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燮和(1897~1968),-镇小留村人。 燮和18岁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学医,后反对日本迫华签订的“二十一条约”,毅然投笔从戎,回国考入北京陆军学校,于民国11年(1922)毕业。 民国12~14年,燮和先后任粤军第一师军医处上尉、少校军医;民国15年随国民革命军3次参加北伐,...[详细]
郭梅峰(1879~1970),别名芬,原籍江西省新城,祖辈于清同治年间来广州定居。其祖父和父亲俱行医。父亲郭慎初常言“富贵非吾愿,欲求济世,必须行医”,遂将医学心得传授于梅峰,并令梅峰拜师于张惠农老医师门下。郭梅峰刻苦钻研仲景医学并兼学文学,后闻章果、陈伯坛、黎庇留医学渊深,乃私淑之。19岁独立...[详细]
郭寿民(1925—1987),光德镇上漳村人。他自小喜爱作画,勤学苦练,精心习艺,是自学成才并在技艺上有卓著成就的工艺美术技师;曾任大埔陶瓷工业公司(局)产品设计室主任、黄塘瓷厂副厂长、广东省大埔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大埔县科协副主席、县政协常委等职。他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在陶瓷美术界有较高声誉...[详细]
郭瘦真(1900—1980),曾用名秋晃、俊仪、唯旷、汉民、汉鸣、素心、郭真、文威、海真、素正,桃源镇桃锋村人。 民国4年(1915)小学毕业。民国9年从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政法大学。在大学期间,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班,民国1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任广东新学生社秘书,并任...[详细]
郭思演(1899~1965),字心如,祖籍-镇小留村,出生于爪哇巴达维亚(印尼雅加达)。他3岁归里,5岁入村中岗上谷生私塾馆读书,15岁进读-公学(-中学前身),18岁与同乡廖志人东渡日本求学。 民国4年(1915)5月,日本胁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之后,思演激于义愤,毅然回国,投笔从戎,...[详细]
郭兴荣,1951年10月出生,东漖村人。他于1989年辞去海南省三亚市某总公司总经理职务,回到家乡东漖村,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长,1991年被选为党支部书记。他富有进取精神,对发展经济有着独特的思路。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以土地为根本,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率先在广州市的村一级实行股份合作制,创立东...[详细]
郭学云(1894—1925),又名学文,字伯潜,-镇小留村人。民国8年(1919)与吴奇伟、罗鸣白、温克刚同期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六期步科。 他于民国10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队,任粤军第一师机关枪连连长。次年,孙中山命令部队北伐,学云随军出赣南,领数十人攻夺要隘,右臂中弹负伤。攻克赣州后,以功...[详细]
郭耀卿(1889~1969),广州番禺人。少年时在乡私塾读书,私塾姚老师兼通医术,郭耀卿聪明好学深得姚老师青睐,收为门徒。两年后,姚老师不幸逝世,郭只好专心致志,刻苦自学,钻研历代医家著作,深究方书,随着学术领悟加深,学业有所成,于民国期间参加广州市卫生局举行的中医考试,取得中医开业执照,在广州...[详细]
郭有贤(1924~1994),枫朗镇保安村西山人。 有贤少年时在大埔角广德学校读小学,后考上百侯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厦门协和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省立大埔中学、汕头聿怀中学任教,参加了韩江干校第三期学习班学习。1949年,他被送到南方大学学习,后被组织派到韶关地区曲江县参加土改,任工作...[详细]
古彦辉,生于明洪武年间,卒于永乐年间。华阳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岁贡,授官福建省德化县主簿。时值德化溪流暴涨,冲圮民房,民无居所。彦辉抚循有法,赈灾抚恤,安顿民心。后升任德化县知事,勤政爱民,修桥扩路,改建学宫。九年秩满,民将赴阙奏留。后监司保任,擢升为监察御史,以廉洁能干闻名于时。在巡...[详细]
古宜权(1906~1932)字克灵、健愚,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初回五华组织农民武装。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创建八乡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后任东江红军第四十六团团长,红十一军教导团团长,东江红军独立师第二团团长。后...[详细]
古宜权(1904-1932),字克灵、健愚,梅林镇优河村人。1924年考取黄埔军校第三期。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东征。北伐战争时,任第三路第三军团部党代表。1927年回到五华,在县农军教导队任教官,后任队长。1928年初,古宜权随古大存奔赴八乡山根据地。1929年,古宜权出席了中共...[详细]
古肇英(1902-1974),安流镇文葵人。1925年就读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和抗日战争,任一五五师少将师长。抗日胜利后,历任湘桂黔铁路警务处处长、京沪杭铁路警务处交警总队长、广州市 局保警总队长等职。1949年赴台,1974年逝世。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钟世...[详细]
何博众(1833~未详),号仙侪,字博众,祖籍番禺沙湾北村。 广东音乐的先驱。何博众排行第四,族人称之为“博众四”,以弹奏“十指琵琶”著称。广东音乐名曲《雨打芭蕉》、《饿马摇铃》、《赛龙夺锦》的初稿均为其所作,作品清新劲练,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琵琶弹奏《十面埋伏》,曲从情变、悦耳动人;培养有...[详细]
何澄石,广东增城人,1924年7月出生,1938年2月参加革命,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连长、干事、科长、政治处主任,系主任、处长、海军军训部副部长、海军司令部军校部副部长、海军第二水面舰艇学校副校长、海军舰艇学校顾问等职。正军职离休干部,2011年10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详细]
何浣芬,女。1925年生,广东番禺人。1947年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1952年7月从澳门赴内地,以满腔热情献身祖国建筑事业30余年,历任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设计室主任工程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湖北广播大厦、东湖疗养院、武汉剧院、武昌火车站、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详细]
何虹(1927-1945),何小静胞妹,曾参加曲艺协剧团少年组活动并饰演抗日救亡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剧目的角色。1938年10月参加动员委员会战工队第156队。194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参加东江纵队,抗战胜利前夕,何虹随东江纵队北上,途径粤北始兴县时,因病与一批病员就地隐蔽留医,...[详细]
何忌,男,汉族,1917年7月生,广东兴宁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土木工程系。1937年参加梧州地下党。1938年赴延安,任财经工程师、股长。1945年在太行山,后南下大别山开辟根据地,任支队司令。解放后,历任玉林县委书记,广西省政府建...[详细]
何爵三(1905—1977),家名修担,字士坚,-镇恭州下村人。父命亨,幼年贫苦,15岁当船工为生,后开布店为业。兄弟7人,他排行第七。诸兄多数从父经商谋生,唯他从小立志向学。 他于民国9年(1920)考上潮州金山中学读书。次年,父病逝,诸兄多劝爵三停学从商,而他却再三向母亲、兄长力表向学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