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鸿(1902~1973),大埔县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陆军大学第六期将官班毕业。民国18年(1929)起任第十五师特务营中校营长、第四十三旅一团团长、第四十三旅旅长兼襄阳守备区司令。民国28年任第十一集团军四十八军一八九师少将师长。民国33年起任第四十八军参谋长、副军长。民国37年6月,升...[详细]
张雪斋(1905-1952),解放后的第一届中共新丰县委常委、县公安局局长兼人民法院院长。在革命斗争期间,曾任革命武装尖山大队政治教导员、新丰西北区工委书记等。 1905年,张雪斋出生于新丰县黄磜镇黄沙坑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青年时代由祖偿津贴到新丰县简易师范学校就学,毕业后在秋洞小学任...[详细]
张炎元(1904—2005),字炳华,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后又入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将官班、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中国国民党情报局局长,1952年赴台湾。 人物生平 张炎元,1925年秋任国民革命军海军安北舰党代表。 ...[详细]
张掖(1895~1974),原名张友敏,字逊之,祖籍茶阳镇左弼村。他出身贫穷佃农家庭,童年在左弼村读小学。民国元年(1912)转到县城小学就读,时值“讨袁 ”运动,他在学校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8年“五四运动”期间,在汕头省立潮州中学校(后为金山中学)读书,参加-运动;民国9年中学毕业后,考取了留...[详细]
张志濂(1899~1951),原名汝凡,湖寮镇龙岗村旧田人。 志濂童年在家乡读书,18岁在湖山官学教书,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即随罗卓英一起参加北伐、东征。民国16~34年(1927~1945),先后在国民政府军政机关任职,历任股长、科长、处长、军需主任等,授少将军衔。民国34年冬后,分...[详细]
张志英(1925~1994),原名锡典,中共党员,西河镇黄堂村溪南埔人。解放前夕,他就读于上海国立同济大学,民国38年(1949)7月在上海华东革命大学学习时参加革命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志英先后在济南电信局、邮电部电信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1957年后,在...[详细]
张织云(1904年-1975年),演员,原名张阿善(阿喜),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幼年移居上海,中国第一代女明星之一,第一位中国电影影后。 1923年考入上海大中华影片公司,主演无声片《人心》、《战功》。1925年转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可怜的闺女》、《新人的家庭》、《空谷兰》等,曾被上海新...[详细]
张宗良(1909-1984),华城镇维西村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作战科长、师长,广东军管区参谋长,梅揭师管区司令。1942年在湖北恩施任第六战区司令官陈诚办公室主任。1946年任虎门要塞司令兼深圳指挥所主任。1948年9月任少将。曾任国防部第四厅厅长...[详细]
张作舟,字宜川,黄堂里人。康熙己卯(三十八年,1699)举人;己丑(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改庶吉士,习清书。为一邑词林开先。散馆授检讨。与修《一统志》。同时李巨来、吴荆山、储理质、蔡梁村、黄际飞等名流德艺切劘,握臂缔交。而尤与门惠仲儒称莫逆焉。岁癸巳冬乞假省亲,明年五月卒于家,年仅三十七...[详细]
湛天润:字貌卿,号莲樵,岁贡生,以族中人入继涞之为子,且天润比继母还大,入继后不久,涞之的遗腹子也出世了。外祖霍氏有些兄弟不承认天润,处境十分尴尬。幸祖父若水庇护,写《千忍亭诗》劝勉天润。精心培育,天润学业有成。历官国子监学录,升平乐府通判·致仕后,长居天关书院讲学,享年86岁。...[详细]
湛湘之:若水小儿子,查《沙堤湛氏族谱》未载此人。而若水晚年筹划初上南岳时,写给洗奕倩的信说:“吾必携涞之、湘之以行,令渠日夜相亲,必有益也”。涞、湘本为兄弟,又何必着意令他俩“日夜相亲”呢?必有内隐。若水在世时,湘之已经十多岁了,举行了束发戴冠之礼。其门生何元科是冠宾之一。涞之去世时,若水收族中...[详细]
詹学传(1101—1189),字成宗,号正峰,生于江西省南丰州广昌县。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主战主降两派斗争剧烈,詹学传力主抗金。京都沦陷,钦宗被俘,学传携眷南迁,初至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设馆讲学,当时家住油(尤)溪县的朱熹,便在这里向学传拜师求学。几年后,学传又南迁至海阳县长窖村(长...[详细]
湛涞之:若水季子,娶已故礼部尚书霍韬女儿为妻。若水在嘉靖25年7月《付男柬之家书》称:“昨17日,府考发案,涞之名在第一等第十名……稍可慰怀。”涞之早年已入读府中儒学,赠丞德郎,平乐府通判。28岁病逝。...[详细]
赵公武(1900—1953),原名世清,字懋森,古野乡古田村人,出生于敦厚朴实的农家。幼年时,与儿童们游戏,常持竹木短棒,指挥作攻防战阵,进退有序。及长,毕业于高陂仰文中学,为校长张琨阶得意门生。旋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三期,毕业后,服务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师,历任师属排、连、营、团长。民国24...[详细]
赵国垣(1925—1991),广东省顺德人,1925年出生于广州。赵国垣自幼随父学艺,掌握了全套“广彩”技能,10多岁便能独立设计“广彩”花式画面,显示出其聪明才智。1956年,赵国垣应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之邀,与来穗参加祖国建设的港澳及内地“广彩”艺人等60余人一起在花村大道97号(今芳村大道东...[详细]
赵师质(生卒年不详),字彬文,长宁县(即今新丰县)马头军屯村人。历任知县、通判(官名,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知府等职。历任官江苏淮安时间最长,共24年,颇有政绩。 清乾隆年间,皇帝南巡到达淮安,找赵师质谈话,了解社情民意。赵师质汇报情况后,乾隆皇帝很高兴,称赞他的才能,并奖赏貂皮、官缎、香珠...[详细]
赵振戈(1914~1946),又名良笺,字荡天,古野镇古田村人。他毕业于中央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四期及陆军大学参谋班七期,先后任国民政府军四十九师排长、连长,五十二军少校、中校通讯营长,上校参谋长、团长,七十五师师长等职。 抗日战争期间,赵振戈曾参加多次战役。民国35年(1946)冬,他在东北安...[详细]
赵准生(1910-2002)乳名月琴,辈名世标,1910年出生于新丰县马头镇军屯村,是中共新丰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赵准生少年勤奋好学,读初中期间,他除了学好课本外,还阅读了孙中山的《-》、《建国大纲》以及《呐喊》、《徬徨》等一批进步书刊。 1929年,国民党筹办新丰县党部,赵准生和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