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让(1904—1981),梅县桃尧镇大塘美村人。 1922年梅县东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暨南大学。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4年转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因协和医学院功课极为繁重,他勤苦力学,1年后染肺病咯血休学回乡养病。1926年秋转学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1931年毕业,获中山大...[详细]
张光第烈士(1893.11.27-1945.10.14)又名“光弟”,名贵宽,字韦生,光弟是乳名,广东省始兴县城水云楼街人,生于1893年11月27日。父亲张丽山是县衙门的东房先生,水云楼街“张姓船老板”的后裔。 张光第少年时读书刻苦认真,爱好文学,尤喜作诗。中学时代一首咏菊的七绝结句“黄花...[详细]
张建(1901—1996),字扫霆,梅江区东郊乡东街燕诒堂人。 祖父经商,颇有积蓄,乃乡间绅士。父业塾师,一生清平,但有儒者风。张建小时就读于梅县县立小学,成绩优异,校长萧凤琴常在人前夸张建,称赞他将来必成大器。他祖父知道后很是高兴,决心尽家财资助孙儿读书。小学毕业后,考进省立五中(今梅州中...[详细]
张简孙(1899—1989),家名宝鑫,号镜澄,梅江区东郊乡张家围人。 其祖父张简堂为前清孝廉,17岁中举,曾任山东省济南府新城县、黄县知县。张简孙年少时,聪明好学,深得其祖父钟爱,民国初年(1912),特地带他到北平读书。1918年,张简孙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毕业后,以优秀成绩考入...[详细]
张军(1922——1999),原名张吉祥,别名关武,东莞凤岗油柑埔村人。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小组长、支部委员、支部书记。1942年调到广东人民游击总队宝安大队当手枪队员、政治服务员。1944年3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代号“飞鹰队”)政治指导员,与中队长何通...[详细]
张菊文(1930—1998),五华县安流镇半田村人。 1953年在安流区参加水利联络组工作,1954年调五华县水利科(局),一直从事水利工作勘测、施工。曾任测量施工员、工程股副股长、县革委农林水服务站副主任、水利局副局长等职。其间,被选派赴省参加水利电力训练班学习1年。回来后奉命带领测量技术...[详细]
张敏,原名张义恭,字章邑,1908年8月8日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下蓬区岐山乡张厝村(今汕头市升平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张喜富因生活所迫,到新加坡谋生。母亲李玉音,是一个勤劳的农家妇女,家中兄弟姐妹六人,靠租种几亩水田及侨汇收入维生。张敏1岁时就读于本乡报本学校。 1923年冬,彭湃来到汕头组...[详细]
张木仁,男,1901年出生于现凤凰镇白石坑村。1926年参加农会,任广利水坑乡农会副主席。1926年10月被捕后在肇庆被杀害,牺牲时25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
张其光(1831-1895),又名信千,字奎垣,广东新会双水区豪山乡人。青年时,适清廷招募水兵,以抵御席卷大江南北的太平军。他决心效忠清廷,以平民身份招集一批壮丁,结队投军,而且卖去家产充作经费。他带的壮丁被编入左宗棠统率的水军,调到浙江参加与太平军作战。官至浙江提督,先后驻防浙江、福建、...[详细]
张如(1911—1999),原名张广业,又名张虞,东莞莞城博厦人。1925年入东莞中学读书。1932年至上海寻找中国共产党组织。1999年7月逝世。 解放前经历 1925年入东莞中学读书。1932年至上海寻找中国共产党组织。 1933年回到东莞,秘密出版进步书刊,宣传进步思想。...[详细]
张天野(1904—1991),曾用名张崇岳,梅江区东郊乡人。 从小勤奋好学,梅县广益中学毕业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燕塘分校。1937年8月毕业于庐山陆军军官训练团(第二期)。1938年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任职。 1939年初,张天野被派湖南南颚游击干部训练班任教练,他负责编讲游击政工的...[详细]
张伟汉(1908—1984),谱名星辉,字定中,平远县河头田心村人。 7岁启蒙,入读新思初小,后读文成高小。192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平远中学。1928年2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炮科。1930年9月毕业,分配在粤军炮团当见习排长。不久,粤军与张发奎、李宗仁联军作战,张伟汉初试锋芒,发炮...[详细]
张向明同志生平(1919-2007)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杰出民族工作者,原西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张向明同志,因病医治不效,于2007年9月6日晚21时在成都逝世,享年88岁。 张向明同志1919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南雄县,1938年7月参加革命,1938年1...[详细]
张亚仁,男,1897年出生于现凤凰镇白石坑村。1926年参加农会,是广利水坑乡农会副主席。1929年2月,在肇庆被敌人逮捕。1929年9月,在肇庆被敌人杀害,牺牲时32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
张英(1919——),又名张杰雄,东莞南城新基村人。1934年考入东莞县立中学,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中学毕业后,到高埗上江城村当抗日自卫中队长兼军事教官,参加东莞青年抗日下乡宣传队。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大岭山大沙乡任抗日自卫队中队长兼军事教官。11月,在那里组建中共支部,并办军事训练...[详细]
黄阁大井村张姓始祖,南宋时人。至今子孙不断繁衍达数万人,遍及黄阁大井、乌洲、亭角、蕉门等村以及番禺石碁镇石岗村等地。大井村 大井村位于黄阁镇的西南面,是黄阁镇城镇中心村之一,由大井旧村、南湾村两个自然村和一个中心村组成,是一个全征地村。全村共分22个生产队。现时全村总户数1435户,总人口4...[详细]
张振坤(1936—1996),笔名张放,兴宁宁新大岭赤沙岭张屋人。 1953年宁中中学初中毕业后,在定宁小学(现宁新中心小学)代课。1956年在县文化馆工作。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汕头专区文工团、汕头专区山歌剧团、梅县地区山歌剧团担任独唱演员、主要演员。1976年调入梅县地区艺术学...[详细]
张子柱(1896-1981),字澜洲,号梅景。广东新会人。 少年时曾入蚕业学堂学习,向往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后,他在县立中学读书,率先剪掉辫子。毕业后先后当过教员、警官、记者和税务员。后为省财政厅厅长杨永泰赏识,推荐给新会县公署,公费保送去法国留学。 1920年抵达法国,先习法文,再入巴黎...[详细]
赵督生(1913——1951),东莞塘厦蛟乙塘村人。早年以行医、教书为业,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参加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11月初任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中队副政治指导员。1940年9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民运队长。1942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