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焜1902—1937),郁南县千官镇双龙村人。民国16年(1927)春,投考国民革命军教导队,结业后派往第十师特务营任中尉排长。民国19年,被提升为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四0团一连上尉连长。 民国21年(1932)1月,“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朝焜在大场防守战中,身负重伤,被授予二等军功勋...[详细]
蔡陈升(1923~1981),原姓陈名升,1956年入赘岐石镇坑仔村蔡家,故名蔡陈升。岐石镇岐石村人。 清代有一少林和尚,法号传龙,住于圆通寺(今属普宁县。庵主为岐石陈氏),与陈升之先祖素有往来。他擅长骨科医术,就把骨科疗法及药物秘方,传授给陈升的祖叔,后再传至陈升,医名渐著。 陈升以家...[详细]
蔡楚生 (1906~1968)广东潮阳铜盂镇集星村人。1927年后在上海、香港创办上海联华影艺社、昆仑影业公司,历任中央电影局艺委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影协主席。192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影文学剧本《渔光曲》、《新女性》、《迷途羔羊》、《一江春水向东流》,专著...[详细]
蔡达材(1918—1985年),本县河婆镇上埔寨人。1933年秋考入汕头市立第一中学。1937年到香港南华中学读高中。1939年在河婆大光学校任教。1941年考入广西大学,两年后转中山大学就读。毕业后到蕉岭晋元中学任教。1944年秋,他投身革命,参加东江纵队。 1946年,蔡达材任蕉岭晋岭中...[详细]
蔡大海(1928—1997年),大湾镇人。40年代初到香港谋生,主要经营饮食生意。1979年起,先后于上海、广州开设“人人菜馆”;在广西梧州开设贸易公司,经营桂皮厂和皮靴厂;在县开办粤江化工厂,生产农药等产品。曾任香港郁南同乡会第六至九届永远会长,肇庆市第六届政协委员,肇庆市第三次侨代会代表;郁...[详细]
蔡达三(1888—1955年),又名贻裁,本县坪上镇古榕村人。 1906年,蔡达三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药理学。其时,他结识了柳亚子先生,并由其介绍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加入国民革命的行列。 1916年蔡达三回国,立志创办新兴的民族工业。次年,在家乡办起一间小型化工厂,研制小苏打...[详细]
蔡德贤(1929~2002),女,广州市人,中共党员。1949 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育才小学、清真小学、中山四路小 学、豪贤路小学、教育局工作。历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以及区教育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等职。 1951年3月被聘为广州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980年当...[详细]
蔡东士 (1947~) 广东潮阳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70年任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9师政治部宣传科报道员,1973年在湛江农垦局宣传科工作。1978年入读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校学生会主席、省 主席。1982年任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采编室副主任。1987年后历任广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委副...[详细]
蔡盖清(1907~1930),男,乳名捷江、阿头,南澳隆东宫前村人。 民国15年(1926),蔡盖清在金山中学读书时,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加入中共地下组织,从事革命活动。民国16年,潮州、澄海、饶平的保安局长林先立率民团到南澳剿匪,蔡盖清随林回南澳,他以“防卫团副主任”的合法身份从事党的地下活...[详细]
蔡洪声 (1940~2004) 笔名洪声、南波。广东潮阳人。民盟成员。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文艺报》,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民盟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秘书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开始发表...[详细]
蔡剑鸣(1906—1988年),大湾镇人。民国13年(1924年)冬进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骑兵科就读,民国15年(1926年)1月毕业,后在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三期毕业。长期在军界服役,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期间,曾与共产党著名将领叶剑英共事。因屡有战功,晋升至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民国34年(194...[详细]
蔡家作 (1941-)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广东省揭西县人,1941年6月出生。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任四十二军一二四师三七一团战士、营部书记、参谋、排长。19"年10月任四十二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副科长,通信...[详细]
蔡锦佳(1863—1942) 沙溪永厚环村人,侨居美国三藩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发展祖国工业,其发动乡亲侨胞集股,创办香山机器制砖厂,得侨胞和家人支持。同年,带着乡亲侨胞筹集的股金和父辈给其的积蓄,以及学到的制砖技术,怀抱兴办实业的宏愿,返回家乡香山县,于石岐(今石岐青溪路)择地...[详细]
蔡继绅(1745—1 835),澄海县上华镇龙田乡人。继绅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于30岁时中举人,90岁时“重宴举人”。任过茂名县教谕,勠取知县,例授修职郎。 继绅大半生在外为官,耄耄之年告老回乡,因名声高,才气横溢而为当时澄海知县李书吉所请,编修澄海县志。继绅时届70,然不负众望,伏...[详细]
蔡黎,正名蔡盖耀(1915~1995),土名辉,南澳岛隆澳宫前村人,是村中革命烈士蔡盖清的族弟,因遭国民党通缉追捕而改名蔡黎。 蔡黎生在渔家,生活穷困,7岁读书,13岁辍学,给其时的艚船主当见习会计。蔡黎从小就受其族兄蔡盖清的影响接受革命思想,在任县立师范学校学生会主席时,组织学生 国民党政...[详细]
蔡流(1924~1948年),本县龙潭镇岭下村人。1937年,蔡流在龙溪小学读书,毕业后,他积极为党送信、送情报,成为地下党的义务交通员。1945年6月,蔡流参加了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日本投降后,党组织部分人员北撤,武装斗争转入地下活动,蔡流到粤北连县其三哥(蔡若明,党的地下工作者)处隐蔽。19...[详细]
蔡女良 (1938~) 笔名阿良。女。广东中山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53年从美国回国,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学员、教师,后在广东从事教育、翻译工作,任花城出版社译文室主任。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长篇小说《千金姑娘》、《儿子和情人》,小说《法国中尉...[详细]
蔡盘溪,原名规甫,居辟望(今澄城镇西门)。南宋时,曾任惠安、古田等县知事,潮州、连州通判,后升潮州知府。生平博学好古,仁慈正大,每到任所深受当地人民爱戴。 蔡盘溪居于辟望时,逢陆秀夫贬黜潮州,安置辟望司。他把秀夫留居家中,朝夕相处,披肝沥胆,忧心国事。他的儿子蔡济(又名丰湖)受业于陆秀夫。后...[详细]
蔡其生 (1919~1989年),男,石涧镇石涧村人。高小文化,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抗日武装自卫队。1945年初任小队长,2月20日参加广宁武装起义。在攻打扶罗口时,伪装敌护航队尖兵,冲至敌炮楼前击毙哨兵。4月14日参加石涧袭击战,战前受命先行对石涧自卫大队长做劝降工作,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