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和(?-1941年),陆丰县南塘北湖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12日(辛亥年九月廿二日),陆丰同盟会为响应武装辛亥起义,组织武装队伍围攻碣石镇。陈子和是南塘地区乌旗派头目,48股盟主。他率领本派500多人参与攻击碣石清军,光复碣石镇。民国初期,陆丰地方各派势力混战,陈成为陆丰东南一...[详细]
陈自愿(1929~1945年),本县京溪园镇大岭下村人。1944年,他仅15岁,就参加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入伍后任交通员、卫生员。他年纪虽小,但勇敢机警,胆大心细,在执行任务中几次受到国民党 派的盘查,均能灵活应付,瞒过敌人,出色地完成任务,博得同志们的称赞和大家的喜欢。 1945年8月间,...[详细]
陈醉 (1942~) 原名陈国昭。广东阳江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1年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详细]
池仲容(?~1518),少时经常随父人山猎射,练就一身本领,力缚猛虎,捷如猿猴。但家无寸土,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全家起早摸黑,还要挨饥受冻。明弘治年间,浰头(源)一带连年灾荒,地主富豪催租逼债,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仲容父亲因欠租欠债被地主强行抓走。未几县衙门派两名官吏,带领一帮差役,又往浰...[详细]
楚岫云(1922~1980),女,原名谭耀銮,广东东莞县人,生于广州,住多宝街宝义二巷。童年时期经伍式贤介绍到香港随粤剧名流巢雪舟学戏,后又跟粤剧武打家伍冉明练基本功,从低层的 “梅香”角色做起。不久廖秀芳把她介绍到落乡班和下四府班,很快就成为第二花旦。后又由她推荐到上海,跟小生白驹荣拍档。民国...[详细]
崔强(1912~1980),广东南海县人。13岁在佛山叶吉旦店当学徒。16岁开始进入饮食业学艺,曾在香港镇海楼当学徒。民国21年(1932) 在香港延香茶楼当服务员,后随崔焰师傅学艺,研习点心制作技术,不久便能独立操作。翌年在广州西濠饭店(六国饭店)当点心师。民国26~32年间,先后在澳门中央酒...[详细]
崔通约(1864~1937)原名成达,字贯之,号洞若,笔名沧海,三洲街道仙村人。他童年时,拜康有为为师,参与戊戌变法运动; 1898年,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创办《南洋时务报》,参与、协助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该报停刊;1899年,他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兴中会;1902年...[详细]
崔颐(生卒年不详),字吉甫,明城镇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贡生,出任河源县教谕。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被钦赐举人,第二年又被钦赐太学学正,任海南文昌县教谕。辞职离开时,饯行的学生络绎不绝,政府把写有“经师人师”的匾赠送给他。明城镇 明城地处高明中部,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广明高速...[详细]
邬大昕(生卒年不详),字东启,河源县城镇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中进士。官任广州佥判,时广州东道滨海风浪险恶,往来不方便,大昕视其地情,自己出钱雇请人工,依山凿石开一条水道,以通船只。该水道东起东州,西接黄木湾,延环十多里,阔数丈,人称鹿步滘,于是船行免祸。人思其德,建祠以祀,其事迹载《广东...[详细]
戴爱莲,女,新会县杜阮中和村(今属蓬江区)人,民国5年(1916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舞蹈表演艺术家。5岁开始学习舞蹈,10岁进入当地舞蹈学校学习芭蕾。14岁赴英国伦敦,在著名舞蹈家A?多林的芭蕾工作室和M?兰伯特芭蕾学校学习,后又随芭蕾大师M?克拉斯克学习。民国28年(...[详细]
戴才辉(1939~1994),岗美镇黄村人。1963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阳春春湾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由于他知识渊博,责任心强,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教学效果甚佳,1965年高考,春湾中学毕业生考上大学人数破历史纪录,其中有5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1966年4月,戴才辉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戴恩赛(1892—1955) 长乐(今广东五华)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出生于香港。曾入读香港育才书社。民国2年(1913)上海圣约翰大学堂毕业,后就读北京清华留美预科学校。民国3年(1914)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民国7年(1918)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不平等条约产...[详细]
戴桂(1927.10-1996.7),广东惠阳人,小学学历,1944年6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同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副连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预备役军官科科长,训练科科长,花县兵役局科长。至1965年12月,经历21年的部队生涯,曾荣获“解放军奖章”1枚,记三等功3次的荣誉。19...[详细]
戴桂波,1930年10月生,小学文化,白云区人和镇人和村人,中共党员。曾任人和公社(镇)文化站站长、广州市郊区(白云区)第1-4届文联副主席,1991年3月退休。戴桂波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群众文艺创作,是一位乡土文艺作家,其作品体裁遍及戏剧、曲艺、诗词、游记、儿歌等,内容都是反映郊区(白云区...[详细]
戴鸿慈(1853~1910 年),字光孺,号少怀,晚年号毅庵。清咸丰三年(1853 年)出生,先代从南海大同堡迁居佛山福贤路居仁里。 戴鸿慈容貌俊美,自幼聪颖。15岁就补上县学生,随即由廪生入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和乡举, 都名列第一。光绪二年(1876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详细]
戴明瑱,女,1942年7月出生,广东广州人,中师学历,幼儿高级教师。1962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从化县神岗木棉小学、良口塘尾小学、良口良明小学任教,1973年8月调到县幼儿园任教。她寓教于乐、晓之以理及其发掘教材思想的能力,受到领导和专家、教师、家长的称赞。1986年和1989年,两次被广州市...[详细]
戴乾象(生卒年月不详),字玑衡,号少微,广州番禺赤岗圩(今海珠区赤岗街)人。生活在清康熙年间。年幼聪敏好学,10多岁便读通经史,尤爱钻研《易经》和历书,经常埋头背诵星历,几至废寝忘餐。父母希望他将来登科及第,但戴乾象却无意考取功名,有心钻研天象。每当月朗星稀之夜,他便到空旷地方观察天象,往往彻夜...[详细]
戴锡伦(生卒年不详),河南省光山县人,清嘉庆进士,官至广东高州太守,人称戴太守。 戴锡伦为官清正,好结交朋友。高州任内,地方发生黄肿病,患者急剧增加,疫情十分严重。戴锡伦急召地方缙绅和民间医生,征求治疗方法,还亲自为老百姓聘请名医,广施药物。同时动员群众浚疏河道,排除污水,凿石铺路,病情很快...[详细]
邝大良,男,1940年出生,广东南海人,东山区环卫局 管理四所工人。从事环卫工作几十年中,始终热爱本职,敢挑 重担,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环卫岗位上工作。1989~1993年,连续5年被评为广州市 优秀城市美容师。1991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生产(工作) 者。199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