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荣(1892~1974),原名陈荣,字少波。原籍广东顺德龙潭村。世居广州西关。父亲早逝,家境贫寒,14岁-退学当童工。19岁到天演台“志士班”学戏,经常在黄沙等地排戏,在师傅吴有山指导下,苦练基本功,开始了小生演唱艺术的生涯,随后在“天光班”演“天光戏”,从演天光戏晋升为演夜场戏。“志士班”...[详细]
白纶生(1823~1893),原名京,字纶生,号进贤,海珠区新滘镇龙潭村人。少时家境清贫,15岁起在广州堂舅父开设的洋行当杂工。他诚实聪明,勤奋好学,数年间已对洋行的业务颇为熟悉。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的一天,纶生留守洋行,一英商因急于供应货物给南洋客户,即付白银1万两马上要货。纶生一...[详细]
柏日红 (1885-1911),又名孝辉,九峰溪下折木坳人,世代务农。他从 14 岁在九峰读私塾时便开时接受民主思想,痛恨清政府腐败,17 岁到广州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 (1911),参加了同盟会在广州举行的武装起义,在激烈巷战中牺牲,葬于红花岗,墓地与温生才烈士墓相连,有“柏君日红”墓碑。 ...[详细]
白燕(1920~ ),女,原名陈玉屏,艺名白燕,以艺名行。惠州人,生于广州。自幼喜爱戏剧,尤其喜欢阮玲玉与胡蝶的戏。1936年考入广州国联影片公司,拍摄处女作《并蒂莲》。1937年至香港,先后主演《上海火线后》、《斩龙遇仙记》、《新地狱》等影片,因主演《金屋藏娇》一片奠定了红星地位。后与著名演员...[详细]
白燕仔 (1919—2000) 白燕仔,女,原名陈旺,曾用名陈燕娴,外海人。家清贫,父为乐师。9岁随父卖唱,音质甚佳。曾拜著名曲艺家招大银、熊飞影为师。经数十年磨砺,技艺精纯,唱腔浑厚,吐字清晰,音韵铿锵。其风格融“小武”、“花脸”技艺于一体,善于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情感细腻准确,成为粤曲大喉...[详细]
白玉堂(1901~1994),原名毕焜生,又名毕钊南,白玉堂为艺名,花都市新华镇毕村人。其父毕善福、胞兄毕钊伦、堂兄毕劲持都是海员。他3岁随父往香港,6岁回乡读书,11岁失学。堂兄毕劲持厌倦海员生活,后在广州改行当粤剧演员,艺名黄种美(著名丑生)。白玉堂跟着堂兄到戏班看排戏,看了几次后,居然能有...[详细]
半日安(1906~1970年)原名李鸿安,里水赤山村人。少时拜名艺人马师曾学艺,由于他口才敏捷,语言幽默谐趣,长相机灵善变,戏路较广,适宜担当丑角。30年代开始,加入“觉先声”粤剧班,与薛觉先、唐雪卿、上海妹一并演出,曾远至南洋一带,深受观众好评。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回广东内地,与吕玉郎、上海妹组...[详细]
冼宝干(生卒年月不详),字雪耕,清末民初人,出生于佛山镇。冼氏于宋代分别由高州、南雄等地迁居佛山,共5房,明清时是佛山大族。冼宝干的祖父是清道光《佛山忠义乡志》总纂。 冼宝干自幼聪颖,才思过人,10岁便能写文章,18岁进学,24岁参加乡试中举,30岁中进士。最初试署湖南宝庆县, 后调任江西信...[详细]
鲍国宝(1899—1978) 香山县香洲(今珠海市香洲区)山场村人,中国电力工程专家、国家一级工程师。父亲是经营茶叶富商,从小得到良好教育。民国7年(1918)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毕业,随即赴美深造。1922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动力系毕业。1923年回国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建设...[详细]
鲍俊(1797—1851) 字宗垣,号逸卿,别号石溪生,香山县下恭都(今珠海市香洲区)山场乡人。出身书香世家。清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次年中进士二甲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后调任刑部山西司主事,候选员外郎,即用郎中。道光十一年(1831)辞官返粤,居广州芳草街,与张维屏、招子庸等人交游...[详细]
鲍少游(1892—1985) 名绍显,字丕文、尧常,艺名石涛,号少游,香山县白石乡(今珠海市斗门区白蕉白石村)人,出生于日本横滨。名画家。父亲在晚清时曾为候选同知,后弃政从商赴日本神户开设茶行,为旅日华侨茶商。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其3岁随母返乡,7岁入读私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详细]
冼炳超(1889年~1957年),芦苞把岗村人。年青时南渡马来西亚,在当地机器厂当学徒,艺成后,稍有积蓄,在吡叻州布先埠自营万成铁厂。由于经营得法,业务兴旺发展,其产品均为各大小矿场乐于采用,销售额为同行之冠。冼致富后,对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重组吡叻三水会馆,奔走呼号,出钱...[详细]
碧野 (1916~2008) 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5年参加北方左联领导下的北平作家协会,历任莽原出版社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南京《人报》、《朝报》文艺副刊主编,北方大学、华北大学教师,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员,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华中师大兼职教授,中...[详细]
泊承升(?-1882年),号荷亭,碣石镇人。农夫出身,中年入伍,逐步晋升。清咸丰三年(1853年),诰封振威将军,钦赐花翎,由崖州(今广东雷州)调任狼山镇(今江苏南通境域)总兵。泊承升用兵出奇制胜,咸丰年间,太平军席卷江南,他秉承清廷旨意率军镇压,先克服上海,再攻取镇江,在其镇守之通州全境未被义...[详细]
布路德 女,1943年11月出生,广东广州人,曾任海珠区饮食服务公司工会主席。切实履行工会的各项基本职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等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代表工会积极参政议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劳动模范。 ...[详细]
蔡柏青(1 867一1952),澄海县澄城镇西门人。早年任景韩、凤山学校校长。自学中医,考取省中医选拔,获证书后在汕头开业执医,并自办“新国医传习所”,教授门生,学成毕业者百余人。从医30多年中,编著有《妇科学》、《儿科学》、《伤寒易解》及《蔡氏临床医案》等7种医书。曾担任汕头中医生主考。 ...[详细]
蔡北华(1913—1996) 张家边村人。民国24年(1935)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治指导员。1941年5月,到香港从事日本问题和交通研究工作。1955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第八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副厂长,上海市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等。1977年...[详细]
蔡灿光 (1909~1951年),又名光复。出生于坳仔镇鱼北村富裕之家。1930年在广州私立知用中学毕业后,先在顺德县乐从烟酒税稽征所任稽征员一年半,后在江西省大余县第一区署任职员半年。1934~1939年,回乡务农经商,并在四会县城设光复行经营杉木生意。1940~1948年先后在顺德县任特务大...[详细]
蔡灿星 (1914~2000年),坳仔镇鱼北村人。出生于较富裕之家。少年勤奋读书,怀集中学毕业后,入读广西大学预科班(设在梧州市)、广西大学农学院林学系。1939年大学毕业后在广西省森林调查队、广西省立三江联合中学、广西省政府百色苗圃林场工作,1940年任教于广西大学农学院林学系,1944年升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