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善斋(1905—1963年),紫金县蓝塘镇罗塘村人。1922年春省师范学校毕业后,回蓝塘任教。1924年,他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俄岸俊民中学任教。1927年10月参加中国致公党,任吉隆坡惠州会馆理事。抗战爆发后,甘善斋与其他侨领一起,发动侨胞募捐支持祖国抗日。1938年,他参加“华侨回乡抗日...[详细]
高剑父(1879~1951),名崙,字爵亭,广州番禺人。父母早逝,家境寒微。12 岁便到族叔开的黄埔小药店当学徒。光绪十九年(1893),高剑父得举人出身的族叔高子元向居廉推荐,准予免费学画,成了居廉的弟子。 高剑父得同学伍懿庄之助,借住于河南伍家祠花园内的水榭。该处有许多历代名画和字帖,诗...[详细]
高力士(684年—762年),原名冯元一,中国古代唐朝宦官,曾任骠骑大将军,封爵齐国公。高力士年幼入宫,被高延福收为养子,故而改名。高力士曾协助玄宗平定韦后之乱,所以深得唐玄宗信任,他也对唐玄宗忠心耿耿,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已经驾崩,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详细]
高奇峰:(1889~1933),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字奇峰,后以字行,广东省番禺县圆岗乡人。幼时丧父母,在四兄高剑父的指导下研习绘画。早年在广州绘制玻璃品。1907年随高剑父赴日本,从学于日本画家田中赖璋。同年加入同盟会,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翌年归国,继续做同盟会的秘密工作。1910年在...[详细]
1912年生,2000年7月逝世,广东阳江人。原名关泽霈,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从此,在高氏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影响下,关山月踏上了对新国画艺术执着追求的漫长而艰苦的旅程。...[详细]
廖承志的名字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凯、著名侨领何香凝夫妇之子。熟悉廖承志的名字的人甚多,然而对廖承志的同窗好友、入党介绍人关泽恩,因为年轮的滚动,却鲜为人知。 关泽恩于1908年2月27日出生于廉江石城镇东街的一个殷实的家庭。...[详细]
古成之(947-1007),字亚爽,原籍河源县回龙古岭人。后迁居增城县。他曾在罗浮山隐居读书10多年,“力学不怠,淹贯群籍”,文誉传四方。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广南东路推荐一人上京考试,他被选中,书面考试,他考第二名,在皇上召见唱名赐策前夕,嫉妒“广南人居其上”的张贺、刘师遒邀成之饮酒。暗...[详细]
古龙贤 (1826~1875),安墩镇葵双村人,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手下的一名高级将领,封号奉王。古龙贤6岁时随父流落广西,以打铁为生,1844年初在广西参加太平军;1852年(咸丰二年)为右四军两司马。次年5月,升金四辛、四监军,7月擢金四总制,守天京(今南京)太平门,8月封恩赏检点;1854...[详细]
郭继枚,增城福都(今中新镇福和官塘村)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郭继枚出生于马来西亚劈雳州务边埠。他先后在务边埠小学和怡保育才学堂就读,成绩优良。因其母亲早逝,又是独子而深受家人宠爱。成人之后,适值推翻清朝统治的国内革命风起云涌,并波及南洋。郭继枚在务边埠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详细]
郭乐(1872—1956) 字鸾辉,号景崇,环城竹秀园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赴澳大利亚悉尼谋生。1897年与同乡数人在悉尼收购永安栈(后改名永安果栏),被推为司理。为人忠厚,有一次银行多付500澳镑给其,其临财不贪,如数退还,对此中西人士无不称赞,从此永安信誉日隆,业务蒸蒸日上,继而...[详细]
郭真顺(1312—1436),庵埠郭陇村人,教授郭宗文之女,自幼承父教,通经学,旁及史百家,能诗,尤擅古体。嫁潮阳周伯玉,夫妻隐居乡间。为人有见识,善论断世事是非得失。元末明初,世道多艰,潮阳一带,常有- 。明洪武四年(1371)明0派指挥俞良辅出兵征剿潮阳未归顺诸寨,兵临溪头,真顺出而当道,...[详细]
郭之奇(1607―1662),字仲常、菽子,号正夫、玉溪,明•揭阳县城人。幼即聪慧好学,11岁中秀才,天启7年举人,次年(崇祯元年,1628)进士。以不曲徇权相温体仁、周延儒意,告假回乡。逢海盗袭县城,捐资募壮士,协同县兵击退之,城得保。崇祯6年返京,任礼部主事,提督四译馆(一作会同馆)。升...[详细]
古应芬(1875~1931),字湘芹,别字勷勤。广东番禺县人,日本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毕业,与胡汉民同学。在日本时常与朱执信、汪精卫、陈树人等相聚,为同盟会会员。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国,任广州法政学堂编纂、广东省咨议局书记长。宣统末年,参加广州“三· 二九”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详细]
韩锡敦 韩锡敦,1936年生,廉江市吉水镇燕山低垌村人。 1951年,他在廉江县第八小学(安铺镇西街小学)任教。1956年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军械技术学校学习。1958年加入中国0。1960年毕业留校当教员。1968年调任后勤部供应科任副科长,次年提升为战勤科科长。1978...[详细]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自号双清楼主,祖籍南海县神安司大通堡(今东漖镇海南村棉村),出生于香港。其父何炳垣是香港一大地产商,支持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何香凝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光绪二十八年,她与廖仲恺东渡日本留学,何香凝先进东京日白女子大学...[详细]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仙。 何仙姑是广东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代开耀二年(682年),原名何秀姑,其父何泰,母亲吉氏, 以制售豆腐为生。秀姑诞生时紫云绕室,白光闪耀。她自幼喜读诗书,手不释卷,过目不忘。她勤劳秉孝,十三、四岁便帮父母磨豆腐、操持家务,更兼知礼重德,深得村民邻里赞...[详细]
何友逖(1894-1965),字适安,平山镇人。16岁毕业于惠州府中学堂,17岁参加同盟会,19岁入广东陆军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北伐军姚雨平部十标三营副营长,不久受伤复员。回乡后创办平山两等学校,自任校长。民国12年(1923)从事农民运动。民国13年(1924)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十人...[详细]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人氏。广东省历史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广东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详细]
洪秀全(1814~1864)小名伙秀,族名仁坤,后因避讳天父爷火华而改名秀全。秀全出生于花县官禄㘵村一个农民家庭(一说出生于福源水村,后举家迁往官禄㘵村),其祖先洪㳂三于康熙年间从嘉应州石坑村迁来花县,洪秀全为第六代;其父镜扬,勤劳朴实,为人公正,曾任官禄㘵的“堡尊”,对掌管村中事务,调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