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夫(1916~1997),西河镇溪南村人。民国12~26年(1923~1937)在大埔、香港读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于民国26年底赴延安投身革命,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民国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11月至民国35年4月,任晋察冀边区“抗大”教员。民国35年5月至民国38年2月...[详细]
张辅邦(1901-1972),字卫苍,棉洋镇竹坑村人。1924年冬考取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主编《黄埔潮》校刊,留任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组织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参加北伐,任中尉排长。攻克南昌之役,奉命先期潜入策反建功。1927年,任营指导员兼雩都县县长。8月,调任三十二军六十九师团指导员,...[详细]
张更生,1919年9月出生,广东南雄人,1935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广东粤北游击队交通员,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二营四连通讯员、团部通讯班长,新四军二支队老三团一营三连二排排长,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特务连排长、副连长、连长、特务营副营长,华中六纵队新兵团二营营长...[详细]
张觐光(1844—1898),字绍棠,号黼庭,百侯白罗蕉子坑人。年幼有志,勤奋好学,且聪敏过人。年长离乡远赴台湾嘉义县大埔乡。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在台湾嘉义县考取廪生第四名。光绪元年(乙亥,1875)在福建考中举人,六年(1880)考取庚辰科三甲进士,以知县即用。 曾任浙江乌程县知县...[详细]
张国良(1907-1950),安流镇半田村人。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生。后任南京孝陵卫国立政治大学训练部少将大队长(属-辖)等职。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魏汉华 (1907~1955)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 李友梅 (1907~1937) 革命烈士 广东省梅州市...[详细]
张恨秋(1905—1935),原名张高同,又名张杏秋,西河镇麻园村人。自幼跟随父母侨居马来亚。青年时期参加马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在与资本家的斗争中,被当局逮押入狱。民国16年(1927)春遭驱逐回国,返乡后,即与县内的共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从事革命斗争,任岩上支部和附城区委负责人,组织农民赤卫队、...[详细]
张华明(1921—1988),曾用名黎明、吴云,西河镇黄堂村人。他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12岁回国进广州国立中山大学附中读书。其后,在“一二·九”-的影响下,从16岁开始就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和下乡宣传等各种-。不久,中山大学附中遭国民党当局封闭改编,他便离校返回南洋。尔后他又转到香港...[详细]
张嘉谋(1911-1985),华城镇塔冈村人。193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在德国汉堡大学研究哲学和德国文学。1938年获哲学博士后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央大学、中华文化学院、文法学院教授,广州市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947年出任中大附中主任。1948年重任中山大学教授...[详细]
张剑珍(1911-1931),女,双华镇大陂村人。出身地主兼工商业家庭。1926年,15岁的张剑珍向往革命,毅然加入了农会,并担任乡农民协会的宣传员。她能结合当地斗争情况,自编自唱,出口成章。1928年秋,被吸收为中共党员。1929年2月,中共五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她当选为县妇女委员。同年底,她...[详细]
张景宁,别名秋山。男,汉族,1911年生,广东台山人。1930年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政治经济系。1933年留学日本。1935年回国。曾任广东国民大学、广西大学、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副馆长,广西民族学院副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详细]
张际斯(1889-1949),华城镇维西村人。1912年入伍,保定军校生,参加北伐、东征,任粤滇联军参谋长。1917年授少将衔。 同年(公元1889年)出生的名人: 林蔚 (1889~1955) 蒋介石幕僚专家 浙江省台州黄岩 孙铭武 (1889~1932) 著名抗日英烈 ...[详细]
张际云,字雨臣,大靖人。曾祖廷桂,幼承节母李训,世有隐德。际少读书,年跻强仕犹未博一衿。子光汉,弟际元均早岁入泮,独际云蹀躞名场。光绪四年始为吴学使宝恕所赏识,补郡庠。十五年己丑钦赐举人。明年庚寅会试,钦赐翰林院编修。与其族人康熙间翰林张作舟同甲子。或赠以联云:‘千秋祖泽传金鉴,四代孙曾拜玉堂。...[详细]
张力克,曾用名张权衡。男,汉族,1917年生,广东大埔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广西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肄业。1937年赴延安抗大和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任曾任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中央西北局职工委员会常委,中共桦南县委书记、桦南县县长、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1...[详细]
张猛(1894~1985),号国森。原籍广东新会,生于越南海防。父亲张云田是越南华侨,早期的同盟会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参加孙中山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举行的反清起义,任敢死队队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其时张猛才14岁。民国6年(1917),张猛进人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十三期骑兵科学习,民国...[详细]
张梦生(1900—1977),岩上乡大老寨村人。在家乡的私塾读过几年书,14岁即随父亲到新加坡,在英华学校攻读英文。后因父亲的当业日益扩展,人手不够,遂辍学到芙蓉埠协理业务。尔后在新加坡主持大裕、恒裕、大利等典当业,由于治事精明、擘划有方,故业务蒸蒸日上。 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业。除继续经...[详细]
张平(1909~1985),字平资,高陂镇代富村人,毕业于省立大埔中学,后考入广东大学,1年后投笔从戎。民国16年(1927),他考进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两年后毕业,跟随蒋介石服务军中,先后参与东征、北伐、抗日、“剿共”。民国24年,被保送到中央军官学校第五期步科高级教练班深造,民国26年毕...[详细]
张慎(1391-1450),字宗荣,号竹斋,今长布镇大客村人。少年聪敏,过目成诵,为县学生员,20岁享受廪膳公费。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中乡试第二名文科举人,任山西省沁州府州判。当时士大夫多惋惜地说:“张君学富才高,为何屈居州佐?”慎说:“古之仕者,不在职之崇卑,而在于道之行否。”慨然赴任,...[详细]
郭秀仪,女,汉族,1911年5月生,广东中山人,出生于上海。1929年毕业于上海文艺女校。1931年到1933年在上海在苏浙皖区统税局工作。后与黄琪翔先生一起-德国。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征募部副部长、国民党政府第11集团军司令部妇女工作队队长。1941...[详细]
张树勋,字尹志,号南塘。百侯南山乡人。高祖炤,号谦牧,有隐德,寿百龄,同堂五代。子孙男妇二百余口。树勋幼颖悟,年十二初试郡邑,惊为神童,弱冠补弟子员。嘉庆三年(戊午,1798)举于乡,十年(乙丑,1805)成进士。以知县分发浙江,十一年补新城县。凡四为乡试同考官,所取皆知名士。生平践履笃实,天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