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照南 [公元1879年-1932年]

  • 范照南(1879-1932年),出生于陆丰县新田区激石溪乡三江口村(现陆河县域)一家贫苦农户。民国11年(1922年)7月,海陆丰农-动兴起,范照南领导组织激石溪乡农会。民国12年8月,军阀政府解散农会。民国13年夏,范照南等建立秘密组织贫人党,稳定了农民在农运低潮的情绪。 民国14年(19...[详细]

冯暄 [唐]

  • 冼夫人孙冯暄,历任隋罗州刺史、唐高州首领 隋开皇末年,罗州刺史冯暄讨贼帅李大檀,并平之,传首军门。承制署首领为州县官而还,众皆悦服。 唐武德四年冯盎以南越之众归顺唐高祖,冯暄降唐。 唐武德六年(623年),钦州总管宁长真进贡合浦大珠,昆明、融州、象州等刺史亦进贡筒布,高祖以“道远劳人...[详细]

冯盎 [唐][公元571年-646年]

  • 冯盎,字明达,冯宝、冼夫人之孙,冯仆之子,高州良德人。生于陈太建三年(571年),卒于唐贞观二十年( 646年)。少有谋略,英勇善战。隋开皇九年(589年),冼夫人助隋统一了岭南,盎受册封为宋康令。次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作反,围广州城。冼夫人派盎进击叛军,与隋援军会合,击败了王仲宣。隋文帝...[详细]

冯宝 [南北朝][公元507年-558年,南朝梁高凉太守]

  • 冯宝,字君珍,号元善(一说字柱石,号廷臣),北燕皇族后裔,高凉郡良德县(今广东省高州市)人,约生于梁天监六年丁亥(公元507年)。自曾祖父冯业浮海归宋,到祖父,父亲三代均为朝廷命官。父亲冯融是梁罗州刺史,公自小耳濡目染,受儒家思想熏陶,受孔孟礼教的影响,养成善良君子品行,自小勤奋好学,青年...[详细]

冯伯恒 [公元1914年-1985年]

  • 冯伯恒(1914~1985),广东省南海县人,出生于澳门。 民国20 年(1931)“九· 一八”事变后,冯伯恒随父母回到广州,进中山大学高中部学习。1933 年毕业升入中0学院政治系。当时中大学生爱国-风起云涌,冯伯恒积极参与。1934 年,冯伯恒被选为高剑父领导下组织的中大美术研究会、干...[详细]

冯成修 [清][公元1702年-1796年]

  • 冯成修(1702—1796年)字达夫,号潜斋。丹灶梅庄人。清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适文选司员外郎,充乾隆十五年福建副考官,升礼部祠祭司郎中。乾隆十八年典试四川;二十四年督学贵州,曾制订学规训士,巡试所至,讲求实学,端正文风。不久,被召回京。年61假归,掌教广州粤秀、越...[详细]

冯慈 [清]

  • 冯慈字子持,西樵人。幼孤力学。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出任浙江缙云知县,捐俸修学宫,一月便清理积牍500余件。后任温州通判、台州同知,平息境内结党械斗,倡建书院,以兴文教。乾隆三十一年调归安县,再移龙游县。县属多山,产木材和竹笋。有友人兴土木,请按官价购买木材,慈拒绝不答应。前任买冬笋供...[详细]

冯公侠 [公元1894年-1963年]

  • 在象牙艺苑著名于世的大师中,历时超过半个世纪的要算是微雕大师冯公侠了。冯公侠(1894~1963),原名季芳。原籍广东省高明县三洲清溪乡岗头村。其曾祖父、祖父均为清朝举人,并均先后任东莞县和揭阳县儒学。父亲冯万鉴,是清末秀才,因无心仕途,又不善治产,致使家道中落,一生在南海县西樵田心乡教书。冯公...[详细]

冯广 [公元1912年-1929年]

  • 冯广(1912~1929),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出生于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自幼父母病故,在香港与大哥冯新相依为命,后来到一家小工厂做工。 民国14年(1925)6月,省港大-爆发,冯广回到广州。民国15年4月,参加劳动童子团,先后被选为副团长兼宣传部长、总团候补执行委员,并加入了共青团。不...[详细]

冯光亮 [清]

  • 冯光亮(生卒年不详),号耕南,荷城街道冈头村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历任和平县、大埔县、东莞县学官。清咸丰四年(1854年)东莞县莞城被太平天-队占领,他监督、率领13个乡的团勇参加收复莞城战役,-加六品官衔。荷城街道 荷城街道位于高明的东部,西江之滨,被西江、沧江二水环抱,素...[详细]

