子)尤关爱备至。初乡试。县试得中,顺治十六年(1659年)中进士,授福建省汀州府归化县令。在任期间,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关心百姓疾苦,减轻赋税徭役,息词讼,兴文学,迁学富于龙池书院,故邑内文...[详细]
黄艺博(1896~1970),原名栋材。花县新华镇岐山村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青年时代,曾就读日本某大学,主攻法律。留日期间,曾接受-的影响,后因参加留日学生-,被横滨警视厅以“紊乱国宪,变更国体,捣乱现代政府,破坏私有财产制度”等罪名逮捕,并受审讯。后经留学生总会延聘辩护士出庭抗辩,仍被-两月...[详细]
黄映奎(1855—1929) 字日坡。香山县人。学海堂专科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岁贡。1909年粤中举贡会考,被选送京城任职,未成,遂游关外诸胜而归。梁鼎芬倡议修《广东通志》,其受聘任通志局分纂,并创办中国文专科学校,授徒达30余年。晚年入罗浮酥醪观为道士。生平勤于著述,遗著有《续广...[详细]
黄逸园本名黄家骧,出身贫寒,10岁时因父丧就无力再上学,13岁入原风度楼脚的陈氏志贤当学徒,专学雕刻。3年出师后,到青石街大哥黄家驹的“汲古轩”做工,开始当雕刻图章的手工业工人。辛亥革命爆发后(1911年),离开“汲古轩”,到宝元书局与刘石樵合股,专门经营手工印刷及图章雕刻业务。民国6年(191...[详细]
黄泳雩(1902~1975),字肇沂,号芋园,广东南海县横江乡人。父黄显芝在广州市沙基(今六二三路)经营米业。黄泳雩19岁随父学习经营管理,民国11年(1922)陈炯明叛变革命时,与父亲冒着生命危险,雇船捐送米粮,支援革命,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和嘉奖。民国13年,又多次捐献米粮资助军饷,为此,获廖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