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1925—2000),原名王竞祥,兴宁宁塘坪塘村人。 少年时得到国画家傅思达的引导跨进艺术门槛,凭着《苏联版画集》和《怎样创作木刻》几本书,开始木刻制作。后到当时的抗日大后方、文化人荟萃的广西桂林,在名师黄新波的指导下,第一次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大幅木刻肖像创作出来,接着完成了拜伦、...[详细]
王流秋同志生平(1918-201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离休干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流秋同志(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27日22时4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4岁。 王流秋,男,广东潮安人,1918年出生于泰国。1...[详细]
王启光(1910——1992),又名王次华,东莞厚街西元村西门巷人。1935年,在东莞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参加左翼作家联盟。翌年3月回国,在广州由国民大学学生张定邦介绍,参加中国青年同盟,随后回厚街发展盟员。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莞特别支部书记。回厚街发展党组织,建立...[详细]
王期猛(1936-),原国务院侨办司长。揭东县锡场镇潭前王广美村人。1953年考入揭阳第一中学,第二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高中毕业考入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通讯系。从中学到大学,他一直担任团的干部。曾被评为优秀学生,出席北京市优秀学生代表大会。1964年大学...[详细]
王士钊(1910——2005),东莞虎门南栅人。1933年在东莞中学当图书管理员,组织并参加-。1935年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革命组织——中国青年同盟东莞分盟书记。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莞特别支部副书记。1938年调任中共南(海)顺(德)工委委员,在南海县大榄乡组织农民抗日自卫团。...[详细]
王烁,男,汉族,198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生前为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评价所主管医师。他始终奋战在广东公共卫生工作一线,作为中央指导组防控组驻荆州防控队队员、国家援荆流调排查和巡回督导队副队长、疾控系统驻荆州市防控小分队队员,对口支援荆州市开展流调排查和巡回督导工作。20...[详细]
王文魁(1916——),广东海丰县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至1942年3月,历任中共海陆丰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共海丰县委青运部长,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青运部长。 1942年3月,调到东莞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同年7月任中共东莞二线县委副书记。1943...[详细]
王越同志生平(1903-201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教育家,第三届、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原副校长王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26日10时0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108岁。 王越同志出生于1...[详细]
卫七,男,1895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桃溪村。1926年4月7日,桃溪37位农民在卫七家里宣誓并成立桃溪乡农会和农军。他曾多次参加攻打地主民团的战斗。1927年10月12日在参加“广利暴-动”的战斗中不幸牺牲,牺牲时32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
温焯华(1914──1991),原名张寿南,曾用名张仁,东莞南城新基村人。1935年7月在广州参加中共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简称“中青”)。后任中山大学高中部“中青”和广雅中学“中青”负责人、“中青”东莞分盟盟委;参与领导广州爱国学生声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大-。任“中青”广州市委委员。1936...[详细]
温鸣剑(1907—1991),名洪生,字明敬,号佐慈,梅县丙村镇红光村人。 自幼聪明好学,酷爱武术。1925年在梅州中学就读高中二年级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革命思潮高涨,温鸣剑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某部指导员,参加第二次东征。1928年考入广州中山...[详细]
吴柏昌,广志省梅县人。1938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万隆市。1963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固体物理专业。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光、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新材料探索及其性能和应用研究。自1965年起从事电光晶体材料的性能与器件的研究工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激光大...[详细]
吴峰(1930―2003),别署绿叶居主。祖籍揭阳县曲溪寨内村(今属揭东县),出生榕城。广东潮剧院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汕头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石涛艺术学会理事、汕头市人大常委。青年时期喜爱文艺,尤善美术和音乐。后从名师陈文希、黄独峰学习中国画,18岁时成为中学美...[详细]
吴干群(1909~2000年)张家边二村人。旅居澳洲的华侨专栏作家,《东镇侨刊》顾问。抗战前在中山县立乡村师范毕业后,一直在本村小学执教。曾出任乡立高小校长。解放后赴香港经商,1976年移民澳洲。初期曾经营“皇上皇”食馆,后因继室朱金梅来澳洲团聚后不久去世。便将食馆出售,潜心写作。作品有《澳洲风...[详细]
吴国基(1879~1911年),今肇庆市鼎湖区广利水坑村人。吴桂丹原配何氏次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中举,曾任驻美国使馆随员,后任直隶知县,逝于任所。 附:吴国基儿子吴大猷,早年就学于天津南开大学,先习矿科,后入物理系,1929年毕业,1931年九月获中基会乙种研究奖学金,赴美国密西...[详细]
吴奀和(1903—1972),中山大黄圃孖沙人。1939年,中共中山县委决定在九区建立革命武装,梁伯雄奉调任武装队长。当时,地方和军队的党组织是分线领导的,吴奀和接任九区党委书记,主管地方工作。1949年10月,中山九区解放,吴奀和被任命为黄圃镇镇长,迎接大军、维持治安、筹粮筹款、支援前线。...[详细]
伍腾洲,又名廷洲,高要县乐城镇领村人。1907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童年在本村读了8年私塾。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广大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伍腾洲对地主阶级极其不满,自小萌发了与地主阶级作斗争的念头,对革命道理的宣传容易接受。 高要县是广东省开展农 动较早的县份之一。早在192...[详细]
伍学宗(1905-1974)高要县平布村人。自幼家贫失学,11岁到开平县水口镇当童工。12岁随父在佛山基督教循道会当杂役,才得入教会小读书。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佛山华英中学,并获得升大学的助学金,被送到山东省齐鲁医科大学就读。1931年毕业后,曾在北平协和医院实习。其后,回佛山循道医院任内...[详细]
吴元汉(1909-1991),字树仁,中山大黄圃对甫人,少年时遵从启蒙教师刘玉衡,青年时赴广州培正中学就读,随后到中山大学深造。抗日战争时期,是时吴元汉与梁锡鸿从广州同返中山大黄圃,在对甫乡华光庙门前演讲,慷慨陈词揭露日军侵华的罪行,唤醒乡亲大众-,共同抗日。1944年与好友梁锡鸿合力创办对甫小...[详细]