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昙(1889年~?),字剩影,芦苞白土村人。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南京陆军中学。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及讨袁运动。民国18年(1929年)任三水县长,任内拆除县城城墙,兴建县政府办公大楼,将旧县城孔庙前至文明门前一带空地辟作中山公园,并在西南镇建西南公园。邓十分重视交通建设,他改西南镇旧街为...[详细]
邓谠 (1906~1997年),又名庆存,中洲镇中心村人。家庭富裕,自称“小康”之家。凭富有的经济支持,小学毕业即被送往县外求学,先就读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梧州中学),1924年升读广东大学。1925年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次年毕业即随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后进入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十三期受训,期间加入中...[详细]
邓铿(1886~1922),名士元,字仲元。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肄业于归善(今惠阳)崇雅学堂,1905 年考入广东将弁学堂第四期,在校期间秘密加入同盟会。翌年春留任学堂步兵科教员,并兼公立法政学堂教习。1907 年任学兵营排长、连长代理队官。宣统元年(1909)...[详细]
邓碧云(1926年~1991年),原名芍芙,白坭清塘村人。独生女,家富裕,自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邓自小喜爱戏剧,投于粤剧名伶肖兰芳门下习艺,与罗艳卿、芳艳芬、林家声等乃同门师弟妹。民国33年(1944年)首次在陈锦棠的锦添花剧团担任正印花旦。民国35年~36年(1946年~1947年)间参加宝...[详细]
邓伯曜(?—1922),新会县棠下镇新昌村(今属蓬江区)人。邓早年侨居马来亚芙蓉地区。民国11年(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受困于永丰舰。邓与华侨谢八尧等5人商讨援救行动,表示“为国效力,为党牺牲”。于是邓等5人回到广东,邓与谢分赴长洲大元帅行营,议举事计划。因事泄,7月16日邓被...[详细]
邓澄心(1906~1945 年),从化神岗镇邓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读小学时因家境困难而中途辍学,到一间鞋店当学徒工。20 岁才报考从化县立初级中学,后又报考了省立小学教员训练所(公费)。民国27 年(1938 年)毕业后,回从化县任县立第四小学校长。这一年他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读书会,阅...[详细]
邓楚白(1916-2006)原名邓锡珩,曾用名邓家恺。广东南海县官窑乡大坑村。读中学时思想活跃,参加-;1935年考取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1936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东京支部领导的东京“文化救国座谈会”组织,就任哲学部指导,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毅然中断学业回国...[详细]
邓大林(?~1857),原籍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人,曾在花地居住,字荫泉,号“长眉道人”。清道光进士,曾在山东的一个县任知县,是一位诗人、画家、丹药配制者。他中进士后,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在花地大通寺旁建成杏林庄,园地虽不大,但幽深雅洁,不设藩垣,奇石林立,中有竹亭、桔井、桂径、蕉...[详细]
邓发,又名邓元钊,1906年3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县城西石塘村(现为邓发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只受过小学教育。1921年,邓发为家庭生活所迫,到广州当杂工,后在香港太古船坞和外国轮船上当工人,参加了海员工会。 1925年,邓发参加了威震中外的省港大-,任-委员会纠察队队长,宣传队...[详细]
邓凤墀(1874~1948),广州番禺南箕乡(今属海珠区南石头街道)人。早年在广州河南开设恒昌盛木材店。民国4年(1915),在河南龙导尾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橡胶制品厂一广东兄弟创制树胶公司,凤墀自任经理。所生产的胶牙托、胶鞋底,深受顾客欢迎。大新、先施等大百货公司不断增加定货,供不应求,产品风行华...[详细]
邓刚(1891~1984年)原名绍雄,字君毅。里水邓岗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广州新少年学堂,后转启明学堂。翌年秋,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三十四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翌年,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夏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兵官学堂入伍生队第一期,隶骑兵队。武昌起义后,应朱执信之召...[详细]
邓戈明(女)(1914~1987),又名贞子,广州市人。民国24 年(1935)入广州中山大学读书,读书期间参加了中大抗日救亡协会,积极参加声援北平“一二·九”学生-。193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她积极工作,发展组织,推动-。1938 年初,她参 加了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后来...[详细]
邓亨甫,祖籍湖南衡阳,父邓平直,南朝时任庐阳(今汝城)县令,生五子:东甫、南甫、德甫、元甫、亨甫。邓氏繁衍于古庐阳白泉等地,成为汝城县的大姓之一,有“泉水邓”之美誉。东甫、南甫、德甫后裔先后迁徙乐昌县黄圃、庆云、天堂以及湖南宜章县等地。隋初(581~591),邓亨甫作宰梁化(今乐昌)县尉,其时梁...[详细]
邓华熙(1827~1916),字筱赤,又作小赤、小石,广东顺德县龙山人。咸丰元年(1851)中举。咸丰十年(1860)任京师巡防处办事员,条陈拒敌方略数千字,为恭亲王奕诉所重视,提拔为郎中,转监察御使。光绪十二年(1886)出任云南迤南道员。次年升云南按察使,后任湖北布政使,安徽、山西、贵州巡抚...[详细]
邓剑刚(1896年~1962年),画家,字建光,号茹芋道人,芦苞蔡边村人。父星池,收藏古今名人书画甚丰。剑刚少受熏染,及长,于广州与高剑父、高奇峰、王竹虚等交游,更受影响,遂有志于画。其花卉画法新罗山人,人物画仿六如居士,山水画以石溪、石涛为宗,诗词学同乡黄祝蕖,诗画日精,名声鹊起。后于广州创立...[详细]
邓家让(1870~1936),字恭肃(也作恭叔),号滔任,晚年号佛恭居士,广东三水人。早年居广州木排头,后居小北路。肄业于广州学海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举人。青年时受维新思想影响,有“学西方,求科学,办学堂,兴实业”的抱负。约于光绪二十三年,与其兄邓家仁及梁肇敏、陈芝昌等一批有维新...[详细]
邓捷,女, 1947年生,初中文化,助理农艺师。邓捷是一名种菜专业户,她认真钻研科学知识,实行科学种田,成功试验出以人工授粉保花结果种植大顶苦瓜、秋植3号杂交一代番茄等一套科学培育蔬菜新品种的经验。为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她承担起省、市科研部门下达的试种蔬菜新品种菜苗的任务,成功地试种60多个新品...[详细]
邓警亚(1890年~1973年),白坭镇清塘村人,邓慕韩胞弟,好学擅文,才华独具。受胞兄影响,早年加入同盟会和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曾跟随孙中山奔走革命,长期在海外南洋一带办报,担任,从事宣传活动。清宣统二年(1910年),任广州《平民日报》主笔。清宣统三年(1911年)7月与潘达微在广州合办《平民...[详细]
邓俊,字可吁,白坭清塘村人。自少品质高洁,言行不苟。有冼某因蒙冤被抄家入狱,事前将一埕黄金托邓保管。他当面将埕封好,记上标志,待冼某获释后原封不动交还。又有少妇慕邓之英俊,欲求苟合。他严词拒绝,使妇羞惭而去。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考中举人,任北京庆云县教谕,后晋升广西崇善知县。任内办事精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