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桢 (?—1948) 陈耀桢,字德芸,外海人。清末邑庠生,博经史,尤精于考据与目录学;擅骈文与散文。岭南大学成立初期,校长钟荣光聘其为教授,兼任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继而任中山大学文科教授。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避难于香港,旋移居澳门。民国36年(1947年),抗战...[详细]
陈耀汉,1947年9月生,本科学历,培英中学高级教师。他将“愉快教育”这一国际研究成果引入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轻松愉快学电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目标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计算机,陈耀汉在教学中插入计算机硬件安装调试计算机上网的内容,让学生扩充计算机知识。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将电脑室设备升...[详细]
陈耀垣(1887-1949),南山乡人。幼年丧父家贫,只读三年私塾,辍学后随兄嫂过活。他决心自立,白天作买卖,晚上进夜校。 清光绪年间,慈禧弄权,国是日非,他义愤填膺,奋笔作诗,抨击清朝,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美,接续堂兄陈锦象经营的“德和商店”。 陈耀垣赴美后,参...[详细]
陈耀祖(1892~1944),原籍广东新会荷塘乡,世居逢源大街63号,是陈璧君胞弟。广东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留学日本、法国。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民国15年(1926)任广东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建设厅代厅长。民国21年任南京国民政府铁路部长代理常务次长、财务司长和国民...[详细]
陈业初(1904—1992),新会县潮连巷头(今属蓬江区)人。香港实业家。民国4年(1915年)随叔父往香港谋生。民国25年(1936年),在香港美国船务有限公司做买办(即代理人)。民国34年(1945年)后,任美国船务公司远东区总经理兼代理。后又在香港创办业初船务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是...[详细]
陈耶夫(1925—1999),原籍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出身贫苦,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小学任教,1946年9月考入广州文化大学。1949年2月,他带领仲恺农校8名学生参加梅埔丰游击队。以后在大埔县委及梅州地委梅公干校工作,后任《兴梅日报》采访主任,《兴梅农民报》编委。1952年任土改工作队长,立一等功...[详细]
陈义 (1899~1951年),男,又名陈二奴,南街镇大梨塘村人。广东油业工会榨油工人。1923年底至1924年初,回广宁开展农-动,4月任荷木咀农会委员,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广宁支部成立时11个党员之一。积极发动农民参加农会组织,坚决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1928年5月被国民党以...[详细]
陈一刀,本名嘉万,雄州水南人,先祖于明末从福建上杭迁来,世业中医。嘉万自幼颖悟,及长医术精斟,尤擅外科,且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医德高尚。 清康熙间,有一高官自省城来雄,腿疾发作,痛苦万状,雄城医生多不敢医治,后慕嘉万名而求医。嘉万先给药口服,继以刀割其腐肉,洗以药水,再敷药粉,当日止痛,次日起...[详细]
陈异峰(1901~1928),原名陈万峰,1901年生于韶关市东厢火管(今韶关市浈江区新韶乡)大陈屋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陈异峰自小聪明伶俐,到学龄后随父就读,学业良好。青年时期,陈异峰在县中学读书,成为追求社会进步的热血青年。 中学毕业回乡后,陈异峰在府管小学教书。其善于演讲与写的一手毛笔...[详细]
陈以居 (1917~1941年),男,南街镇护国村乡贤第人。幼年丧父,兄弟姐妹5人,排行第二。上小学时与母亲为他托媒物色的女子订婚,本不情愿,但母命难违。黄埔军校第十三期步兵科毕业后,旋即赶赴前线,服役于贵州遵义。母亲为他安全和婚事担心,忧郁成疾。收到家书后,在给哥哥回信中说:“国难当头、日...[详细]
陈彝康,字子乐,别名信坚,1909年6月出生于始兴县与民顿岗围下官厅村。幼年时随父母在南雄生活,先后在中站、里东、修仁小学读书,后来考取始兴中学续读生,直到毕业;1927年9月在广州中德中学读高中半年;1928年考入国民党第十一军军官教导队,一年后毕业,分配在蔡廷锴部任连政训员(上尉),随蔡廷锴...[详细]
陈应科 字芝毅(1907-1963)。出生于达濠。他家境贫困,但是自小受到家庭的好教养,聪明好学,胸怀大志,少年随父亲漂洋过海,到东南亚等地谋生。嗣后碾转居宿香港。历尽艰辛,以其不懈的努力,终于脱颖成为商界一代精英,家乡名贤。 蔡章阁 广东潮阳县达濠人。1913年生。1926年前往香港,1...[详细]
陈应新(1915-1945),今坑口镇塘村来坑崀人。出身贫苦,父母早亡,自幼跟随在南街开织帽店的兄长生活。小学毕业后,考入广宁初级中学读完初中,便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开始在坑口碑角小学当教员。民国27年(1938)转到排沙镇三角村小学任校长。是年暑假,参加冯华(中大学生、共产党员)组织的“广宁文化...[详细]
陈应章 (?~1923年),男,因跛足,花名跛章,坑口镇碑角村人。民国初年土匪头子。拥众百余,以罗壳山为巢穴,活动在葵洞、北市、螺岗、赤坑、坑口一带,四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残害百姓,祸及阳山、清远等地。 1918年腊月下旬,跛章手下黄焯等人组成“尖刀排”共40余人,从古水河上游出发,抢...[详细]
陈荫南(1900-1931年),乳名春喜,陆丰县东海镇人,出生一户渔业主兼商人家庭。就读龙山高等小学时,聪明勤学,嗜书如命,经常苦读灯下,以致小小年纪便高度近视。高小毕业后,进入广州广雅中学读书。民国8年(1919年)“五四”-爆发后,学成归来,继承父业,跻身商界。他既有文化,加上家庭财力,又为...[详细]
陈绎如(1 873—1 957),澄海县隆都镇宅头村人。20多岁到泰国,业余勤奋自学,先应考就任于泰国法律破产厅,后应考得任律师,于民国1 3年(1924)创办黄桥律师楼。曾任泰国律师惩诫委员会委员,为泰国法律界知名人士。 民国以前,他参加同盟会,负责同盟会泰国分会潮属主盟工作。入民国后,曾...[详细]
陈涌 (1919~2015.10.4) 原名杨思仲。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1938年入延安抗大、鲁艺学习。1941年后历任延安鲁艺文艺理论室研究员,《解放日报》副刊副主编,“中国人民文艺丛书”。1949年后曾任《文艺报》编委,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员、现代文学组组长,中共中央-研究室顾问,《文...[详细]
陈永康 (1947~) 笔名咏慷。广东东莞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空军学院政治系,1984年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鲁迅文学院。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电台台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政治处主任,总后后勤杂志社、组长,总后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196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详细]
陈永(1857—1946),号宗劭,又名陈永昌,新会县棠下石头村龙湾(今属蓬江区)人。14岁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当锡矿工。陈永为人诚实,深受印度矿主赏识,逐渐委以管理矿场。时值矿场濒临倒闭,矿主弃矿,无条件交陈永经营。继承后开采出大量锡矿石。事业日渐有成,另开一矿场,并购置两顷橡胶园。成立陈永父子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