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耀,男,1923年12月出生,龙门县王坪镇江-厦村人,是粤赣湘边纵队第三支队黄虎大队战士。1948年2月2日在龙门县平陵镇白石墩与国民党 派军队作战时,不幸头部中弹牺牲。199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追授其为革命烈士。 来源:龙门县地方志办公室...[详细]
田华贵,1933年11月,广东博罗人。1980年9月至1993年11月任广东省惠州市鸡笼山林场场长。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 196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小文化。政工师。1953年9月在广东省博罗县石坝黄山洞村务农。1954年5月入团。1954年7月在博罗县石坝黄山洞任初级社、高级社、...[详细]
王达宏(1910--1986),永汉寮田新屋下人。1938年在永汉组织一批爱国青年,成立大众救国会。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任中共永汉特支领导的人民抗日游击队队长,后抗日游击队改名为永汉自卫联防队,仍任队长。为更好地开展武装抗日工作,1940年自卫联防队改编为国民党63军下属一个杀敌...[详细]
王美季:女,汉族,1942年8月生,广东电白人,曾用名王美桂、王辉、王亚辉,196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2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 1960年12月起任广东省电白县小良公社白沙大队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营副大队长,小良公社妇联副主任。其间:196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详细]
王仁康(1888—1960),字季强,惠阳县人。国民政府军队少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广东省立廉江中学校长,广东省教育厅督学,广州市教育局长,粤汉铁路局总务处长、副局长,铁道部专员。民国25年(1936)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高级参谋。抗战期间,任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总局少将副局长。民国35年(...[详细]
王文山,原名王汝能,南栅村人,生于1915年,“九。一八”事变后,文山于番禺县师范学校读书。在校期间,参加广州学生组织的宣传队,下乡开展抗日活动,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追迫,被校方开除学籍。 1934年春,王文山回家乡与从县城放假回乡的王士钊草拟《告乡民书》和其它抗日标语,并亲自贴于村中,号召乡亲...[详细]
王兆洪,一九一八年生,虎门镇南栅西头人,家境贫困,年仅十六七岁离家外出当兵。一九四四年在东莞县伪警察大队第二中队部当军需。一九四五年一月在茶山寒溪水与所属部队跟随麦定棠起义,整编为东江抗日游击纵队新生大队,在该大队第二中队历任班长,小队长并在同年六七月间,先后参加过在横岗击溃四十五师李益荣一个团...[详细]
唐才猷,1916年生12月生,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吴村人。毕业于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 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遂溪县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雷州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1团政委,中共滇桂边工委委员、桂西指挥部政委,滇桂边纵队第1支队政委,粤桂边纵...[详细]
魏秋环(1923~1970),河源龙川县人。年少时家境困顿,做学徒维持生计,受当地革命志士的鼓舞和感化,加入中共 组织“少共队”、“抗先队”,参与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调至老隆青年书店做店员,兼做中共交通员工作,不到三个月被国民党 派封店,又调至县邮政局当司机,继续从事交通...[详细]
温汉平(1922~1978),博罗县麻陂镇曲潭村人,高小毕业。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配合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46年参加东江纵队,任第三支队第一团战士,在麻陂、石坝、公庄、柏塘等地进行革命斗争。1948年6月在石坝黄山洞与国民党部队作战中,英勇杀敌,立功受奖,被提升为服务员(相当于排...[详细]
温健公(1908—1938),河北抗日民军总部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原名文淦。曾用名杰雄、湘萍。1908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梅县松口车田村一个贫农家庭。1922年秋,考入广州南武中学,担任该校学生会会长,组织读书会,传播革命思想。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带领一百多名同学参加广州...[详细]
温淑海(1903—1968),惠阳县镇隆镇陂塘角村人。出生于新加坡。广东西江讲武堂步科及陆军大学第四期毕业。民国12年(1923)任粤军少尉排长。民国14年(1925)10月,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中任连长,后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营长。民国23年(1934)任第一军第一师教导团上校团长。民国25...[详细]
吴涵(1894——?),字贵度,惠阳县人。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炮兵学校毕业。民国15年(1926)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参谋长。民国16年(1927)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处长、代参谋长。民国17年(1928)任第十一军参谋长。民国20年(1931)7月任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军参谋长,12月任...[详细]
吴康,北栅中墩人,(1883—1941)世代务农,中年丧偶,有二子一女。吴康为人忠厚、坦诚、好义气。1940年广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进驻宝太线一带,进行抗日宣传鼓动工作,中墩成了三大队落脚点,时政训处主任陈明等常驻村中开展抗日活动工作,以办夜校为掩护,设立秘密交通站。交通站的同志常与吴康往来,后...[详细]
吴冷西(1919年—2002年),原名吴仕占,广东新会人;“九一八”事变之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离开广州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进入延安马列学院,任马列主义研究室研究员。1939年9月调入中共中央宣传部,...[详细]
谢炳,汕头澄海人。现任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上市企业)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泰华国际银行常务董事局主席,香港富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北京潮人商会副会长。 当不少中国人为遍访邻里找不到一个煎...[详细]
谢绿霞(1917~1945),女,县城罗阳镇石坑村人。父母早丧,不满10岁即被迫当童养媳,14岁结婚。婚后家境贫困,为生计只好为富裕人家做苦力而受尽欺榨,兼之婚后不育而屡遭家婆打骂。最后逃回石坑村叔父家。1945年(民国34年)春,东江纵队第三支队石坑交通站与村民关系十分融洽,绿霞经常主动协助交...[详细]
谢添(1914年6月18日-2003年12月13日),中国著名演员、导演。原籍广东番禺,生于天津。谢添为中国影协第三至五届理事,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早年就读于天津英文商务专修中学。1933年在天津开始业余话剧演出,曾参加鹦鹉剧社,演出田汉、曹禺等人的剧作。作为演员,谢添被称为“银幕上的...[详细]
谢廷诏(1723~1781),字兴士,号紫峰,清博罗人,1760年(乾隆二十年)举人。历官署直隶海盐场、题补无极县,卢龙县、唐县,移深州通守。在无极县时,有兄弟争产诉讼,廷诏剀切训告,使归家熟思,兄弟感泣,和好如初。深州多水患,廷诏亲临现场观察形势,增筑河堤,百姓感恩戴德。唐县土地适宜种稻,但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