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圣提(1901—1982) ,祖籍广东潮州。幼时在福建厦门集美学校读书,高中毕业后在厦门报社工作。1922年到新加坡任教,半年后返回国内。1925年去印度,追随甘地任文职,1926年回国。1927年再去新加坡,入《南洋商报》任电讯编辑兼副刊编辑,1930年任编辑主任,不久即主持读报编务,对业...[详细]
曾应之(1918—1949年) ,又名陈北镐、陈烈丰,笔名戈基、万年青等,生於潮安县登云区方安洞(今浮洋镇福洞宫边村)。1936年10月加人华南抗日义勇军,12月底加入0。1937年初任义勇军潮汕大队大队长。7月任0韩江工委宣传部长。1938年初任0潮汕中心县委宣传部长,2月兼任0汕头市工委书...[详细]
詹安泰(1902~1967),字祝南,号无庵。饶平县新丰楼子人,1902年出生。青年时期先后就读于广东高等师范、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1926年毕业后,任教韩山师范、金山中学达12载。1938年起,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28年,担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编写有《中国文学史》(先秦西汉部分)作...[详细]
张 苞 (1922~1962),东莞石龙人,民兵战斗英雄。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武工队长、副营长、侦察股长,是闻名东江的“双枪将”。1945年2月,在东江下游只身跳入激流,游上敌船,击毙少将以下日军8人,获东江纵队司令部通令嘉奖。1946年6月,随部队北...[详细]
张发(1906—1969年),又名国廉,紫金县古竹新围村人,出生于雇农家庭。1926年参加古竹农协,任常务委员。1939年4月,加入中国0。7月在古竹开设“联发”木匠店为掩护,建立地下交通站,进行党的秘密活动。1945年春,党组织派张发任香港湾仔“华建合作社”主任,筹集资金,支援革命。194...[详细]
张发奎(1896—1980) 字向华。广东始兴人。1912年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堂,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讨袁之役和驱逐踞粤旧桂系之战。1921年至1922年孙中山北伐期间,任警卫团营长,随往桂林和韶关警卫。孙中山联络滇桂军入粤讨伐陈炯明时,与邓演达一道起兵响应。之后在李济深部任团长、旅长,参加第...[详细]
张光农(1908年-?),又名奉先,字兆奎,紫金县中坝镇水口村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科。同年7月参加北伐,转战中原华北,历任连长、营长、旅部参谋主任等职。在战斗之隙,他潜心钻研兵法,著有《练兵与用兵》一书稿。1937年8月,他率领独立营参加抗日淞沪战役,立功受奖。12月南京失守,...[详细]
张汉月,1962年11月生,石城镇谢下村委会棠梢村人。0党员。博士生导师、教授。1985年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本科毕业,工学学士学位,后在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工作,并任该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他先后发表《全价营养高含量BB肥生产技术及设备》、《椰衣纤维梳打装置的研究》、《复混...[详细]
张汉斋(1885—1969年),生于潮州城(今属湘桥区)。14岁开始 州音乐。因弹得一手好月弦,人称月弦张。25岁时跟随潮州乐师洪沛臣学三弦、琵琶、筝。後又向外江班头手容贞师傅学外江乐,执奏头弦。1926年与被称琵琶王的王泽如,应香港潮州同乡会邀请,在港台奏琵琶、筝,轰动一时。1928年应新加...[详细]
张家玉(1615——1647),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他在青少年时期喜习武艺。后参加科举考试,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考取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翌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入北京,他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起义军效力。旋因李自成部被清军战败,张又改投在南京...[详细]
张竞生(1888-1970),幼名江流,字公室,广东省饶平县浮滨镇大榕铺村人。近现代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性教育先驱。有“文化奇人”之称。 清光绪十四年(1888)2月20日生。幼入私塾就读。 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县立第一小学(原名琴峰书院)学习。 光绪三十年(1904)...[详细]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详细]
张荣芳 张荣芳,1940年12月生,石城镇山寮村委会下水美村人。0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 1953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廉江县第一中学读初中和高中;1964年7月南开大学历史专业毕业;同年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研究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详细]
张弼士 1840-1916 (1840~1916)名振勋,原名肇燮,字弼士,广东省大埔县人。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创始人,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华侨、民族实业家。其父张兰轩,清道光秀才,以教书为业兼行医,生有4子,张弼士排行第二。幼时因家贫,随父读书三年即辍学。1856年只身飘洋过海,到荷...[详细]
张望(1916—1992年) ,原名张致平,笔名张抨、克之、紫瓶,出生于潮安县。1934年毕业於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组织上海MK木刻研究会。作品《出路》、《负伤的头》等被鲁迅编入《木刻纪程》,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第一代版画家和开拓者之一。1935年返汕头...[详细]
张 尧 张尧,1948年生,石城镇东莲塘村委会大桥头村人。博士生导师、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院长。 1970年7月天津大学电力系毕业,留校任教。1978年在该校攻读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1989年攻读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1993年聘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详细]
张永福(1871—1957) ,张永福祖籍广东饶平县樟溪锡坑村人。毕业旅居新加坡,是新加坡华侨支持孙中山推行民主革命的中坚之一。早年投资树胶种植,并创办胶鞋制造厂。20世纪初期与陈嘉庚垄断了新加坡胶 鞋制造业,为其从事革命事业奠定了经济基础。清朝末年,张永福支持维新运动,并加入维新运动的组织 “...[详细]
张云枫 张云枫,1930年11月生,新民镇黄竹垌村委会大窊村人。曾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文汇报》董事长、社长、总编辑。 张云枫以"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为人生事业的座右铭,热情地关注祖国、家乡的建设。1994春夏,廉江发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张云枫...[详细]
张子玉(1899—1928年),又名连科,出生于紫金县苏区炮子村雇农家庭。1923年1月,他逃荒到了海丰县城,通过同乡介绍,接触了彭湃,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参加了海丰县农会组织。后受彭湃派遣,回乡发展农会。他秘密串联了钟乐善、黄培先等20多人,于1月中旬成立了紫金县第一个农会——炮子乡农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