冯冠之 [公元1938年-2001年]

  • 冯冠之(1938~2001),男,丰顺县丰良镇仙洞人。1951年毕业于丰顺一中,1952年进梅县梅州师范学习。1955~1958年在华中师院物理系学习。毕业后在广西大学物理系任教,上过理论课、试验课。自1960年起负责物理实验室建设,亲自建立十多个实验室。近年来从事近代物理试验教堂,并进行核物理...[详细]

冯魂 [隋][公元560年-590年]

  • 冯魂。(560年—590年), 冼太夫人的长孙子,冯暄、冯盎之长兄,隋朝封为四品平原郡公。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派总管韦洸接管岭南,被陈将徐璒拒之岭外。“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陈主,至此,晋王杨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命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冼夫人派孙子冯魂迎韦洸入广州,实现岭...[详细]

冯鉴波

  • 冯鉴波 据史料和家谱记载,冯鉴波生名冯文钜,字占元,号朝安。生于同治八年农历十二月廿二日(1870年),卒于民国廿五年三月廿二日(1936年)。原籍新会县古今村,清嘉庆年间迁入佛山镇,其祖父在佛山正埠永安路开设冯万全医馆,其父冯汝俊曾在清朝任五品奉政大夫。冯鉴波是冯万全医馆的第三代传人,自幼博览...[详细]

冯鉴泉 [公元1904年-1949年]

  • 冯鉴泉 (1904~1949)郁南县宋桂车岗高坎村人,家境清贫,到12岁时,仍无法上学读书。 1947年2月,冯鉴泉负责云浮两县交叉联络点的联络任务,后担任联络站站长职务。从此,他的家成为游击队出入、落脚的联络点。他通过这个联络点搜集了解情况。当时由冯带路护送至罗定金鸡或其他游击区的同志较...[详细]

冯景禧 [公元1922年-1987年]

  • 冯景禧(1922~1987年)祖籍南庄龙津藤涌人。父在广州经商,幼随父就读于广州市内学校,初中未读完,值抗日战争爆发,只身逃至香港,当过香港造船厂学徒、书记和找换店店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广州,经营粮食店和酒楼。民国37年(1948年)再到香港贩运鱼苗至台湾。1958年与港商郭得胜、李兆基合作经营...[详细]

冯镜如

  • 冯镜如(?~1913年)盐步高村人。父展扬,世业儒医,因有结交“红巾军”志士之嫌,系狱而死。镜如自幼抱恨,远走日本,在横滨经营印刷业务,店名文经活版所,曾编印《华英字典》发售。中日甲午战争后,镜如深恨清政不纲,丧师辱国,毅然剪除发辫以示不满,成为旅日华人中剪除发辫的第一人。其后,得结识孙中山,同...[详细]

冯连枝 [公元1902年-1990年]

  • 冯连枝(1902—1990) 阜沙大有村人。民国13年(1924)9月投身革命,任大有乡农民协会文书。1929年夏天,浮墟和大有两乡成立农民自卫军,有100多人,其参与指挥自卫军,袭击来浮墟勒收“警卫费”的国民党黄圃警卫队,缴获 8支,取得斗争胜利。1930年初,经李冠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冯了性 [清][公元1630年-1695年]

  • 冯了性(1630~1695年),祖籍广东新会荷圹龙田村(今江门市蓬江区)。据其家族保存的《始平族谱》记载:冯了性是该族协吾祖十世之继室张氏所生,排行第八,名嘉会。他曾一度削发修行,由方丈赐法号“了性”。 冯了性的父亲冯国琳,字炳阳,粗通医道和药理,在家乡开设药铺,挂牌行医,时间日久,行医有术...[详细]

冯鸣佩 [公元1842年-1927年]

  • 冯鸣佩(1842~1927),字韵石,镇安镇南安庄纂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广东督学部“恩科贡生”第一名。“食奉之禄,则为民;穿佛之衣,则为神,”这是冯鸣佩生前的座右铭。他出任红荳乡(现镇安、白石、托洞等大部分地区)乡政和西宁县(郁南县)儒学官(相当于教育局长)期间,实行“兴修水利、...[详细]

冯乃超 [公元1901年-1983年,党的文艺战士]

  • 冯乃超(1901~1983年)盐步高村人。笔名和别名有:超、公越、冯公越、韬、子韬、冯子滔、公滔、冯仲堪、李易水、洞冥、成窍、N·C·等。出生于日本横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入横滨侨办大同小学读书。翌年秋,携弟妹随母回故乡念私塾,一年多后转回横滨就读。小学阶段开始翻阅家藏中外小说和诗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